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童话寓言故事【三篇】
战国时候,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
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
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
将鹬的长
嘴夹住了。
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
活下去?”蚌也毫不让步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
活不成!”正当鹬和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被一位渔翁发现,他毫不
费力就把它们捉住了。
苏代告诉赵王,赵国攻打燕国就如同鹬蚌相争,两国都得不到好处,而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一样得到便宜。
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成了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用来比
喻争夺的双方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狡兔三窟的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田文,号孟尝君,门下养了三千宾客,其中
有一个门客叫冯谖(xuān),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一直没有受到孟尝
君的重视。
一天,孟尝君召集宾客,问道:“我在薛地放了很多债,
谁能为我去收取本利?”别人还没开口,冯谖抢着说:“我愿意去。
”
孟尝君点头同意。
冯谖又问道:“我收完了债,要给您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随口说:“先生看我家中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
冯谖带着债券来到薛地,他召集老百姓,把债券核对后,放火烧了。
他对老百姓说:“孟尝君体谅大家的苦处,命令我将所有的债券
一概免除!”借债的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冯谖见到孟尝君后,诉说了一切,孟尝君很不高兴。
一年后,齐
王罢免了孟尝君,三千宾客都跑了。
冯谖劝他去薛地居住,孟尝君的
车子走到离薛地还有一百里的地方,薛地的老百姓就前来迎接。
孟尝
君叹了口气说:“先生为我买了‘义’,我今天才算真正见到了。
”
冯谖说:“狡兔三窟,方能免除一死,如今只有一窟,还不能高枕而卧,让我再为您凿两个窟吧。
”
冯谖来到魏国游说,魏王派出使者带着马车一百辆和黄金千金,
去薛地聘请孟尝君。
冯谖又劝孟尝君拒绝他们的聘请。
这样,魏国的
使者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就是不肯到魏国去做相国。
齐王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恐怕孟尝君为别国卖力,连忙派大臣带
上千斤黄金和一柄有白玉佩带的宝剑,到薛地去向孟尝君谢罪,并恢
复了他相国的职务。
这就是冯谖为孟尝君凿成的第二窟。
随后,冯谖又要孟尝君向齐王请赐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起来。
宗庙建成后,派人去报告孟尝君说:“三窟已成,您能够
高枕无忧了。
”
【猕猴救月的故事】
在一座幽静的森林中,住着一群猕猴。
一天晚上,猕猴们到森林
外面来玩,有一只最小的猕猴来到水潭边。
它探头往潭里一看,吓得
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进潭里去啦!”猕猴们听到喊声,一窝蜂跑到潭边。
它们纷纷探头向潭里望去,果然潭里有个又圆
又大的月亮。
猕猴们又跑到猴王面前,争先恐后地报告猴王说,“大王,大王,您知道吗?月亮掉到潭里去了!”
“大王,我们赶紧去把月亮捞上来,放在原来的地方去吧。
”
猴王想了想,说:“好吧!我们想个办法把月亮捞上来。
”
那只最小的猕猴问:“潭那么深,我们怎么捞月亮呢?”
是呀,怎么捞呢?这群猕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了主意。
突然,一只聪明的猕猴叫道:“我有一个好办法。
我用手,抓住一只
猴子的脚,它再用手,抓另一只猴子的脚,这样连成一串。
不就能把
月亮捞出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