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十三位丞相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
他兼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于一身,尊崇儒家治国,变革政治、加强皇权,又重视发展农业与经济,而且开疆扩土、巩固了汉王朝的统一。
在他统治下,汉朝达到鼎盛时期,随后又出现了“昭宣中兴”的辉煌时代。
就在汉武帝五十四年的统治时期中,共有十三位丞相先后当政,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
其中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被迫自杀,而窦婴、公孙贺、刘屈氂则是最终被斩杀。
古有所谓“伴君如伴虎”,有人说,武帝下面的丞相,既被强权控制无法发挥作用,却又总被充当替罪羊,很可悲。
但是,真的都是武帝的责任吗?我就按时间顺序来介绍一下这十三位丞相。
一,建陵侯卫绾,以将兵与吴楚联军作战有功而封侯。
景帝后元年始任丞相,也就成为了汉武时期的第一任丞相。
建元元年冬十月,也就是汉武帝刚即位,就下诏让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贤者,由皇帝亲自考试。
这次共有百多人参加,其中董仲舒被当时的学者们都尊为师长。
而后丞相卫绾上奏道:“所推举的贤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学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请把他们罢免了。
”武帝同意了。
在这一年的六月,他因病被免去职务。
卫绾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智者,精通儒学和文学。
当初武帝被封为太子后,就是他作为太子傅负责教授太子。
可是由于他年事已高,无为而治,曾经在景帝生病期间使得一些无辜的人怨死狱中,所以让武帝早就不满意了。
等到他病了,武帝马上就批准他还乡,给他撤职了。
二,魏其侯窦婴,孝文皇后窦氏从兄的儿子。
当年作为大将军,破吴、楚,被封魏其侯。
曾为栗太子的太子傅,栗太子被废,他数次陈词也不能改变这个结果,于是辞官,无人能说服他,后得梁人高遂一番话而重新效命与朝廷。
在桃侯被免相后,窦太后几次说窦婴可以做丞相,景帝则说:“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不用他为相,而用了卫绾。
到了卫绾病免,武帝便在听了籍福的话后任命窦婴为丞相。
武帝好儒术,窦婴也是,所以两人合作的初期是很愉快的。
一起办了不少事情。
可惜,武帝的奶奶窦太后(文帝窦皇后)只喜好黄老学说,特别厌恶儒学,而窦婴、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都推举儒术,而漠视黄老之道,所以窦太后很不喜欢他们。
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因为上奏请皇帝不用对窦太后奏事而惹得太皇太后大怒,于是赵绾、王臧被罢官治罪,先后自杀。
窦婴和田蚡也分别被免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职务。
窦婴上任还不到一年,却被自己的长辈给赶下来了。
汉书曰:“魏其由此以侯家居。
”窦婴自从得罪窦太后,就一直默默不得志,所以基本没什么人来拜见他,而都是去拜武安侯,只有灌夫经常来看望他。
太史公曰,“灌将军夫者,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
”越有权势的他越不正眼看,越是那些贫寒的贤士他越尊重。
他又很有钱,“家累数千万”。
由于他失势后家里少有那些卿相来拜访,所以“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後弃之者。
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
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不得势的人总是很快遭遇祸事。
一次,丞相武安侯田蚡答应灌夫翌日去窦婴家做客,窦婴等人连夜打扫准备,可是到了灌夫去请的时候,田蚡却还在睡觉,说自己头一天喝醉了,忘记了。
等到到了宴席上,又很倨傲,很让灌夫不满。
田蚡又希望能得到窦婴在城南的土地,便派籍福去请求,窦婴曰:“老仆虽然已经被贬职了,将军虽然高贵,难道就可以仗势抢夺我的土地吗?”灌夫听说了便大骂籍福。
就这样他们被田蚡所深深怨恨。
后来,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太后(景帝王皇后)下诏让群臣都去祝贺,在宴席上,灌夫被田蚡、籍福诱导下言语行为不得当,获死罪。
窦婴为救灌夫而与田蚡争论与朝堂之上。
武帝问御史大夫韩安国孰是孰非,韩安国却说两人都对。
太后则在武帝面前绝食,道:“现在我还活着,就已经有人借故欺负我弟弟。
要是我百年之后,我弟弟岂不成了他人案上的鱼肉了吗?而且皇帝难道能像石人那样长寿吗?”武帝请罪道,“都是皇亲啊,所以我让他们当廷对论。
我去让狱吏处理这件事情吧。
”而韩安国则出了朝廷便告诉田蚡道:“窦婴诋毁你,你该就势免冠解印绶然后告诉皇帝,窦婴说的都对,你不配做丞相。
这样皇帝一定认为是你谦让,不会让你离职的,而窦婴也会自己羞愧的自杀。
可今天他诋毁你,你便也贬低他,就像女人吵架一样,一点大体都没有。
”于是武帝派御史簿指责窦婴,窦婴情急下,想起当初景帝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于是派人把遗诏送给皇帝。
可是武帝一查,尚书上并没记载景帝崩时下过这样的遗诏,认为是窦婴家臣印封的。
就这样,在元光四年十二月,窦婴因为伪诏而被斩首。
三,柏至侯许昌,是接任窦婴做了丞相的。
许昌因为是窦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事都听从太后的指示,没什么作为。
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武帝免职。
四,武安侯田蚡,孝景后同母弟。
当初做太尉被免职后,由于自己是太后(景帝皇后)的弟弟,是皇帝的舅舅,所以,每天拜见他的官员比以往还多(昔日拜见窦婴的也都转过来拜见他了)。
等到许昌被免,他便顺利坐上丞相的位置。
做了丞相后,田蚡愈发骄横,建造的住宅比任何大臣的都好,家中金子、古玉、美女、犬马、珍贵玩物都多的数不清。
每次上朝奏事,他都坐着说大半天,皇帝也都听信他的话,他推荐人做官,有的直接就做两千石的大官,权利快要比皇帝大了。
武帝就问他:“你任命完了吗?我也要任命官吏拉。
”他又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拨给他以扩建住宅,武帝终于怒了,反问道:“你怎么不干脆要武库?”此后他才稍微收敛一些。
在迫害灌夫、窦婴之后,他便病了,躺在床上大声喊着“我认罪,我认罪!”。
找会巫术看鬼的人来看,见魏其侯窦婴、灌夫在他两旁站着,准备杀他。
三月,田蚡便病死了。
不过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败亡,武帝得知田蚡曾经接受过刘安的钱财,生气的说道:“若武安侯还活着,我一定把他灭族。
”(看来死的早还是有好处的)田蚡还有一个极大的罪过。
元光三年春,黄河改道。
五月,再次决堤改道。
沿途十六个县泛滥成灾,百姓都流离失所。
武帝虽然派人征发十万士兵堵住了缺口,可是堵好后又被冲开。
田蚡因为自己的食邑没有受灾的危险,便说:“长江黄河决堤都是天意,不用耗费人力去堵塞,堵塞未必符合天意。
”于是此后很长时间武帝都没有派人处理黄河决口。
直到二十年多后的元封二年,武帝才派人将决口处堵好,又疏通渠道使得黄河重新回到了夏禹治水时的旧道,梁、楚之地才重新恢复安宁。
此一罪,足够田蚡死个几万次的了。
五,平棘侯薛泽。
田蚡死后,武帝让韩安国暂时行丞相事,本打算接着就让安国做丞相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安国却摔伤了脚,所以让薛泽拣了个便宜。
元朔五年冬十一月初五,蔡泽被免职,在职几年也没什么表现。
不过有俗话说,没消息就是好消息。
同理,他没做什么事情,所以也没遭到大难。
六,平津侯公孙弘,武帝初即位时,举行的那次招贤良文学士他也参加了。
当时弘六十岁,以贤良被征为博士。
出使匈奴,回来汇报,不合皇帝的心意,以为他没什么能耐,他便称病辞职回家。
元光五年,武帝又征贤良文学士,菑川国又把公孙弘推荐上来。
他感谢说,“已经尝试过了,皇上认为我不适合做官,把我罢免了。
这次你们选别人吧。
”当地人还是推选他,武帝下诏书与诸儒,数百人回文应对,他的文章让武帝甚是欣赏,把他列为第一。
又见他容貌甚丽,便拜为博士。
数年后迁为御史大夫,任期中屡次劝谏,在关于为什么位列三公还用布被的质问中应对得体,武帝认为他很谦逊贤德。
每次上朝,他都只是陈述事实大概,从不在朝廷上争执,武帝看他谨慎厚道、熟悉政事、又有正统的儒道思想,很欣赏他,于是他日益显贵。
元朔五年,薛泽因事免职,他便做了丞相。
在此前,凡是做丞相的都是侯爵。
可公孙弘还没有爵位,于是武帝下诏道:"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
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
"丞相加封侯爵,就是从他开始的。
公孙弘做了高官,便也学其他人那样开客馆,召纳贤才。
他的俸禄都用来养客人,而自己特别简朴,家无余财。
但是他生性好猜忌,外表宽厚而心机很深:凡是得罪过他的人,不论亲疏远近,虽然他表面假装着很友好,但是背地里总要恃机报复。
董仲舒为人正直,认为他只会阿谀奉承,于是他便记恨着。
胶西王刘端骄横无礼,多次违反法令,甚至杀害两千石官员多人,于是他便推荐董仲舒去做胶西王的相,不久董仲舒便因为有病而被免官。
汲黯时常诋毁儒生,也经常说他的不是,例如说他位列三公还盖布被太虚伪,于是他让武帝任命汲黯做右内史去管理皇亲重臣所居住的地区。
还好皇帝对汲黯比对他还尊重,他才没机会迫害对方。
他做了六年御史六年丞相,到了八十岁,死在丞相位上。
他之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接踵为丞相。
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都如同虚设,到了公孙贺、刘屈氂的时期已经破烂残败到让人以为是马厩车库或者奴婢的屋子了。
之后的六个丞相里只有石庆由于惇厚恭谨,也老死在相位上,其余尽皆被诛杀。
七,乐安侯李蔡,是飞将军李广的从弟,景帝的时候就积功至两千石。
武帝元朔年间,他作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攻击右贤王,有战功,被封为乐安侯。
元狩二年,他由御史大夫之位迁为丞相。
李蔡为人很普通,名声比他从兄李广相差甚远,然而李广没有得到封爵,官位也不过九卿。
而他却做了丞相。
李蔡任职第四年,在元狩五年,也就是李广自杀后一年,他就因为侵占了景帝陵园前大道两旁的空地来埋葬家人而获罪,他不愿意被审判,便也自杀了。
八,武强侯庄青翟,本为太子少傅,元狩六年夏四月,被任命为丞相。
元鼎二年冬,有人盗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钱币,庄青翟上朝的时候便与御史大夫张汤约好一起向武帝请罪。
可是到了武帝面前,张汤却没有请罪。
武帝命御史大夫追究此事,张汤便想上奏说“丞相早就知道是何人所为”,庄青翟很害怕。
丞相的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素日便受张汤欺侮而萌生怨恨,于是便与丞相谋划,上奏道:“张汤向皇帝奏请施行法令时,商人们总是先知道而能囤积居奇,赚了钱后又分给张汤。
”武帝于是问张汤,而张汤却装做不知道,此时又有人上告说张汤诬陷前御史中丞李文谋反,于是张汤上书道:“陷害臣的,是丞相三长史。
”便自杀了。
张汤为高官数十年,死时家产还不到五百金,他的兄弟们想厚葬,他母亲却说:“张汤身为天子的大臣,却遭受恶言中伤而死,何必要厚葬?”武帝听说后便杀了三长史,又将丞相庄青翟逮捕入狱。
十二月二十五日,庄青翟于狱中自杀。
九,高陵侯赵周。
元鼎二年二月,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
元鼎五年冬,南越丞相李鼎被逼反叛。
秋天,齐相卜式上书请求让他们父子以及齐国熟悉水战的人前往南越效命,武帝封其为关内侯,并有黄金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