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箴言格言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医文化箴言
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不知爱神,只知爱身。
不知形者载身之车也,神去则人死,车败则马奔,自然之至理也。
---明代医学家高濂在《遵生八笺》
我命在我,不在于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
----- 《仙经》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
三关者,口为天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
三关调,则五脏安,五脏安,则举身无病。
----《真诰·甄命授》
喜怒哀乐,宁不伤人。
故心不扰则神不疲,神不疲则气不乱,气不乱则身泰延寿矣。
———嵇康
神气淡则气血和,嗜欲盛则疾疹作。
———孙思邈
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精散此五难也。
----嵇康《答难养生论》
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饮食过差,淫泆无度,忤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
---《道机》
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 养生要诀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东晋葛洪
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
心者,神之舍也,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
——《万寿丹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唐·孙思邈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唐·孙思邈
静则神藏,躁则神夭。
——元·刘元素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元·刘元素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明·龚廷贤
养生家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
——明·汪绮石
宜节思虑以养心,宜节烦恼以养神。
——明·汪绮石
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
——清·金缨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钱公良测语上》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安份吟》
养生之士,睡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
——唐·孙思邈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孙思邈《千金方》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素问·上古天真论》)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
春夏秋冬历一年,稍知调护自无愆。
安然无病称真福,莫恃身当壮年。
---寿世传真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道德经》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