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常用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与使用维护
常用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与使用维护
(或管夹)的位置并划线、定位,支架(或管夹)一般 固定在预埋件上,管夹之间距离应适当。
多根管路沿墙布置
¾ 软管敷设:应当有足够长度和弯曲半径;要有防扭曲、 防摩擦、防烘烤等措施。
图 软管弯曲处要足够长
图 软管连接应该松弛
图 靠近接头的一段保持不弯
图8-9 软管最小弯曲半径
图 软管不能扭曲
隔离热源和减少摩擦
z 缸的安装面和活塞杆的滑动面,应保持足够的平 行度和垂直度
z 为了适应热胀冷缩,固定点之间的直管段至少要 有一个松弯,应该避免紧死的直管。
z 密封圈不要装得太紧。
直管段的松弯
七、液压管道的安装要求
z全部管道一般分两次安装,大致顺序 是:预安装→耐压试验→拆散→酸洗 →正式安装→循环冲洗→组成液压系 统。
第七讲
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与运转维护
z z z z
本
液液液概
讲
压压压述
共
系系系
讲
统统统
四
的的的
个
运调安
内
转试装
容
与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
护
7.1 概述
z一个设计合理并按规范化操作使用的液压系统,一般故 障率极小。但若安装调试和使用维护不当,也会出现各种 故障,影响主机的生产及作业。 z所以正确合理地安装调试及规范化使用维护液压系统, 是保证其长期发挥和保持良好工作性能的重要条件之一。 z为此,在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中,应当做到: ¾熟悉主机的工艺目的、工况特点及其液压系统的工作原 理与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功能和作用,并严格按照设计要 求来进行; ¾在系统使用中应对其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并遵循相关 的使用维护要求。
支架钟 形罩卧 式安装
支架钟形罩卧式安装液压泵组装配图 1—钟形罩;2、3—半联轴器;4—泄油管;5—支架;6—
吸油管接头
五、液压控制阀组的安装要求
液压控制阀组包括:各种控制阀及其辅助连接件 (油路块)。
z ①液压阀的安装方式应符合制造厂或系统设计图 样中的规定。
z ②要彻底清洗油路块等辅助连接件。 z ③板式阀或插装阀必须有正确的定向措施 z ④阀的安装必须考虑重量、冲击、振动对阀内主
要零件的影响,以保证安全。 z ⑤阀用联接螺钉的性能等级必须符合制造厂的要
求,并均匀拧紧(勿用锤子敲打或强行扳拧),不 要拧偏,最后使阀的的安装平面与底板或油路块 安装平面全部接触。 z ⑥应注意进油口、回油口和泄油口的方位。
z ⑦阀连接处应保证密封良好。 ¾阀与油路块之间的接触面处以及油路块之间的叠
变,吸油管道长L<2500mm,管道弯头不多于两 个;吸油高度应≤500mm或自吸真空度 ≤0.03MPa; ¾若采用补油泵供油,供油压力不超过0.5MPa,若 超过0.5MPa时,要改用耐压密封件。
¾泵的吸油管路必须可靠密封,不得吸入空气,泵 的吸、回油管口均需在油箱最低液面200mm以下
¾吸油管路一般须设置粗过滤器,过滤精度一般为 80~180μm,公称流量不小于泵流量2倍。
¾ 液压系统的安装 与主机的组装往 往同时进行。
z 集中配置型
¾一般是将液压动力源(泵组及油箱等)、液压 控制装置(阀与油路块)等独立安装在主机之 外,仅将液压执行元件与其驱动的工作机构安 装在主机上,再用管件实现液压装置与主机的 连接。
集中配置式液压站
1—冷却器;2—管道;3—液 压控制阀组;4—液压泵 组;5—油箱
四、液压泵组的安装及要求 z 安装时首先要注意传动轴旋转方向。 z 按要求向泵内罐满油液。 z 按实际情况选定液压泵的安装方位
液压泵吸油口低于油箱液面安装 1—液压泵;2—截止阀;3—吸油管路;4—油
箱
液压泵在油箱顶上自吸的安装
1—电动机;2—连轴器;3—泵支架;4—液压泵; 5—排油口;6—泄漏油管;7—油箱;8—油液; 9—吸油管路;10—隔板;11—滤网
z 其次要做好液压系统安装准备工作
¾了解液压系统各部分的安装要求,明确安装现 场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案。
¾熟悉相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¾落实安装所需人员,并按清单准备好液压元件、 机械及工具等有关物料
¾对液压元件的规格、质量按设计要求及有关规 定进行细致检查,检查不合格的元件和物料, 不得装入液压系统。
二、确定安装程序与方案
¾吸油管道上的截止阀的通径应比吸油管道通径大 一档。
¾的吸油距管离端H≥至2油D。箱侧壁的距离H1≥3D,至油箱底面 ¾对于壳体上具有二个对称泄漏油口的液压泵,其
中一个一定要直接接通油箱,另一个则可用螺塞 堵住 不论何种安装方法,其泵壳外泄油管均应超过的 泵轴承中心线以上,以润滑泵的轴承。泵的泄油 管背压力一般应≤0.2MPa,以免壳腔压力过高造 成轴端橡胶密封漏油。
用油循环冲洗管路必须在管路酸洗和二次安装完毕 后的较短时间内进行。
¾ 冲洗后应按有关规定和系统类型对冲洗质量进行检验; 冲洗合格的管路,须将冲洗液(油)排除干净,并对管路 两端应进行包封。
实用的超声波清洗法
超声波清洗机工作示意图 空化作用的压力变化清洗掉油脂和污尘
7.3 液压系统的调试
z 新制造和安装的液压系统必须进行调试,使其在正常 运转状态下能够满足主机工艺目的要求;
之间建议采用皮带轮或齿轮进行联接 ,应加一对支 座来安装皮带轮或齿轮,该支座与泵轴的同轴 度误差应不大于ø0.05mm;
液压泵与原动机之间采用齿轮或皮带轮连接 1—液压泵;2—泵支架;3—连轴器;4—支座;5—轴
承;6—皮带轮或齿轮;7—公用基座
z 液压泵与原动机之联接完毕,应采用千分表等测 量检查其安装精度(同轴度和垂直度),同轴度 和垂直度偏差一般应≤0.05~0.1mm;轴线间的倾 角不得大于1°。
二、调试的类型及准备
z 调试的类型:出厂试验和总体调试 z 调试前应作好两项准备工作: ¾ (1)根据使用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 全面了解被试液压系统(系统)及主机的结构、功能、工作顺
序、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了解机械、电气、气动等方面与液压部分的联系 认真研究液压系统各组成元件的作用,读懂液压原理图 弄明白液压执行元件等在主机上的实际安装位置及其结构、性
z 管道清洗 ¾ 液压管路安装完成后要对管道进行酸洗处理和循环冲洗。 ¾ 酸洗的目的:通过化学作用去除金属管内表面的氧化物
及油污,使金属表面光滑,保证管道内壁的清洁。
¾ 循环冲洗的目的:清除管内在酸洗及安装过程中以及液 压元件在制造过程中遗落的机械杂质或其他微粒,达到 液压系统正常运行时所需要的清洁度,保证主机设备的 可靠运行,延长系统中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
z 按液压装置两种配置型式的特点不同,液压系 统的现场安装也相应有以下两种程序与方案:
z 分散配置型
¾它是将液压泵组(泵及其驱动电机(或内燃 机))、执行元件、控制阀和辅助元件按照主机 的布局、工作特性和操纵要求等分散安装在主 机的适当位置上,并用管道实现液压系统各组 成元件的逐一连接。
深孔钻床液压装置的分散配置
积面之间不得漏装密封圈;板式阀各油口处的密 封圈在安装后应有一定压缩量以防泄漏。
油路块接合面的油道孔密封 1—密封圈;2—下块; 3—上块
z ⑧方向阀一般应保持轴线水平安装。 ¾ 需调整的阀件(如流量阀和压力阀等),一般顺时针方
向旋转时,增加流量、压力,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则减 少流量、压力。 z ⑨电控阀与电源的电气连接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¾ 与阀的电气连接宜采用可拆的、不漏油的插入式接头 ¾ 接线盒在阀上时,应符合适当保护等级; ¾ 应选择能够可靠操作阀的电磁铁。应防止外部流体和污 垢进入。 ¾ 当电控不能用时,如果为了安全或其他原因需要操作电 控阀,则应配备手动越权装置。该装置应不会无意中被 操作,并且当手动控制解除时应自动复位。
泵组的一些安装方式
角 形 支 架 卧 式 安 装
角形支架卧式安装液压泵组装配图 1—角形支架;2—泄油管;3、4—油管穿孔套;5—吸油管;6—压油管;
7—联轴器;8—泵组传动基座;9—电动机底座及安装螺钉
钟形罩立式安装
钟形罩立式安装液压泵组装配图 1—钟形罩;2—基座;3、4—半联轴器;5—
吸油管接头;6—压油管接头;7—弯管 接头
7.2 液压系统的安装
z 液压系统安装的实质:用管道和管接头或油路 块将液压泵、液压缸(马达)、液压阀和辅件 连接起来。 一、主机的就位及液压系统安装准备
z 主机的就位:在安装液压系统之前 ¾首先应根据主机的的平面布置图对号吊装就位 ¾测量及调整设备安装中心线及标高点(可通过
安装螺栓旁的垫板调整),以保证液压泵的吸 油管、油箱的放油口具有正确方位; ¾安装好的设备要有适当的防污染措施;主机就 位后需对设备底座下方进行混凝土浇筑。
¾ 主机的安装和 液压系统的安 装既可以同时 独立进行,也 可以非同时独 立进行。
三、液压元件和管件的质量检查及拆洗
z 外观检查与要求:型号、规格、生产日期、调 节手柄、电磁铁、锈蚀;管道和管接头材质、 通径、软管生产日期等
z液压元件的拆洗与测试 :一般不宜随便拆解, 但对于内部污染或出厂、库存时间过久及密封 件可能自然老化的元件则应根据情况进行拆洗 和试验。
能和调整部位
仔细分析液压系统在各工况下的压力、速度变化及功率利用情 况,熟悉系统所用液压工作油液的牌号和要求。
¾ (2)对液压系统和主机进行外观检查(如液压元件和管道安 装的正确性,液压装置的防护装置的完备性等),以避免某些 故障的发生。外观检查中如发现问题,则应在改正后才能进行 调试。
三、调试的一般顺序
z 缸有多种安装方式: ¾对于基座式或法兰式液压缸: 可通过底座或法兰前设置挡块的方法,力求安装
螺钉不直接承受负载,以减小倾覆力矩;
¾对于轴销式或耳环式液压缸: 应使活塞杆顶端的连接头方向与耳轴方向一致,
以保证活塞杆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