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法
机械特性试验项目:开关动作特性(程序、 时间、速度等);
理化测试:如油的化验,油中含气的色谱分 析,SF6气体中的含水量测试。
2008-05
4
第一章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
国家标准
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 备交接试验标准》 2006年11月1日实施
电力行业标准
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1997年1月1日实施
企业标准(上海市电力公司)
Q/SDJ 1011--2004《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
试验规程》
2006年1月出版
企业标准(华北电网有限公司)
华北电网生(2005)30号《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
20性08-0试5 验规程》
2005年11月1日实施 5
第一节 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
2008-05
6
第一节 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
2.特点: 绝缘电阻 它可以发现绝缘的整体性和贯通性
受潮、贯通性的集中缺陷。对局部缺陷反映 不灵敏。测量值与温度有关,在同一温度下 进行比较。
吸收比 可以比较好地判断绝缘是否受潮,适 用于电容量大的设备,不用进行温度换算。
极化指数 可以很好地判断绝缘是否受潮,适 用于电容量特大的设备,不用进行温度换算。
AC臂是被试品可看成R、C的并联或R、C的
串联。当电桥达到平衡时:
Zx Z4 Z3 ZN
Zx Z3 ZN Z4
电容电流ic:它是由快速极化(电子、离子极化) 而形成的,是时间的函数,随承受时间的增大而 快速地减少,直至零。
吸收电流ia:它是由缓慢极化而形成的(自由离 子的移动),也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增长而 缓慢减少,它和被试设备的受潮情况有关。
总电流I是三种电流的合成。
2008-05
9
第一节 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
以恒定转速搖动把手(一般为120转/分),指针稳定后读数。测绝 缘电阻记录1min的值。
读数完毕,应在搖表转动的情况下立即断开火线,然后再停止转 动。
2放00电8-0。5 时间不应少于2分钟,操作应该用绝缘工具进行。 13
第一节 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
四、影响因素和分析判断:
1.影响因素
耐压试验时间到后,迅速均匀降低电压至零,拉开电源闸刀。
被试物充分放电,测量耐压试验后的绝缘电阻。
2008-05
20
第二节 泄漏电流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
试验中的异常情况: 微安表所反映: ⑴指针来回抖动。 ⑵指针周期性摆动。 ⑶指针突然冲击。 ⑷指针随时间发生变化。 (5)泄漏电流数值反映: 1.泄漏电流过大。 2.泄漏电流过小。 3.可能出现负值。
a) 被试物发生击穿。 b) 被试物发生间隙性击穿。 c) 耐压后的绝缘电阻值比耐压前显著降低时。
d) 泄漏电流比上次试验变化很大。
2008-05
23
第二节 泄漏电流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
2008-05
24
第三节 介质损失角正切值或功率因数试验
一、测量原理述
如图1-13为在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绝缘的等值电路和 相量图由图可知,流过介质的电流由二部分组成, 即通过Cx的电容电流分量ICx,通过Rx的有功电流分 量IRx。通常ICx>>IRx,介质损失角δ甚小。介质中 的功率损耗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
第一节 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 第二节 泄漏电流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 第三节 介质损失角正切值或功率因数试验 第四节 交流耐压试验 第五节 绝缘油试验 第六节 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 第七节 六氟化硫(SF6)的现场测试
1
第一章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
什么叫绝缘试验?主要内容有哪些? 按照规定的试验条件(试验设备、环境条件、
e) 电压波形和极性对试验的影响:
f) 稳压电容器配置
3~10KV
0.06微法
15~20KV 0.015微法
30KV
0.01微法
2008-05
22
第二节 泄漏电流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
2.分析判断: a) 电流随电压不成比例显著增长时,应加以分析。 b) 泄漏电流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c) 查“规程”泄漏电流不超过允许值。 d) 纵、横向比较。 e) 应排除湿度、温度、污染等影响因素。 直流耐压试验的判断:
a) 湿度 相对湿度小于80%
b) 温度影响 环境温度不低于5℃
c) 表面状态的影响 必要时加屏蔽
d) 试验电压大小的影响
e) 电气设备上剩余电荷的影响
f) 兆欧表容量的影响 1mA
g) 接线和表计型式的影响
2.分析判断
a) 查“规程”应该大于规定的允许值
b) 纵(历史数据)、横(各相、同类设备)向比较
试验方法和试验电压)对电力设备的绝缘进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各种高电压试验,统称绝缘试验。 绝缘强度试验,亦称高电压耐受试验。 绝缘特性测试。
2
第一章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
预防性试验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预防性试验,通过对年复一年的预防性试验 所测得的结果的分析,可以反映出设备在实 际运行中上述各代表性参数的变化规律为了 发现运行中设备的隐患,预防发生事故或设 备损坏,对设备进行的检查、试验或监测, 也包括取油样或气样进行的试验。
排除外界因素
2008-05
14
第二节 泄漏电流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
一、概述
测量绝缘体的直流泄漏电流与测量绝缘电阻的 原理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直流泄漏试验的 电压一般比兆欧表电压高,并可以任意调节, 因而比兆欧表发现缺陷的有效性高,能灵敏反 映瓷质绝缘的裂纹、夹层绝缘的内部受潮及局 部松散断裂、绝缘油劣化、绝缘的沿面炭化等。 提高试验电压来暴露绝缘本身的弱点;利用微 安表直接读出泄漏电流值可以隨时进行监视; 利用电流和电压、电流和时间的关系曲线来判 断绝缘的缺陷。
进入现场按选择好接线图接线,(经第二人检查)调压器置 零位,微安表短接。
被试物放电,抺擦绝缘表面,测绝缘电阻。
试验高压引线接地,检查试验装置的过流脱扣保护。高压引 线接被试设备,开放微安表。
接入被试物,合上电源,从零升压。电压逐段上升在1/4, 1/2,3/4,全试验电压下停留1min,读出1min时泄漏电流值。 升压速度控制在1kV/秒。做直流耐压试验时在全电压下停留 要求的时间后再读一次泄漏电流值,做好记录。
图1-10 测量泄漏电流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接线图(B)
B结线特点:微安表处于低压侧避免A结线的缺点,但杂散
电流的影响很大。低压电源对地的寄生电流In流经微安表,
200虽8-0对5 测量结果无影响,但使微安表抖动读数困难。
18
第二节 泄漏电流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
图1-11 测量泄漏电流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接线图(C)
26
第三节 介质损失角正切值或功率因数试验
二、测量方法及结线 目前在预防性试验中测量介损使用较普遍的仪器有西
林电桥、不平衡电桥和数字电桥,在对特大型发电机 测量可用 瓦特表直接测量。 2.1 西林电桥原理:
2008-05
图1-14 西林电桥的原理接线图
27
第三节 介质损失角正切值或功率因数试验
图1-3 兆欧表原理结构图
∞ E
RV L
RA
0 +
G
LA
-
LV I2 I1
兆欧表结构原理示意图
L LA RA
G
G
L3
LV
RV E
兆欧表等值电路图
2008-05
10
第一节 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
电压 比较
2008-05
△
图1-4 数字式兆欧表框图
R
高压 发生器
R V
控制 设定
电流 限定
2008-05
15
第二节 泄漏电流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
二、试验特点: 1. 试验设备轻小。 2. 能同时测量泄漏电流。 3. 对绝缘绝缘损伤较小。 4. 对绝缘的考验不如交流下接近实际。
2008-05
U
16
第二节
三、测量方法 1.接线图
泄漏电流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
图1-8 测量泄漏电流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接线图
1.定义:
绝缘电阻:在绝缘结构的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的直 流电压值与流经该对电极的泄漏电流值之比,常 用兆欧表直接测得绝缘电阻值。本规程中若无说 明,均指加压1min时的测得值。
吸收比:在同一次试验、中,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 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R60"/R15"
极化指数:在同一次试验中,10min时的绝缘电 阻值与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PI
T1调压变器 一般取220伏; T2试验变压器 220/50000伏; R1限流电阻 一般用水阻 10Ω/V; v高压整流硅堆; µA微安表; C稳压电容器 0.01~0.1微法;mA测压用毫安表;R测压用电阻;r保护电阻
2008-05
17
第二节 泄漏电流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
该试验结线是典型结线其特点:微安表处于高压侧,不受杂 散电流的影响;微安表对地需要良好的绝缘,试验中调整微 安表量程需使用绝缘棒,操作不方便。
P = U 2所= U以2ω介Ct质gδ 损失(耗)的大小就反映了介质的优劣状 R 况。当电气设备绝缘受潮、老化时,有功电流IR增 大,tgδ也增大,通过测量tgδ可以反映出绝缘的分
佈性 (整体性缺陷)。
其正切值为 介质损耗
1 R = ω×C ×tgδ
当U、f、C一定时,P正比于tgδ
2008-05
2008-05
7
第一节 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 二、测量原理
图1-1绝缘在直流电压下通过的电流 图1-2
测绝缘电阻时的等值回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