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薇教案

采薇教案

《采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理解诗意;
2、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艺术手法等方面去鉴赏诗歌的情感。

通过反复阅读来体会诗歌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诗歌的诵读中,让学生体会诗中的家园之思与卫国的豪迈之情、理解战争给人心灵带来的创伤。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2、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象、艺术手法等方面对诗进行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战争血泪写就的历史。

多少英雄成白骨,马革裹尸埋他乡。

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正是残酷战争的写照。

然而今天,有一位劫后余生的老兵回来了,历经沧桑的老兵又会有怎样的所思所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诗歌源头——《诗经》,学习《小雅》中的名篇《采薇》,去感受这位戍卒的复杂情怀。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聆听朗诵,初悟诗情
老师对诗进行示范朗诵,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校正诗的读音,并初步体悟诗的感情。

(配乐诵读)
提问:听完朗诵,你觉得抒情主人公在吟唱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明确:悲伤的心情。

3、自由诵读,理清思路
①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悲伤的感情基调自由读诗,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把握诗的大意。

重点字词归纳点拨。

岁亦莫止不遑启居
心亦忧止靡使归聘
王事靡盬忧心孔疚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今我来思
②这首诗主要选取了戍边老兵的三个生活片段,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幅图画吗?《采薇》通过描写一位久戍边关的老兵的生活,表现他内心的伤痛。

全诗一共六章,共选取了老兵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幅画面吗?
⑴采薇思归(1-3)⑵边关征战(4-5)⑶归途之思(6)
三、情感探究
诗歌以意象传情,要体悟诗歌的情感我们就要从诗中的意象入手。

请大家快速找一找,老兵生活的三个画面都是以什么意象来切入的?
薇棠棣柳雪
⑴大声诵读,再悟诗情
我们先来赏析诗的前三章“采薇思归”部分,请女生齐读前三章:
“薇”是什么?——一种野菜
诗中几次写薇?——3次
有何区别?——作、柔、刚
为什么要反复描写采薇?——时间之久生活之艰思归之切
(反复写采薇采薇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通过“作”“柔”“刚”描写薇菜从刚冒出地面到长出嫩芽,到茎叶变老。

老兵看到薇菜应该首先会有长年以薇菜为食的生活艰难之感;同时,薇菜的变化也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想到自己征戍时间之久;而长年的征戍,归期的难定,边关和故乡阻隔,导致音讯全无,自然又会引发老兵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思归之情。

反复描写采薇,正是为了表现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忧伤之情,而且,这种忧伤之情诗是越来越强烈。

(诗中几次写到忧——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
这种反复吟唱是种什么手法?——重章叠唱
(我们初中学过的《蒹葭》就运用过这种结构章法,这种一唱三叹式的表达,既能体现诗歌的音乐美,更能增强诗歌的感情表达。


⑵合作探究,再悟诗情
请男生齐读“边关征战”部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黑板上的问题提示,合作探究,体会这两章的情感。

“边关征战”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战马、战车
有何特点?——业业骙骙翼翼战马的高大强壮,战车行列整齐
为什么要从“棠棣花”的盛开写起?——起兴手法(初中学过的《关雎》,就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来起兴君子对淑女的思慕;《蒹葭》中以蒹葭、白露起兴,表现的是对意中人不断追求而可望不可及的怅惘。


写棠棣花花开的繁盛,壮观,用意是要引出对战马、战车的描写。

(其实,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棠棣》一诗,那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这两章主要表现老兵怎样的心情?
“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叠词歌颂己方战马的高大雄壮,“四牡翼翼”更是以马之行列整齐、动作熟练来表现人的严阵以待、反复操练。

加以象弭鱼服展现出装备的精良,这些都显示出了正义王者之师的赫赫军威,表现戍边战士的同仇敌忾,士气高昂,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一月三捷”更是用数字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

可见,这两章主要表现出戍边老兵的无比自豪之感。

保家卫国的豪迈
⑶创设意境,再悟诗情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章“归途之思”部分。

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

请同学展开联想,用诗意的语言来描绘
这四句诗的画面。

并思考讨论:这四句好在哪里?
示例:回想起当年,我出征离开家乡时,阳春三月,春风扶着杨柳轻轻飘荡,多情的柳枝抚摸着银亮的战甲,仿佛是父母兄弟的手要留住我的脚步;如今,我踏上了归途,寒冬腊月,凛冽的北风裹挟着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褴褛的衣衫遮不住疲惫的身躯,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抒发浓郁的思乡之情。

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如何理解老兵归途中的伤悲:
①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和情感。

因为离家太久,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使得回乡的心情变得沉重;
②长年的征战给老兵的心理带来无尽的创伤。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血肉模糊早已冲淡回家的喜悦,而与战友兄弟、家人朋友的生死离别,更是让九死一生的战争幸存者们的内心深处凄凉,悲伤不已。

老兵归途中的伤悲之情实际上就是对战争折磨摧残人性的一种无声痛诉。

四、课堂小结:
小结:战争对家园的破坏,我们可有史册为证;而战争对于心灵的摧残,却难以触摸。

《采薇》用最典型的意象、最自然的艺术,还原戍边老兵的真实生活,表现征人思乡的主题。

同时,诗篇中还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自豪、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更有对久战不休的厌恶和对战争摧残人性的痛诉……学完后引人深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更应珍惜今日和平美好生活的不易,不能让前人的悲剧在我们这一代重演。

五、作业布置:
根据本文最后一节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两句诗歌,充分展开想象,描绘一下戍卒归家后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他会过着怎样的生活?(要求:字数不得少于三百字)
课外拓展:同学们课后可以读读《古诗十九首》中的《十五从军征》,进一步加深对这首诗主题的理解。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