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造个人品牌,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打造个人品牌,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打造个人品牌,让自己活得更精彩!现在是眼球经济时代,没有个人品牌就窝囊了。

所以,你要想方设法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不要搞错,我又不是什么大腕、大款或大师之类的,人海茫茫、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分子,要有什么个人品牌,每天上班下班,吃饭穿衣,品牌那可是光闪闪、亮晶晶的高贵东西啊,我等这些凡夫俗子考究个啥呀。

生活中许多人不就是抱着这种观念一辈子扭转不过来吗?其实,个人品牌不是虚幻抽象的东西,它建构于你的特征之上。

人们从你的品牌中蕴含的个人特征判断他们是否喜欢你,以及你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提供他们所寻求的价值。

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有一句被广为引用的话: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

他认为,不只是企业、产品需要建立品牌,个人也需要建立个人品牌。

这句话的广泛流传也说明了个人品牌已经为人们所重视。

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不论在什么样的组织里面,要让人们认识你、接受你,首先你要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

倘若你埋头工作却不被人认知,你的杰出表现就会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淹没,因此,个体的价值被认知比什么都重要,要想推动个人成功,要想拥有和谐愉快的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像那些明星一样,建立起自己鲜明个性的“个人品牌”,让大家都真正理解并完全认可,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事业。

由于受多年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影响,国人大多数缺乏个人主见和意志,喜欢听从别人的安排布置并循规蹈矩,乐衷于跟风凑热闹,觉得这样稳妥保险。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在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时代,如果你没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品牌效应,随时被取代被淘汰的命运是逃不了的,那样的结局不是悲惨而凄惨吗?因此,从现在开始,心动不如行动,全新打造拥有一个属于自身的品牌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需的现实选择。

其实,要想打造一个能够主导市场的个人品牌,也并非是难于上青天的事,只是你必须走相反的路,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许多生意人错误地照搬成功的竞争对手的做法,这样做只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依靠别人的声望起家的失败者。

有个假期,我接到了天南海北许多朋友的祝福短信,接踵而至的还有不少问候电话。

其中,有些朋友希望我能给他们介绍新的工作,“今后,我们就靠你啦!”,时不时的这种声音在他们嘴里多次传出,诚然,朋友所托,我会尽力帮忙,但是,自身的命运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来掌握,人的一生终究还是要自己养活自己,这是个非常浅显的道理。

我记得早在解放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过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谆谆告诫,事实上,就拿自己创业成立的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来说,一路走来,全靠自己打拼,因为我坚信,唯有自己才能把握自己。

曾看到过一个报道,至今记忆犹新。

2007年7月17日,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杨扬拿到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10年前,还没预见到自己在冰场上的作为时,杨扬已经在为自己将来的人生做打算。

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失利让杨扬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我不去学习不行了,我才20出头,去学习还不晚。

不学以后退役咋办?我得养活自己啊。

”1999年,杨扬到澳大利亚待了一个夏天学习英语,回国后,简单的训练生活开始发生改变。

在国家队,每天早餐过后,队员们都有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别人可能睡个回笼觉,杨扬就躺在那儿看书、背单词,然后跑步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单词。

2002年,杨扬为中国夺得冬奥会首金。

她不打算坐享金牌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于是,急流勇退去清华读书,随后又去了美国犹他大学和旧金山州立大学留学。

后来,国际滑联运动委员会、国际奥委会找到杨杨,请她去做事。

今天的杨扬,正如美联社对她评价的那样:以大方、平和的微笑面对公众,能说一口流利得让人吃惊的英语,代表着中国新一代体育明星——时尚、富有魅力且具有品牌价值。

“如果你想有一个完整的人生,就要有危机意识。

”正是这种危机感成就了今天的杨扬,“很多运动员缺乏危机感,喜欢把自己托付给别人,托付给国家,托付给某个项目,忘记了人要对自己负责,这是错误的,总有一天你是要自己养活自己的。

”1991年,冯仑和王功权等人再次南下海南,他们在工商局注册了一家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实际上几个合伙人只凑了不到3万元。

尽管没钱,冯仑一定要将自己和公司上下都收拾得整整齐齐,言谈举止让人一看上去就是很有实力的样子。

之后,冯仑找到一个信托公司的老板,先给对方讲一通自己的经历——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毕业后,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武汉市经委和海南省委任职,历任讲师、副处长、副所长等职务,还主编过《中国国情报告》等书籍。

然后,冯仑再跟对方讲一通眼见的商机,说自己手头有一单好生意,包赚不赔,说得对方怦然心动。

然后提出,不如这样,这单生意咱们一起做,我出1300万,你出500万,你看如何?这样好的生意,对方又是这样一个人,有什么不放心?于是信托公司老板慷慨地甩出了500万元。

冯仑拿着这500万,让王功权到银行做现金抵押,又贷出了1300万元。

他们用这1800万元,买了8幢别墅,略作包装一转手,赚了300万元。

这就是冯仑在海南淘到的第一桶金。

后来冯仑总结说:“做大生意必须现有钱,第一次做大生意又谁都没有钱。

在这个时候,自己可以知道自己没钱,单不能让别人知道。

当大家都以为你有钱的时候,都愿意和你合作做生意的时候,你就真的有钱了。

”在世界的竞技场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

所谓“个人品牌”是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也是对别人的“广告”与“报价”。

对于大多数仍在追求、进取的人来说,它是一次次向上攀爬的尝试,如果能有效地让别人接受,则无异于找到了一个迈向成功的加速器;对成功者来说,“个人品牌”是巩固和维护身价不可缺少的护身符,他们小心地管理着自己的身份和名声,并尽力使之保值、升值。

2006年1月,陈凯歌耗时三年拍摄的《无极》贺岁片隆重登场,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无极》的票房一路飘红。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很多观众在看过《无极》后却大呼上当,对影片的内容大感失望,并认为影片宣传过度,没有内容只有特技。

网上甚至还出现了恶搞《无极》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更令陈凯歌没料到的是,随后《无极》又闹出破坏香格里拉环境的新闻,并遭到了中国建设部的点名批评。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陈凯歌心情跌如低谷。

看到陈凯歌现在的状态,一家人很是着急,特别是岳父陈天才。

那天,陈红让保姆做了一大桌的饭菜,陈凯歌只吃了一小口就说不舒服去了卧室。

陈天才紧随其后跟了进取。

见陈凯歌一个人在那里抽闷烟,陈天才也走过去那了一根,他拍了一下陈凯歌的肩膀说:“凯歌,人生总免不了会有失败,还记得你刚见我时给我背的那个公式吗?其实人这一生也有一套公式,那就是:实际成就=所取得的成就-所经过的失败。

一个人要取得大的实际成就,就要尽量增加‘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尽量减少‘所经过的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能吸取失败的教训换来的就是成就。

我们永远相信你是最优秀的,你经得起挫折,失败击不垮你,只会成全你更高的成就……”陈凯歌的眼眶湿润了……从失意中崛起的陈凯歌,又开始筹备新的电影《梅兰芳》,对于这部新戏,陈凯歌没有大肆宣传,一切都是低调地进行。

由此可见,人生经历中的失意和挫折有时是躲不过的,这对任何人都一样,关键是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再加上自己的实力和能量,终究会重新站起来的。

由此,不管遭遇什么,在压力竞争和失败考验面前,你应该记住,你是独特的,不管你来自何方,也不管你过去有什么样的经历,你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你把自己的个性、激情、经历都融入到塑造品牌当中时,就会使自己从人海茫茫、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迅速组建魅力体系——即使他们和你水平相当,受过同样的训练。

当今,在过剩经济时代,竞争的本质和核心在于差异化,同质化只会扼杀创新和追求的本能,事实上你的潜在合作伙伴基于业务的拓展和竞争压力,他们都在寻找一种个人职业经历,寻找一个能提供为他们量身定做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不求事事完美无缺,但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最适合自己同时拥有个人品牌的人士。

生活中,的确有许多职业经理人自身才华不错,他们因所在单位赫赫有名而享有更多的机会。

那么,接下来他们又该如何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合理和规范的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呢?先来看看这种情况现实中是否普遍存在:由于具有较好的发挥价值的平台,他们得到的来自各界的关注和追捧总是要比一些小公司或独自创业的人更多,自身感觉也更优越,只是,这种工作岗位的稳固与否往往与企业自身的发展命脉紧密联系,一旦企业运转顺畅,自身也会舒心,一旦遭遇变数,那倒霉也接踵而至。

然而许多职业经理人由于习惯长期依附于企业平台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主观进取的雄心和面对挑战时的坚韧。

私底下感觉反正只要认真贯彻执行好上面的策略就行了,其余的事一律不去操心,也不用关心,日久天长,惰性在心底里某个角暗暗的发芽,等到危机产生,他们会紧张的发现,实际上自己的棱角已经被磨平了。

记得原伊士曼柯达全球副总裁、一个年过六十依然充满魅力的女人叶莺曾在接受采访时,针对职场中的女性,她举了个生动的例子。

有一个女孩子,碰到了很多挫折,觉得没有办法改变一切。

母亲把她带到厨房,在三个锅里放了等量的水,然后分别放入一个萝卜、一个鸡蛋和一把茶叶。

同样的火,同样的时间,烧了十几分钟,发现萝卜变软了也变色了,鸡蛋破裂了也变硬了,而弯曲紧缩的茶叶伸展了,同时那锅水变成了茶水。

这个寓言的意思是说,不要随遇而安,也不要愤世嫉俗,不要因为外力的影响而改变了你的自我。

要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在改变环境的时候,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所以不是“个人”——一片茶叶,而是“群体”——一把茶叶。

释放你的自我,改变身处的环境,不要做一片孤独的茶叶,因为,只有一把茶叶才能把白水变成茶水。

在此,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认为,众多的职业经理人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市场洗礼中,思维仍固守着以往的惯性,在按部就班的简单重复里迷失了原本富有激情的秉性。

依附于一个显赫的单位虽说也有一定的乐趣和自在,用不着在压力的负荷下疲于奔命。

但一味的依赖他人,自身完全靠所在职位薪水维持生活的人,最容易削弱自己潜在的才能以及今后应对变化所具备的挑战本能和勇气。

在一场场天翻地覆的市场变革期间,有的人在这场角逐中黯然退场,也有的人在徘徊观望,更有人在逆境中创新并摸索前进。

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浪之后,似乎也同那奴隶般,显得习惯及顺从了。

职业经理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你的职场之路究竟能够有多远?其实,机遇往往与我们擦肩而过。

不是没有尝试,不是没有创新,然而在一次一次的尝试和创新之后,“不可能”的心理习惯,一次又一次降低了我们迈向成功的准绳,让我们往往不能摆脱“不可能”的意识之外,思维被意识的障碍所束缚。

为何不去市场再拼搏一把?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脉资源,再不搏一把,更待何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