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水画发展脉络

山水画发展脉络

山水画发展脉络
最初,山水画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萌发时期,在魏晋就已逐渐发展,由背景作为主题。

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由此可见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

顾恺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勃然兴起,出现了一批能画山水画的画家和第一批专论山水画的论文。

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一幅当时的山水画作品流传下来,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有关山水画的文献,来认识那一时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水平。

不过从此之后,山水画艺术以较完备的表现技法和系统的理论登上了中国画坛。

南北朝时,山水画才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宗炳《画山水序》是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

画论的出现,就证明山水画艺术即将迈上正确发展的轨道。

隋:中国的山水画已经独立的画种,如:展子虔《游春图》,
唐代的山水画具有划时代意义,具体表现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立。

发展到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便形成了一种“青绿山水”,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区别与青绿山水出现了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为五代山水画的成熟提供了条件。

五代和北宋是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代”。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而五代则是通往这个顶峰的桥梁。

在山水画方面,五代董源、巨然,荆浩、关仝分别开创或继承南北山水画派,呈现出从题材内容到形式风格的不同侧重与相异风貌。

现存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的代表作。

赵伯驹、赵伯啸兄弟,继承了青绿巧整一路风格,形成了南宋青绿山水的复兴局面。

另一方面,北宋流行一类被称为小景山水的创作。

元、明、清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的主流。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大发展的时期。

当时由于汉族知识分子受到冷遇,一些文人画家更多地寄情山林。

他们的绘画不是单纯地描绘对象,而是更多地通过笔墨来寄托胸怀,抒情遣性。

明、清代,以石涛为代表的革新派反对陈陈相因,泥古不化,主张另辟蹊径,创造个人风格,从而使山水画得以进一步发展。

石涛强调师法自然,去“搜尽奇峰打草稿”,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感受,并“借古开今”,创造自己的艺术境界。

其创造性表现在人与自然的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