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 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 I n t e g r a t e d N e t w o r k R e s o u r c e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 C o m m o n F u n c t i o n 版本号:1.0.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2009-1-1发布 布 2009-1-1实施施 QB-W-044-2008目录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业务需求背景 (4)5总体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4)5.1系统定位 (4)5.2总体目标 (5)5.3建设原则 (6)5.4资源管理范围 (6)6系统通用功能 (8)6.1系统功能组成 (8)6.1.1一级功能架构图 (8)6.1.2二级功能架构图 (9)6.2系统基础维护 (11)6.2.1资源模型管理 (11)6.2.2资源命名管理 (14)6.2.3数据质量管理 (16)6.2.4批量数据导入导出 (19)6.2.5系统管理工具 (20)6.3资源存量管理 (23)6.3.1基础功能 (24)6.3.2空间资源管理 (28)6.3.3物理资源管理 (29)6.3.4逻辑资源管理 (31)6.3.5业务资源管理 (34)6.3.6资源拓扑管理 (35)6.3.7资源机历管理 (35)6.4资源应用功能 (36)6.4.1调配类应用 (36)6.4.2分析类应用 (39)6.4.3展现类应用 (42)6.4.4其他类应用 (43)6.5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5)6.5.1资源数据共享服务方式 (45)6.5.2服务开通类应用的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5)6.5.3故障支撑类应用的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6)6.5.4备品备件类应用的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6)7系统技术功能要求 (46)7.1流程功能要求 (46)7.2软件设计要求 (46)7.3系统接口功能要求 (47)7.4可用性要求 (47)8编制历史 (48)前言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通用功能,包括系统基础维护、资源存量管理、资源基本应用功能和资源数据共享服务等。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实施。
本标准根据中国移动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分阶段实施规划进行编制,将会根据综合网络资源的总体演进进行修改、完善和扩充。
本标准是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名称如下:本标准由中移技〔2009〕7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中国移动集团辽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瑞军、常文旭,邱大钧、白春祥、郑纪良、李鸫、陈健、孙福生、高辉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通用功能,包括系统基础维护、资源存量管理、资源基本应用和资源数据共享服务等通用功能,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4业务需求背景目前中国移动的专业综合网管系统具备面向各专业网络的告警监控、性能分析、工单流转、集中操作维护,以及部分资源管理等功能,还没有建设跨专业的综合性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无法有效支撑跨专业、跨网络的综合性故障监控、性能分析、业务开通等应用,也不利于全网的资源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维护。
为了初步满足综合性的网络集中管理、集中监控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监控效率,降低工作量,有必要在现有的各专业网管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建设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对通信保障相关各专业网管系统的相关资源管理功能进行整合,统一界面、统一接口、实现跨专业综合资源的管理和分析,为跨专业的管理应用提供有效支撑。
5总体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中国移动综合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建立跨专业的、面向客户的资源模型,形成企业共享核心资源数据库,从而实现对全专业网络资源和信息服务资源的有效管理,并能提供相关应用服务,为服务开通、服务保障提供有效地支撑,服务于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企业运行维护。
5.1系统定位根据总部OneOSS规划,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在中国移动OSS域目标系统架构中的定位如下图橘黄框中所示:图 1 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在OneOSS中的定位图实现全专业网络的资源管理,为业务能力的实现提供基础,改善对公共资源交叠管理的状况;实现跨专业网络资源管理、业务资源模型管理,为综合性、跨专业关联应用提供基础信息。
逐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入网、运行维护到退网的全生命周期考虑实现全程管理。
分阶段逐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一阶段:首先对现网资源进行管理,并随着网络割接或调整实现资源同步变更。
第二阶段:在网络资源设计之后,工程建设之前介入管理,为工程建设提供详细、完整的资源数据,指导工程施工和网络调整。
第三阶段:实现对网络资源数据的全面管理,支持网络规划和设计工作。
5.2总体目标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综合资管”)实现对所辖通信网络的网络资源信息管理,实现网络资源的调度,同时为其它应用管理系统提供有效的资源信息共享。
建立跨专业的、面向客户的资源模型,形成网络资源信息库,并提供相关应用服务,为服务开通、服务保障提供支撑。
远期可支持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企业经营管理。
5.3建设原则综合资管系统建设方案应遵循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规划的总体思路:⏹综合化:支持多专业、跨专业网络资源的综合管理,支持多设备厂商、多种技术、多种业务网络的资源管理。
⏹集中化:可支持集中部署,分布应用,能支持全网性应用和全网用户使用。
⏹结构化:系统应严格遵循系统结构化要求,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符合中国移动的开放性要求。
⏹标准化:采用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和实现平台,支持扩展和升级。
中国移动综合资源管理系统遵循“两级三层”的总体结构进行建设:两级是指总部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和省级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支撑集团和省公司两级维护体制。
三层是指可以管理中国移动的一干、二干和本地网络三个层面的网络资源。
5.4资源管理范围本规范主要指导中国移动的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从资源分层角度,中国移动的企业资源是多层次的,“资源”存在广义和狭义概念之分,本规范主要涉及狭义的资源。
本次规范主要管理OSS域资源,包括空间资源、物理资源、逻辑资源和业务资源,如下图所示:图 2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资源管理范围图上图中,空间资源主要包括各类公共资源,主要包含行政区划、街区、营业区域、服务区域、局站、基站、用户接入点、楼道、机房等。
网络物理资源泛指各种硬件设备或者设施构成的有形资源,是通信资源行使功能、提供通信/信息服务能力的物质基础,包括各类物理资源(网络设备、连接设备、无线设备)。
网络逻辑资源包括除物理资源之外的、无形的通信资源和信息服务资源(内容和应用),包括网络拓扑资源和网络服务资源。
业务资源指可以提供给客户使用的服务,包括产品目录、业务目录等。
有关各类资源的具体定义和资源范围将在本规范的下述章节“资源存量管理功能”的相关部分规定。
6系统通用功能6.1系统功能组成6.1.1一级功能架构图图3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架构一级视图图中灰色的框中的功能本期暂不定义和要求。
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在系统功能架构方面将划分为四大功能域:⏹资源应用功能域此功能域主要是在资源管理系统内部实现的、基于存量基础上的应用,包括资源配置、资源割接、资源调度、资源预警分析、资源统计分析、客户专题视图、GIS应用、资源资产管理等应用。
⏹资源存量管理功能域此功能域是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域,它主要实现资源数据的基础维护,建立企业统一的网络资源库。
包括空间资源管理、物理资源管理、逻辑资源管理、业务资源管理、资源机历管理、资源拓扑管理。
⏹资源数据共享服务功能域此功能域主要实现资源管理系统与外部系统的信息共享,而相关的应用基本上是在相应外部系统中体现。
资源管理系统为这些外部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撑。
包括服务开通类信息共享、故障支撑类信息共享、备品备件类信息共享、资产管理类信息共享等。
⏹系统基础维护功能域此功能域主要包括综合资源系统运行所需要的一些基本工具,如资源模型管理、资源命名管理、系统管理工具、数据质量管理、批量数据导入导出等。
6.1.2二级功能架构图⏹资源应用功能域二级功能架构图4 资源应用功能域二级功能架构图⏹资源存量管理功能域二级功能架构图5 资源存量管理功能域二级功能架构图⏹系统基础维护功能域二级功能架构图6 系统基础维护功能域二级功能架构图⏹资源数据共享服务功能域二级功能架构图7 资源数据共享功能域二级功能架构图二级功能架构的详细描述见本规范下面的章节。
6.2系统基础维护6.2.1资源模型管理6.2.1.1范围应能够对存量管理中所述的空间资源、物理资源、逻辑资源、业务资源进行建模。
应能够对以上资源对象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管理;应能够对资源对象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支持,能够管理资源对象的以下状态:⏹规划状态⏹设计状态⏹工程状态⏹在网状态⏹维护状态⏹退网状态用户可根据需求定义其它用户自定义的状态。
应能够对资源模板进行维护。
应能够维护用户自定义属性,并能够对用户自定义属性进行分组管理。
6.2.1.2资源模型创建系统应能够对上述所有资源提供模型创建功能。
对于新入网的新型设备,系统应能够通过配置来创建新的资源对象类型。
例如在新建3G网络时,系统应能够通过配置来创建RNC、Node-B等新型设备。
系统应能够创建上述资源类型对象间的关联关系定义。
系统应能够创建上述资源对象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状态定义。
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应能够创建用户自定义属性组,并在用户自定义属性组下创建用户自定义属性。
用户自定义属性应能够设置为以下数据类型:⏹字符串⏹整型⏹长整型⏹浮点型⏹日期⏹枚举型用户自定义属性应能够设置为必填字段或可选字段。
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应能够设置对用户自定义属性的数据有效性检查条件。
6.2.1.3资源模型维护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应能够对所创建的资源提供模型编辑修改功能。
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应能够对所创建的新的资源对象类型进行编辑修改,对没有实例化数据的资源对象类型进行删除。
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应能够对没有实例化数据的资源类型对象间的关联关系定义进行编辑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