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已有知识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地区为例,介绍其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具体体现为热带雨林被破坏。
通过对热带雨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的认识,突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热带雨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破坏必然会对亚马孙河流域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和危害。
通过分析东北地区森林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
达到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目的。
将本课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森林的作用、环境保护等内容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的了解却非常有限,甚至陌生。
很难把雨林的开发、保护与全球环境紧密联系。
更难把雨林的保护与自己的日常行为紧密联系。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比较淡漠。
高二年级的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探究深度很强。
但高二学生学习科目较多,时间紧。
教师需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资料,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
四、教学目标
1.通过亚马孙地区不同时期热带雨林面积变化示意图,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2.通过阅读资料,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推理热带雨林资源的破坏对亚马孙地区的影响和危害。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雨林的作用和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被毁坏的原因。
3.雨林前途──开发还是保护?措施如何?
难点: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演示、图片、视频、数据资料、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
采用探究式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方式
措施请你出谋划策
我们有无成功经验可以加以借
鉴呢?
图示:
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生态
农业
资料:巴西保护措施
国际共同保护
引导学生从自身行动做起,保
护雨林学生同学畅所欲言
看图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
题能力
了解我国雨林区
的发展
树立关注全球环
境,从我做起意
识
延伸:(过渡并提出问题)以上我们
学习了关于亚马孙河流域热带
雨林的相关内容,世界上另一
半的热带雨林在哪?保存较好
的是哪几种森林?为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转承)各种森林在不同的地
方发挥着自己不同的功能,因
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有哪些益处
呢?
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力求从学生感兴趣地理现象入手,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视频和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图的判读和使用能力。
播放视频短片《森林的作用》和《后天》,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起到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
并且结合大量的数据资料,培养学生阅读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该如何合理开发与保护巴西的热带雨林资源,有利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通过亚马孙和西双版纳的雨林不同开发方式和结果的对比,帮助学生懂得了要相互学习和借鉴。
不足之处就是感觉教学密度和难度有些大。
时间比较紧迫,例如角色扮演交流不够充分。
而且在教学结尾处,结合自身谈谈我们能为雨林保护作些什么时,应该留有时间。
因为学生
基础知识欠缺,动手能力薄弱,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还是遇到相当多的困难。
讨论分析的环节中,学生地理专业知识的运用,尤其是地理术语的使用不够规范,分析问题和归纳能力欠缺,今后有待加强培养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