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春七上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三:句子语病(病句常见语病例析)
2018春七上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三:句子语病(病句常见语病例析)
2.句子成分赘余 示例1: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句子谓语重复, 应该删去“打”) 示例2: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一些”与前面的“略加”重复,可删掉一个。) 示例3: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 之急。(删去“目前”)
四.句式杂糅(也叫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 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 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 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 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2018秋七上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三: 句子语病(病句常见语病例析)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示例1.博物馆展出了几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改为:博物馆展出 了刚出土的几年前的文物。) 示例2.他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应改为:他做了丈夫喜欢的 两个菜。) 示例3.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啊!” (应改为:赵老师走过来亲切地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 啊!”)
示例4.这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应改为:对于这里 的情况,我们已经很熟悉。) 示例5.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 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语序不当) 示例6.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 在生活中学语文。(关联词语序不当) 示例7.“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 讲到位。 示例8.几个学校的优秀的有经验的女教师都来参加了。(定语排列 语序不当)
五、表意不明 所谓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够清楚、不明了,可以 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1. 指代不明 示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句中的 “这种主张”到底是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1. 句子歧义 示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解析:究竟是妹妹很着 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呢,很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 以再“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以在“爸爸”前面 加逗号。)
Hale Waihona Puke 2.范围不清,并列不当 示例1: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解析: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项科学专家和其他人 才”。) 示例2: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灾区,不仅亲临现场 指导救灾工作,还派人给灾区群众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和食品。 (解析:“救援物资”就包括“食品”。)3.主客颠倒 示例1: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 的。(解析:主体是人,客体是物即作品,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人对 物不陌生,所以例句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是不陌生”或“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 中国青年来说是不陌生的 ”。) 示例2: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解析:“人 的健康对于睡眠”改为“睡眠对于人的健康”。)
3.主宾搭配不当 示例1: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态度”与“转变”搭配) 示例二:冬天的济南是个美丽的季节。 4.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示例: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姹紫嫣红” 不能修饰“梨花”。)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示例: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只要”改为“只 有”。) 6.数量关系搭配不当 示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 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数词不当)
二.搭配不当 句子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 也有一定的约定性。示例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 毛病。 1.主谓搭配不当 示例: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 边。(应改为: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 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2.动宾搭配不当 示例: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 读时代的复兴。(应改为: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新技术 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句子成分残缺 示例1:通过特级教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缺少 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是原来的主语变成了状语,应去 掉“通过”或“对”) 示例2: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谓语残 缺,句末加上“而努力”即可。) 示例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宾语残缺,句末 补上“的做法” 才通顺) 示例4:细菌是有害的。(缺少必要的限制语,应在“细菌”前 加上“有些”)
病句修改技巧 一、修改病句的方法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二、病句辨析有诀窍 从病句类型入手辨析病句,这是病句专题复习的惯用方法。然而,有些 小技巧也不容忽视,它们在病句辨析时,也常常收到了好的效果。下面 试举几例略作说明。 1、看到介词不放过 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例如: 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 一丝笑容。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②、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银行。 此例中“和”可作介词,也可作连词,它们分别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③、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 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此例中介词短语“在……中”应改为“从……中”。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示例: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解析:既然幸免,自然 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 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示例2: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解析:“突然”和 “渐渐”矛盾。) 示例3: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 伐或毁坏。(解析:“大约”和“左右”自相矛盾,删去其中一 个。)
4.否定不当 示例: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 ,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 (解析:“防止”的应该是“再次发生”,所以应该去掉“不 要”。) 5.两面失衡 示例: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解析:这里是前 后不照应,前面是双方面,后面是单方面,应该在“取得”前面 加上“能否”或去掉“是否”。) 6.不合事理 示例1:成熟的荔枝大多数都是深红色或紫色。(“都是”太绝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