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中国电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2012中国电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2012中国电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摘要:国内电脑普遍面临“肥胖症”困扰随着免费安全产品快速普及,个人电脑安全状况最近数年内得到明显改善,熊猫烧香、机器狗、犇牛等感染量过百万的超级木马病毒已经绝迹,中国网民彻底告别了以往每隔数月就要重装系统的时代。

..就在外部安全防护措施日趋完善的同期,以电脑“肥胖症”为代表的个人电脑内部健康问题开始凸现。

所谓电脑“肥胖症”,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磁盘空间莫名减少、电脑速度越用越慢,以及系统免疫能力下降、容易感染木马病毒等。

.360客服中心根据上万名用户抽样调查发现,国内电脑普遍患有不同程度的“肥胖症”:1) 日均产生100MB垃圾文件,74%的用户清理频率偏低(垃圾清理周期超过一个月);2) 平均安装29.6款应用软件,其中长期闲置的不常用软件比例超过50%;3) 100%电脑存在注册表多余项,定期优化注册表的用户比例则低于20%。

电脑“肥胖症”的出现并非偶然。

由于互联网应用不断拓展、软硬件环境复杂程度增加,各种电脑亚健康问题也在与日俱增,电脑“肥胖症”现象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网络安全形势改善,电脑健康需求突出随着免费安全产品的普及,绝大多数个人电脑告别了裸奔时代。

据艾瑞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3月,国内个人电脑安全软件覆盖率已经超过95%,木马病毒和恶意网站难以肆意横行,人们对于电脑健康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网络应用蓬勃发展,免费软件大行其道近年来,以网络社区、在线视频和微博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互联网业务也进一步发展。

在用户生活得到极大便利的同时,网络应用也使大量临时文件滞留在系统磁盘中,形成规模庞大的垃圾文件。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宽带普及大大降低了用户下载和安装软件的门槛,而软件交叉捆绑情况极为普遍,大量电脑用户不被动安装着各种不常用软件,进一步加剧了系统臃肿。

不仅如此,此类软件的升级更新又持续产生代谢垃圾,再加上软件在系统中植入驱动、启动项和注册表项,拖慢电脑速度的同时,系统稳定性也随之降低。

电脑问题错综复杂,保持健康也要费些功夫。

为了帮助网民解决电脑使用中的实际困难,360公司在“511全国电脑健康日”上宣布,推出免费的360电脑专家服务,通过远程在线方式免费为全国网民修电脑。

第一章电脑“肥胖症”三大危害人得了肥胖症,就会多汗体虚,行动缓慢,易患高血压、心脏病。

电脑得了“肥胖症”,其危害同样不轻,例如电脑速度越来越慢、磁盘空间浪费,而且更容易感染木马病毒等不良症状。

(一)拖慢电脑速度电脑使用时间越长、安装软件越多,速度就会越来越慢,这是很多用户的切身体会。

操作系统没变,硬件设备完好,也没有感染病毒,为什么电脑会变慢呢?究其原因,电脑安装大量不常用软件、堆积过多垃圾文件,以及无效和错误的注册表项降低了系统性能。

这些不必要的数字垃圾存在于电脑中,就好像人身上的赘肉,积累得太多,自然就会爬不动跑不快。

首先,一些软件虽然很少被用户主动使用,却可能为自身添加启动项而开机自动运行,白白占用CPU和内存等系统资源。

甚至,有些软件随意安装不必要的驱动程序,而驱动是电脑硬件和系统间的桥梁,工作在系统底层,对编程规范和测试要求格外严格,否则就会扰乱整个电脑运行状况,造成电脑蓝屏、卡死、断网等严重故障。

其次,不常用的软件安装过多,还会使注册表没有必要的膨胀,让操作系统总是加载一系列无用的数据库和动态链接库,从而负担沉重,难以轻快运行。

此外,数量庞大的垃圾文件通常散落在系统磁盘各处,打乱了磁盘存储空间的连续性,形成大量的磁盘碎片,从而影响程序对磁盘文件的存取速度。

这就好像家中杂物堆得太多,寻找有用的东西难免就要费些力气。

所以说,即使不在乎垃圾文件占用存储空间,也不能不在乎垃圾文件对系统清洁程度的扰乱。

.(二)浪费磁盘空间..很多用户都遭遇过“C盘空间太小”的系统提示,但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用光了C盘的存储空间。

这实际上就是垃圾文件作怪。

.垃圾文件是操作系统和软件运行的代谢产物。

一般来说,电脑使用时间越长,软件使用次数越多,系统中留下的垃圾文件也就越多。

根据用户使用行为的不同,垃圾文件的生产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很多人误以为自己的磁盘空间很大,因此就不太在乎垃圾文件问题。

其实不然。

绝大多数的垃圾文件在系统盘(C盘)生成,若按照平均每天100M的垃圾文件产量(中等水平)计算,一个50G大小的系统盘大约一年时间就会被垃圾填满,消耗殆尽(操作系统自身还会占用10G左右的存储空间),即使是100G大小的系统盘,也不过就能支撑2年左右。

而通常情况下,当系统盘的剩余空间小于总容量的1/3时,就会显著影响操作系统的正常工作。

再大的房间也容不下太的多垃圾,用户不可轻视电脑垃圾文件对磁盘空间的浪费。

(三)免疫能力下降事实上,患有“肥胖症”的电脑通常处于不安全的系统状态中,相对健康电脑更容易感染病毒,而这一点往往被普通用户所忽略。

首先,系统垃圾会增加日常安全维护的成本。

系统垃圾越多,日常体检或安全扫描所需要访问的磁盘空间和文件数量也就越大。

另外,某些不常用的软件也会经常提示用户进行更新,它们就像银行系统中的小额账户,虽然用处不大,但维护成本不小。

第二,系统垃圾会增加病毒的传播几率。

系统垃圾越多,病毒传播和隐藏的空间也就越大,病毒可以感染的对象越多。

某些病毒特别利用这一点,刻意伪装成垃圾文件或应用软件的组件,长期潜伏在系统中。

第三,软件垃圾带来更多的漏洞隐患。

系统中安装的软件越多,安全漏洞和安全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大。

要知道,任何软件都必然存在漏洞,而绝大多数黑客攻击都是针对不打补丁的系统和软件展开。

不常用软件的存在,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安全更新,其漏洞被黑客利用攻击的风险也就更高。

第二章电脑“肥胖症”主要成因前面章节着重分析了电脑“肥胖症”的主要症状,本章则将进一步探讨各种症状产生的根源,以便用户了解电脑系统是如何慢慢臃肿“变胖”的。

(一)垃圾文件吞噬磁盘空间如上所述,垃圾文件是系统和软件运行与更新过程中制造的一系列代谢产物。

普通个人电脑每天至少产生约20MB的垃圾文件;经常上网的电脑每天垃圾文件产量则在100MB左右。

电脑出现垃圾文件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软件运行产生的临时文件、软件卸载不净的残余文件、软件异常遗留的数据文件、软件更新下载的更新文件,还有自动生成的日志文件与错误报告、各种软件等生成的备份文件、可再生的索引或缩略图文件、恶意软件下载的垃圾文件等。

垃圾文件的数据格式种类繁多,常见的就达几十种之多。

如果不考虑用户主动放入回收站中的文件,产生垃圾文件数量最大的三个具体原因分别是:网络应用、操作系统与软件更新。

一、网络应用产生50%以上垃圾文件网络应用是垃圾文件产生的最大来源。

普通用户的个人电脑中,约5 0%以上的垃圾文件是由网络应用产生的。

而在各种网络应用中,用浏览器上网又是垃圾文件产生的主要阵地。

在网页浏览时,浏览器通常会首先将网页上内容,包括图标、图片、动画、某些连接以及文字等下载到本地缓存目录中,之后再整体显示出来;如果进行在线视频播放,浏览器还会先把视频内容一小段一小段分别下载到缓存目录中,之后再连续地播放出来。

当浏览器退出时,这些下载到缓存目录中的文件通常不会被删除。

如果用户此后不再重复浏览相关内容,这些文件就成了垃圾文件。

普通上网每天大约产生80MB的垃圾文件;经常玩网页游戏,每天产生约90MB至120MB的垃圾文件;如果用户经常访问购物网站等图片和广告较多的网站,每天的垃圾文件产量甚至可以达到100MB至150 MB;如果用户经常进行视频浏览,垃圾文件的规模必然更大。

一般来说,网页视频浏览平均每分钟产生约1MB至5MB的垃圾文件,而高清视频浏览的垃圾产量则更高。

因此,适当过滤和阻拦网页广告和网页图片下载,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电脑负担,节约系统资源,提高网络应用的速度。

二、操作系统时刻生产垃圾文件操作系统一经启动,就开始不停生产垃圾文件,直到电脑关机。

临时文件是系统垃圾文件的组成部分之一。

系统运行过程中持续产生临时文件,其中很大一部分不会在任务完成后自动删除。

同时,操作系统还会不断生成各种日志文件、错误报告和备份文件等。

这些文件虽然有利于系统维护,但对于非专业水平的普通用户来说基本无用。

此外,为了加快指定目录、指定文件或指定软件的访问速度,操作系统还会自动生成一些索引文件和缩略图文件等。

但如果此类文件数量过多,又会反过来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速度。

由于删除这些文件不会破坏数据的完整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再次自动生成这些文件。

因此,此类文件通常也可以作为垃圾文件予以清理。

操作系统运行产生的垃圾文件,一般约占电脑垃圾文件总量的30%左右。

三、软件更新越快,垃圾文件越多无论是操作系统的补丁,还是各种软件的更新程序,都是采用先下载、后安装的更新方式。

当系统和软件更新完成后,电脑里下载的补丁程序文件和更新程序文件就都成了无用的垃圾文件。

软件更新所产生的垃圾文件问题在以往并不显著。

但近年来,由于绝大多数应用软件都采取了快速自我更新(流行软件的更新周期通常不会超过1个月)的策略,由软件更新所产生的垃圾问题就显得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普通个人电脑中,更新文件或补丁约占垃圾文件总量的5%-7%之间。

.下表是360安全卫士针对垃圾文件类型分布的抽样统计,仅代表各类垃圾文件出现的概率:..(二)不常用软件空耗系统资源不常用软件指那些虽然安装在用户电脑上,但很少、甚至根本不被用户“主动”使用的软件。

根据超过1万名电脑用户的抽样调查统计显示:92%以上的用户电脑中,装有15-45款软件,平均软件安装数为29.6款;而用户经常使用的软件(两周内至少使用一次的软件)一般不超过15款,平均数更是只有9.7款。

也就是说,普通个人用户的电脑中,通常装有约20款不常用软件,不常用软件的安装数甚至普遍高于常用软件。

不常用软件之所以会安装到用户电脑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盗版操作系统集成安装众所周知,盗版操作系统为谋取利益,普遍会集成大量应用软件,赚取软件推广分成费用。

360客服中心对用户调查显示,系统集成安装的软件使用率一般低于50%,此类软件往往就被闲置在系统中。

二、各种软件交叉捆绑安装出于软件推广分成、以及为其他产品线扩展用户群的目的,国内绝大多数软件或多或少都存在“默认勾选”捆绑安装的现象。

在某些比较恶劣情况下,有的软件不向用户明示捆绑行为,没有提供可选安装选项,剥夺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而用户通常对捆绑安装的软件没有迫切的使用需求,绝大多数“被安装”的软件因此长期在系统中休眠。

三、用户尝试性安装目前免费软件在软件行业中占据主流。

即便是收费软件,也很容易通过试用版、破解版等途径使用。

由于下载和使用海量软件几乎没有任何成本,宽带普及又使得绝大多数软件能够快速到达用户电脑,互联网时代软件的安装量因此急剧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