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事迹材料500农村妇女干部先进事迹材料(史会兰)
第一届人大代表,连任至今.2019年5月被评选为宁县第十二届妇女代表至今.
多次被新庄镇政府评为全镇先进工作者.现年43岁的史会兰同志是宁县新庄镇村白店村城东组组长,十年来,她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架电、修路、搬迁村庄、行政村合并村基础设施建设,使白店村由过去靠救济过日子的贫穷落后的混乱村、光棍村,一跃变为山绿、路通、街畅、瓦房成排、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村庄.
一、穷村变富村2019年3月,镇党委让史会兰担任白店村城东组组长,说实话,一开始,她不愿接手这个烂摊子.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家庭压力大,她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照顾子女上学,顾了外边顾不上家里.
二是村里的工作难度大.村各项工作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三是她怕自己干不好,辜负乡党委和乡亲们的厚望,可是一名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又让她义不容辞地接过了村组长这副担子.一上任,冷嘲热讽就来了:一个娘们能治理好这个村?.
俗话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而做一名落后村的女组长真是难上加难.作为当时新庄镇唯一全县也少有的女组长,史会兰感到压力不小.
但是既然干了,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她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治村方案和村庄发展的长远规划.新庄镇有大面积适宜栽植果树的红壤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群众就开始栽植果树,发展水果产业,但随着周边地区的水果产业越来越强,品种越来越新,我镇生产的水果在质量和品种上逐渐弱化,经济效益逐年下降,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白店村民史会兰大力发展、引进各种新品种栽培,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谈到她的宝贵经验,主要有:一是引进良种,优化组合.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林果业发展前景,史会兰同志不断从外地引进优质苹果、桃、梨等新品种,更新换代,逐步淘汰地老化品种,及时采用嫁接、高接换种等方法更新改造老果树,加快树种、结构的调整,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合理配置的生产优势.
二是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多年来,史会兰同志遵循一条三分栽、七分管的原则,为了掌握果树、桉树栽培、修剪、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他除
了自己细心探索,刻苦钻研外,还虚心向他人请教.
他每年都积极参加县、乡举办的科技培训班,对疑难问题及时向林业专家及有关技术人员请教,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在自己的不断学习应用、不断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管理经验,他把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记在纸上、装在心里、用在生产.他的水果产品个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苹果树长势良好.三是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果品质量.
在多年栽植果树的过程中,始终把应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首先是选择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的地块合理密植,增施农家肥和复合肥,科学灌水,满足果树生长的需要,提高产量.
其次是科学修剪,针对各个不同的品种采用适宜的修剪方法,培养结果枝组,及时采用疏花、疏果、套袋等措施,使所结果实个头大、外观好、色泽鲜、品质高、销路畅、价格好.
第三是适时防治病虫害,提高果子的品质.
在果树生长期,根据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在病虫害发生时,找准最佳防治时期,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她不仅自己带头致富,带领身边的人共同致富,同时也非常热心当地的公益事业,她对环境治理、文明创建、路灯亮化、多次给予资助,经常对身边的困难老人给予帮助,每年年底她都带着大米、油等生活用品到本村困难老人家慰问,并给她们洗衣、洗被、打扫卫生,同时为孤儿、半孤儿送去棉衣、学习用品,在当地群众中,口碑非常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赞扬.
在他的带动下,苹果树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发展养殖业,带动一方村民在农村商品生产中,养牛是一项投资多,见效快,易管理的一个致富项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养牛的认识不断提高,由原来的役用牛转变为肉用牛,养殖技术由原来的放养改为圈养,但存在着养殖户分散,规模小,效益不大,养殖户资金不足,缺少养殖技术等原因,养牛业发展始终缓慢.为此,史会兰在本村成立了养牛协会,把养牛户组织起来,共同研究养牛事业.
选举了协会会长、副会长,组建了理事会,通过了协会章程.近年来,养牛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