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饮料Q/ABCXXXX 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Q/ABC0014S-20XX20XX-XX-XX 实施XXXX 有限公司 发布20XX-XX-XX 发布前言本标准所有内容应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若与其相抵触时,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准。
本企业对本标准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技术合理性和实施后果负责。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并制订。
鉴于维生素饮料尚未出台国家标准,也没有相应行业标准,故本标准制订时比较了GB 19296《茶饮料卫生标准》的相关指标,并制订了该标准的相应控制指标。
本标准由XXXX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本标准于20XX年XX月XX日发布实施。
维生素饮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维生素饮料的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标签及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饮用水为主要原料,添加食品添加剂(柠檬酸、柠檬酸钠、乙酰磺胺酸钾、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柠檬黄、胭脂红、山梨酸钾、食用香精)、白砂糖、食品营养强化剂(牛磺酸、肌醇、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泛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经调配、过滤、杀菌、灌装封盖、包装等工艺制成的维生素饮料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17 白砂糖GB 1987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4480.1 食品添加剂胭脂红GB 448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T 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GB/T 5009.84 食品中硫胺素(维生素B1)的测定GB/T 5009.89 食品中烟酸的测定GB/T 5009.154 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GB/T 5009.159 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GB/T 5009.169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GB/T 5009.196 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GB/T 5009.210 食品中泛酸的测定GB/T 5009.217 保健食品中维生素B12的测定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50.4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 6782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2143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13432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B 13736 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475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1(盐酸硫胺)GB 1475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GB 147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 (抗坏血酸)GB 147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烟酸GB 1475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牛磺酸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 19296 茶饮料卫生标准GB 22367 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GB 255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3 要求3.1 原料要求3.1.1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3.1.2 白砂糖:应符合317的规定。
3.1.3 牛磺酸:应符合GB 14759的规定。
3.1.4 维生素B1:应符合GB 14751。
3.1.5 维生素B6:应符合GB 14573的规定。
3.1.6 烟酰胺(烟酸):应符合GB 14757的规定。
3.1.7维生素C:应符合GB 14754的规定。
3.1.8 肌醇: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公告指定标准《食品添加剂肌醇》的规定。
3.1.9 泛酸、维生素B12: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关于指定钙化醇等14种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的规定。
3.1.10 柠檬酸:应符合GB 1987的规定。
3.1.11 柠檬酸钠:应符合GB 6782的规定。
3.1.12 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应符合GB 22367的规定。
3.1.13 乙酰磺胺酸钾:应符合GB 25540的规定。
3.1.14 柠檬黄:应符合GB 4481.1的规定。
3.1.15 胭脂红应符合GB 4480.1的规定。
3.1.16 山梨酸钾应符合GB 13736的规定。
其他原料及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或有关规定。
3.2 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3.4 微生物指标3.4.1 以罐头加工工艺生产的罐装饮料应符合商业无菌的要求。
3.4.2 其他包装饮料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4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5 食品添加剂5.1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5.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 的规定。
5.3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符合GB 14880的规定。
6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2695的规定。
7检验方法7.1感官检验7.1.1 性状及杂质取约50ml混合均匀的被测试样于洁净的样品杯(或100ml烧杯)中,置于明亮处,用肉眼观测其色泽、检查其有无可见杂质。
7.1.2 滋味和气味被测试样容器开启后,倒入洁净的样品杯(或100ml烧杯)中,立即用嗅觉仔细鉴别被测样品的气味,用味觉品尝其滋味,检查有无异味。
7.2理化指标检验7.2.1 可溶性固形物按GB/T 12143的规定测定。
7.2.2 pH按GB/T 12456规定测定。
7.2.3维生素B1按GB/T 5009.84规定测定7.2.4维生素B6按GB/T 5009.154规定测定。
7.2.5维生素B12按GB/T 5009.217规定测定按GB/T 5009.89规定测定。
7.2.7 抗坏血酸按GB 14754 规定测定。
7.2.8 牛磺酸按GB/T 5009.169规定测定。
7.2.9 肌醇按GB/T 5009.196规定测定。
7.2.10 泛酸按GB/T 5009.210规定测定。
7.2.11 总砷按GB/T 5009.11规定测定。
7.2.12 铅按GB 5009.12规定测定。
7.2.13 铜按GB/T 5009.13规定测定。
7.3微生物指标检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致病菌按GB/T 4789.21规定的方法检验。
7.4净含量检测按JJF 1070规定执行。
8 检验规则8.1 组批以灌装前在同一容器中充分混合均匀的物料为一批。
8.2 抽样在成品库按批抽样,抽样单位以单个包装(瓶)计。
每批按3/1000随机抽样,但每批应不少于9瓶。
8.3 出厂检验8.3.1成品出厂前必须经厂质量检验部门逐批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方可出厂。
8.3.2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指标、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净含量误差。
8.4 型式检验8.4.1型式检验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
a.停产半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b.卫生或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8.4.2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
8.4.3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为出厂检验合格的样品,抽样量为全检的3倍量。
8.5 判定规则8.5.1出厂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判为合格品。
8.5.2 出厂检验项目如有不符合本标准的(微生物除外),允许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复检,复检结果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的,判为不合格品。
8.5.3微生物指标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判为不合格品,且不得复检。
包装材料必须完好、清洁,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10 标识、标签10.1 标识外包装箱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应有“防晒、防潮”及“小心轻放”、箱内数量等字样或标识。
10.2 标签按GB 7718、GB 13432、GB 28050的规定执行。
11运输、贮存11.1 运输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
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运输。
11.2 贮存成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
设有防尘、防蝇、防鼠措施,产品离地不少于10cm。
堆放高度以不倒塌、不压坏外包装和产品为限。
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
11.3 保质期本品在本标准规定的贮存条件下,易拉罐装产品保质期为24个月,PET瓶装产品保质期为12个月,复合纸包装产品保质期为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