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研究对象: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研究的四个组成部分:(1)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

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管理的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交流理论、信息管理的发展历史、信息管理的研究进展、信息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等。

(2)信息产品管理。

主要研究微观层次上的信息管理问题,包括信息产品的开发——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利用等内容。

(3)信息系统管理。

属于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问题,包括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组织的信息资源配置和信息技术投资评估,信息系统管理的发展与组织竞争战略的关系等。

(4)信息产业管理。

主要研究宏观层次上的信息管理问题,包括信息产业的结构和测度,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机制与管理模式,信息产业政策和信息立法问题,社会信息化的内涵与发展战略等。

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

信息管理人才:信息管理研究人才、信息管理教育人才、信息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管理业务人才、高层信息主管。

CIO的地位、职责、产生和素质要求是什么?⑪CIO地位:CIO不同于普通的信息管理人员。

在企业中,CIO 的出现就标志着它不同于传统的信息技术部门或信息中心的负责人,⑫CIO的职责:①参与企业高层管理决策。

CIO 作为企业高层管理中的一员,参与高层管理决策是其主要职能。

②负责组织的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CIO 应负责考虑信息技术如何支持组织目标和组织战略的实现,这就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需要从战略高度审视、规划和实施信息化建设,其目的就是在企业的战略目标下将企业的运作与信息技术应用融为一体,并最大限度地应用信息技术。

③确立组织的信息结构和信息流程。

④负责组织的信息技术管理。

CIO 是组织的信息技术专家,必须保证为组织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

⑤宣传、咨询与培训。

⑥负责维护企业网站、做好组织宣传。

CIO应对网络宣传这一部分负责,利用企业网站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产品的销售打下坚实的基础⑬CIO产生的社会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决速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资源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如信息资源的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出现了“信息激增”、“信息爆炸”、“信息污染”等现象;信息加工处理手段现代化;信息载体多样化等等。

这些新的变化,一方面给人们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们利用信息资源的难度。

人们已经意识到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人们对庞大复杂的信息有时感到无所适从。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对信息的有效管理与控制活动是有效利用信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面对如此复杂的信息资源,人们对有效地管理与控制活动―即信息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一种新的信息职业角色―CIO应运而生。

⑭CIO 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是:①管理经验。

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CIO,至少需要5 至8 年的管理经验积累。

②技术才能。

通晓信息技术是CIO安身立命的根本。

③经营头脑。

CIO 的工作必须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

④信息素养。

CIO 应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较高的信息分析能力,能够为企业高层的战略决策发挥信息支持作用。

⑤应变能力。

⑥表达能力。

⑦协调能力。

作为企业信息流的规划者,CIO要善于协调企业内部各层次、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其协作伙伴的关系。

⑧领导能力。

CIO 要有领导威信和支配企业信息资源的权力,能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班子,既能指挥信息部门的工作,也能对企业的信息政策和信管人才具备的素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品格。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以及这些特征和变化经过人的大脑和加工整理后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数据、消息、情报的总称。

信息的表现形式: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信息的基本特征:①信息既来源于物质世界,又来源于精神世界。

②信息具有知识的本性。

③信息是具体的,可以被人(生物、仪器等)所感知、提取、识别,可以被传递、变换、处理、存贮、检索和利用。

信息管理的概念:(美国的马歇尔和克雷斯莱因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对改进机构的生产率和效率有独特认识的管理科学。

信息管理的特点:⑪信息管理对象迅速增加①信息呈指数级增长②信息管理对象迅速增加③信息管理所涉及的知识与技术领域不断扩大⑫信息管理技术不断进步⑬信息开发运用的方法更加科学。

信息周期的划分: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和信息反馈。

信息需求的概念: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当现有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解决面临的问题时,产生的对信息的不足感和求足感。

信息需求的分类:(按需求表达情况分)现实信息需求、潜在信息需求和未知信息需求(按信息用户分)个人信息需求和组织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的特征:①广泛性②社会性③发展性④多样性⑤集中性。

信息搜集的概念:指根据特定目的和要求,将分散在不同时空域的相关信息查找出来并积累起来的过程。

信息搜集的原则:①针对性②及时性③真实性④系统性⑤预见性⑥计划性信息搜集的程序:①确定搜集方针②制订搜集计划③明确搜集对象④实时信息搜集⑤反馈信息用户。

信息搜集的方法:(一手)信息调查(的方法有①直接观察法②问卷调查法③访谈调查法④网络调查法)、(二手)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的概念:通过某种查询机制从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中查找出用户所需的特定信息或获取信息线索的过程。

信息检索的类型:①(按检索对象的内容分)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实检索。

②(按检索手段分)手工信息检索、机器信息检索。

③(按检索的组织方式分)全文检索、超文本检索、超媒体检索。

信息检索的程序:①确定信息检索的范围②选择检索工具的类型③选定检索的途径④实施信息查找⑤调取信息资料。

信息检索的方法:①常规检索法②回溯检索法③循环检索法。

信息加工的概念:把搜集来的大量的原始信息,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筛选和判断、分类和排序、著录和标引、编目和组织、存储和分析,而使之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的过程。

信息加工的分类:(按加工处理响应的时间不同分)实时处理加工、批处理加工。

(按加工工具的不同分)手工加工、计算机加工。

信息筛选的程序:①信息整理②浏览审阅③再次审核。

信息筛选的重点对象:①虚构信息②添加信息③夸张信息④偏颇信息⑤残缺信息⑥模糊信息⑦拼凑信息。

信息筛选的方法:①感官判断法②对比分析法③专家判断法④集体讨论法⑤现场核实法⑥数学和算法。

信息标引的程序:①主题分析②主题标引③检验审核。

信息标引的方法:⑪分类标引①等级体系分类法②分面组分类法③混合分类法⑫主题标引①标题词法②元词法③关键词法④叙词法。

信息存储的主要技术:①纸张存储技术②缩微存储技术③声像存储技术④光盘存储技术⑤计算机存储技术。

信息分析功能:具有整理、评价、预测和反馈四项基本功能。

信息反馈的主要方式:①正反馈②负反馈③前馈。

信息资源的概念:广义:信息和与操作信息有关的物理设施、人力、物力、机构、资金和运行机制等的总称。

狭义:指信息本身及其载体的集合。

信息资源的特征:①具有开发、利用和价值转化性②稀缺性③可增长性④整体性⑤无限性⑥无形性⑦潜在性⑧可塑性⑨共享性⑩时限性、驾驭型、不同一性、不均衡性、生产价格同一性、不可分割性。

信息资源的类型:①(按发生领域不同分)物理信息资源、生物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

(根据广度来分)广义信息资源、狭义信息资源。

②(根据载体和存储方式的不同分)可将其划分为天然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文献型信息资源和网络型信息资源。

③(根据加工深度分)零次文献信息资源、一次文献信息资源、二次文献信息资源、三次文献信息资源。

④(根据是否实现电子化、必须借助计算机或其他电子仪器才能阅读和存储,可将其划分)为电子信息资源和非电子信息资源。

⑤(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政治信息资源、经济信息资源、法律信息资源、科技信息资源和管理信息资源等。

⑥(按形态不同分)印刷型信息资源、声像行信息资源和实物型信息资源。

⑦(按内容和应用领域分)政治信息资源、经济信息资源、军事信息资源、文化信息资源、生活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等。

⑧(按存储信息的不同物质材料分)文献信息资源、非文献信息资源。

⑨(按信息内容保密程度分)公开信息资源、半公开信息资源、非公开信息资源。

信息采集的方法:①积累②购买③面谈④观察⑤参加社交活动⑥参加阿本行业的正式会议⑦联机检索⑧联网。

对信息进行整序的方法:分类法、主题法、数据技术方法。

信息资源传播和服务的三种类型:①信息资源提供服务,即基于信息检索的传播和服务②信息资源咨询服务即基于信息资源开发的传播和服务③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和开发服务,主要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和开发的服务。

信息处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为目的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整个组织信息管理的系统化为目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对企业决策问题提供信息支持位目的的决策支持系统(DDS)阶段。

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管理、信息检索、信息传输。

信息系统的基本类别:事务处理系统、知识工作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报告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主管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各部件的构成框架,其中最重要的有概念结构、功能结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

ERP发展经历的阶段:90年代初,Garter Group总结当时MRPII 软件在应用环境和功能方面主要发展的趋势,提出ERP 的概念ERPII是Gartner Group 在总结ERP 不足及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系统概念。

信息经济特征:①信息成为生产要素之一②信息成分比重大的产品或服务占据主导地位③信息市场和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阶段:①信息经济学的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②信息经济学的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③信息经济学的成熟与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信息商品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①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个方面的需求②要具有价值③能够用于交换。

信息商品的性质:①信息商品是一种体验商品②具有膏固定成本与地复制成本③使用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④时效性信息市场的定义(广义):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整个流通过程和领域,是信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信息市场经济的阶段:①潜伏期(1978年以前)②市场萌芽期(1978-1985)③市场初步发展期(1985年以后)信息市场构成的基本要素:信息产品、信息的提供方、信息的需求方、信息商品的中介方、信息市场的管理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