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读书在我生活和工作中的地位

浅谈读书在我生活和工作中的地位

浅谈读书在我生活和工作中的地位
读书的动力从哪里来?最直接的动力应该来自责任,当然,书也给我带来莫大的享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强起而读书”……。

这些名言中,无不折射出为国家、为大众奋斗的强烈责任意识。

作为教师,应该胸中装有国家与民众,要有“一枝粉笔,两袖清风”的奉献精神,做到要恪尽职守,为国家与民众而读好书、教好书、育好人。

教师有了责任意识,就会自觉读书,不断充实与发展自我。

教师不能只做“三本先生”,也要做沙漠的淘金者,海滩的拾贝者,尽收人类文明的精华,提高教师素质。

有了崇高的人格,负责的态度,又有广博的见识,广阔的视野,才有能力培养出品德高尚、意志豁达、知识扎实、思维灵活学生——国家的建设者。

读书确实是比较辛苦的,如果缺乏读书的动力,实难坚持。

教师工作忙,不可能抽出大块的时间集中读书,因而我主要是用“边角余料”。

比如,订一个计划,每个星期安排两三次时间,每次在半个小时左右.坚持睡觉前阅读30分钟,等等。

那么,读书之后,会带来那些效果呢?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苏轼的《和董传留别》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被广为传诵,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修养的关系。

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

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

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

”事实证明。

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

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的高尚品格和高雅气质。

就算只为培养自己和学生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也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二、自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
学生多读而“胸罗万卷”,就是说要博览群书。

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家,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

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著作。

因此,新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一定要读,如《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所有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与报刊。

当自己和学生被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所包裹,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用书香薰出来的我们能不充满书香吗?
另一方面广泛的阅览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有一定的提升,而且有效的、有针对性她阅读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面对试卷上大量的阅读题时不至于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同时,书读得多了。

脑袋里多少会积累一些名言名句,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

无论遇到哪一类型的题目,都能有话可说.并且做到有理有据,可以旁征博引妙笔生花,真正做到“下笔如有神”!
综上所述,读书对于我和我的学生,意义重大。

学校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

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1)读书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知识就像一方潭水,如果没有活水不断流入,它就会变朽,变干。

尤其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家都在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长期以来习惯了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就更需要广泛地吸纳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地否定和超越自我,剖析、诊断、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来参与。

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通过批判性的反思做出新的选择。

教师通过对自己课例的剖析、追问、批判、反省。

对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做出判断和解释,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这个过程就需要不断地读书学习。

(2)读书是教师持有前卫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对于一个教师而盲,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劳动力。

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决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位优秀的教师对事业应有执着的追求,有高尚的师德,有着精湛的教育艺术,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有着超前的教育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比具体的教育行为更为迫切和重要。

我们有时感叹教师行动迟缓,做法老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少了先进教育理念的支持。

教师如果肯于读书,不停地攀登,就一定会登上教育的最前沿,博览教育的无限风光。

站得高,看得远,定会工作中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新的建树。

否则,只能永远停留在经验的、感性的层面上。

(3)读书是塑造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

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所以,教师一定要勤于读书。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

书卷味很浓的老师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顶梁柱。

我们的学生,也将是视野广阔、胸怀博大、知识浩瀚、品行高远的国家栋梁。

我们有理由相信: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学生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读好书,对学生是有影响的,可以提升学生的境界,能提高学生的气质修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就让我们的学生都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