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真题
一:解释题
1.宾白2.四大声腔3.家庭伦理剧4.影视艺术的逼真性5.剧诗6.脸谱
7.长镜头8.新媒体的特性
二:简答题
1.元杂剧
2.行当
3.新德国四大导演
4.新媒体接收环境的家庭性的特点
5.海明威的代表作与艺术风格。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小说家。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其他小说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等。
他那清澈流畅、朴实无华的散文体奠定了他作为那个时代最富有才华和艺术感染力的散文体作家的地位。
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性、含蓄性等特点。
他以简约、清新的文体净化了文风。
6.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
1)对象广泛。
不受文化程度、家庭教育的局限,适合于各类人群。
2)时效性强。
制作周期短,不受场地的限制,甚至可以现场直播。
3)丰富直观。
不仅包括各种新闻和艺术形式,还可以包括绘画和舞蹈等多种题材内容,直观地刺激人的感官视听。
4)接受随意。
节日和频道的选择随人所愿,可以任意选择。
5)顺序接受。
必须按照节目的播出顺序接听收看。
6)转瞬即逝。
声音和图像无法保存。
7.景别与影片的关系或作用。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8.第四代电影导演的艺术特征。
;指70年代末才走上导演岗位的一批中年导演,如吴贻弓、吴天明、滕文骥、胡柄骝、张暖忻、郑洞天、黄蜀芹等。
他们是新中国第一批“科班出身”的电影导演,熟悉电影规律,主张用新观念去改造电影,提出“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程式化,追求开放式结构、散文化风格。
9.正剧的审美特点
10.谈谈你对历史剧的看法
11.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和假定性
12.导演的基本素养有哪些
13.试述电影的叙事学批评方法
14.试述恐怖片的类型特征及其心理机制
15.从古典四大名著中选择一部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你认为哪一部最为合适?为什么?怎么改?
16.如何理解与评价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观点
17.试比较分析表演理论中的“斯坦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
18.试论苏联蒙太奇学派中维尔托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理论之间的异同
19.比较谢晋、李翰祥、李行三位导演之间的异同
20.试论述美国越战题材电影
21.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分析引进节目创新机制与本土化的问题
22.试举例论述中国近年电影的类型化态势
三、论述题
1.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真实性”能等同于生活原生态吗?为什么?
2.如何评价西方先锋派电影
3.法国电影新浪潮
4.电视鉴赏的间离行表现在什么方面
5.台湾新电影运动
6.试述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方法。
7.IMAX 3D 电影及未来即将出现的虚拟现实电影现象,将会对电影的基础理论产生怎样的影响。
8.有人说电视文化就是大众文化,你怎样看?
9.论述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10.如果从中国当代小说中选择一部拍成电影,你会选择哪一部?
11.当今世界上的电视体制有哪几种并对国的电视体制进行分析。
12.谈谈你对“华语电影”的理解。
13.分析波兰电影导演基斯洛夫斯基创作的艺术特征、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14.分析当下美国电视剧和中国电视剧在创作样式上的不同。
15.论述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态势。
16.谈谈西方电影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影响。
17.分析当下国卫视频道的发展脉络和存在的问题。
18.角度和镜头的不同作用。
19.结合实例说明谈话类节目的意义。
20.蒙太奇理论的发展
21.声画结合的方式并举例说明
2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23.台湾新电影运动新在哪里
24.影视接受美学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