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 之孝

中国传统文化 之孝

中国传统文化 之

问题一:什么是“孝”
•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 别乎?”——《子游问孝》 • 故曰:敬,为孝的核心
问题二:为什么孝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 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 顺承。” ——《弟子规》 • 孝,德之本也。——孔子 • 百善孝为先
• “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与!” • ——《论语》
“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诗经》 •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 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 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 ——《孝经》
问题三:怎样孝

—《论语》 • 1、孔子认为服丧期间君子应有怎样的表现? • 2、什么要为父母守丧三年? • 3、孔子为什么说宰我没有仁爱之心?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 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 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 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 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 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 曰:“子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 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 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

• 的孝
• 1、当父母教导你的时候,你是 怎么做的? • 2、当父母责备你的时候呢?
• 思考:父母的“教”和“责”不正 确的时候怎么办? •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 声,谏不入,悦复谏。” —— 《弟子规》
• 祝愿同学们和在座的老师孝心 常在,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