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能学实验设计

机能学实验设计

机能学实验设计
——探究纳豆激酶是否有降血压作用
专业:医学检验与技术
年级及班级:14级本科一班
学号:1415030104
姓名:李天佑
组数:1班2组
日期:2015年12月12日
【立题依据】
1、研究背景:
纳豆源于中国。

纳豆类似中国的发酵豆、怪味豆。

古书(和汉三才图会)记载有:“纳豆自中国秦汉以来开始制作。

”纳豆初始于中国的豆豉。

据《食品文化·新鲜市场》(石毛直道著,第101页)一书介绍,两种纳豆都与中国有缘。

特别是咸纳豆,大约在奈良、平安时代由禅僧传入日本。

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宇。

与现代中国人食用的豆豉相同。

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或桶中贮藏,所以日本人称其为“唐纳豆”或“咸纳豆”。

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是一种枯草杆菌蛋白激酶,是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lnatto)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

近年来,关于纳豆降血压的相关广告在国内十分盛行,但真正的有科学依据关于报道还未出现,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与韩国首尔延世大学研究院心脑血管疾病中心共同研究关于纳豆激酶对高血压的效果。

该研究报告的结论是:“总之,纳豆激酶会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

这个结果表明增加纳豆激酶的摄入,可能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高血压病人的增多,有相关报道中国高血压患者达2亿人,每年新增加1000万人!市面上的降血压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食物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控制血压及有益于健康是广大人民普遍的需求。

2、研究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纳豆激酶是否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如果有,那对于病情不同程度的病人效果又是否有不同。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方法:本实验将先从小鼠入手,观察是否有降血压作用,如有作用再推广及人类,探究其对对于病情不同患者的作用效果。

即实验二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的。

研究内容:
实验一:
1、实验对象与分组:
大鼠9只、体重100克左右、雄性、健康状况良好。

按血压、体重随机分成3组,设正常组(A组),高血压组(B组),高血压纳豆激酶组(C组)。

2、实验器材和药品:
大鼠、台秤、音频震荡器、扬声器、血压换能器、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

3、高血压大鼠造模:
采用大鼠,4月龄,放入隔音室内笼养,噪音刺激可由电铃或扬声器发出,发音器是一个音频振荡器,连接一个20W高音扬声器。

噪音刺激应经常在700~1000周/秒中变换,噪音刺激每30秒一次,亦可每隔1分钟刺激30秒。

可随时变换毋须恒定,但噪音干扰须日夜不止,连续数月。

噪音刺激连续3个月后血压普遍升高,大灰鼠正常平均收缩压为113±8mmHg,此时可升高到130~140mmHg,有40%动物收缩压可高达160mmHg。

4、实验步骤:
大鼠进入实验室先喂养1-2天,然后选血压在130—140的小鼠进行实验,AB组
只注射生理盐水,C组注射2.5%的纳豆激酶。

实验期3周。

5、测定指标:
每天测量各组大鼠的血压变化值。

1、实验对象与分组:
志愿者30人(10个血压正常人A组、10个重度高血压病人B组、10个轻度高血压病人C组)。

药物为纳豆激酶和安慰剂,仪器为血压仪。

2、实验步骤:
A组每天给两粒安慰剂,B组和C组每天两粒纳豆激酶片。

实验期为3周。

实验一:高血压组的大鼠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无明显变化,高血压纳豆激酶组血压低于高血压组且有下降趋势
实验二:重度高血压病人组和轻度高血压病人组的血压均有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一样。

本实验说明纳豆激酶有降血压作用但对于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降血压效果有差异。

【实验结论预期】
本实验仅是一个假设实验,具体结论还需实际实验的验证分析。

关于纳豆激酶是否具有降血压效果还需进一步精确的临床实验,而对于纳豆激酶降血压的机制更有待于进一步从药物动力学、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深入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