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

第5课古诗词三首
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
合作探究
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
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
(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

横:弄:
篙:棹:
亡赖:
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三)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归纳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