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曼陀罗中毒并成功救治1例

曼陀罗中毒并成功救治1例

曼陀罗中毒并成功救治1例
发表时间:2013-09-13T08:39:24.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谢勇秦瑀宋丹[导读] 在“痛风”的治疗过程中,中草药可有所作为。

谢勇秦瑀宋丹(江苏张家港澳洋医院江苏张家港 215600)【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308-02 患者陶某某,男,60岁,退休工人,2011年8月20日上午9:50入院,住院号037378。

主诉:突发意识模糊半小时余。

患者于今晨7:00左右在家误服某种植物(具体名称不详)煎出的汤汁,量约400ml,1个小时后出现头晕,不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患者在家人陪同下来我院急诊科就诊(8:00)。

查体T36℃,P109次/分,R20次/分,Bp168/95mmHg,神志模糊,烦躁不安,言语不清,呼吸急促,下肢轻度抽搐,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5mm,光反射存在,颈软,两肺呼吸运动对称,触觉语颤无增强或减退,叩诊呈清音,呼吸音粗,听及少许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109次/分,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杂音,未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肌紧张,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肌力未查出,肌张力增高,生理反射及病理反射均未引出,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

血常规HGB111g/L,WBC7.2×109/L,GRAN%83.5%,PLT17 7×109/L,尿、粪常规正常,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血清肝肾功能、电解质、酶谱、凝血、胆碱脂酶、血气分析均正常,EKG示偶发室上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胸部X片正常,头颅CT示两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

既往有“痛风” 史4年余,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经急诊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急会诊,初步诊断:误食植物中毒(具体品种尚不详)。

急诊予洗胃、导泻、补液处理后紧急转入ICU。

ICU诊治原则为:(1)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2)持续鼻导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3)解毒(还原型谷胱甘肽)、补液、利尿、脱水、预防感染、保护胃粘膜、对症处理等治疗;(4)注意胃管引流量、颜色变化;(5)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胆碱脂酶、血气分析等指标;(6)告病危;(7)尽快明确导致中毒的确切原因。

在救治的同时,明确中毒植物的工作亦在全力进行中。

根据患者家属提供的误服植物残留全草,经3名主管中药师联合辨认,初步认定为曼陀罗,此结论并得到苏州市中草药植物研究所的再次确认。

经上述治疗,患者症情逐步好转,两天后即8月22日撤除病危,并转入中西医结合科病区。

中西医结合科采用解毒、补液、利尿及对症治疗,患者症情进一步趋向稳定,8月30日始加用中药煎剂(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治疗“痛风”,
遂四肢多关节疼痛好转并缓解,9月27日顺利出院。

随访1年患者症情平稳,“痛风”未见复发。

讨论
曼陀罗(datura strmonium)又称洋金花,有20多种品种,多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少数分布于温带,中国有6种,为1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于田间、沟旁、道边、河岸等处,全株均有毒,毒性物质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等。

曼陀罗食后20分钟至2小时出现症状,中毒的程度与年龄、服药方式及个体耐受性有关。

临床表现与阿托品中毒相似,出现口渴舌燥,发音嘶哑、皮肤干燥、颜面潮红、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心率加快、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血压先高后低。

严重者谵妄、抽搐、惊厥、昏迷,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1]。

本文患者有“痛风”史4年余,因反复发作痛苦不堪,遂听信他人所言,口服曼陀罗(当地民间俗称疯痂草)试治之,摘取其新鲜茎叶(约30g)水煎(约400ml)当即服下,服后近1小时即出现上述中毒反应。

来院后经多科室紧密配合,积极救治,终究转危为安。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一种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含有巯基,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内,为维持细胞生物功能已呈有重要作用。

本品能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它可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可以转化成容易代谢的酸性物质从而加速自由基的排泄;对于贫血、中毒或组织炎症造成的全身或局部低氧血症患者,可减轻组织损伤,促进修复。

通过本病例的成功救治,我们的体会是:(1)必须重视群体科普宣传工作,尽量避免百姓偏听偏信引发类似曼陀罗等中毒事件的发生;(2)洗胃、导泻、解毒、补液、利尿是曼陀罗中毒的救治原则,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解毒环节中能发挥重要作用;(3)在“痛风”的治疗过程中,中草药可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宋月映.急性曼陀罗中毒2例.兰州医学院学报,2003,29(4):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