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点难点透析专题3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微专题1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课件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点难点透析专题3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微专题1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课件
前沿 视角
QIANYAN SHIJIAO
【例】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 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 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 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 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材料旨在说明 B ( )。 A.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B.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 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 D.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
考能 探究
KAONENG TANJIU
第一步:定时空——乾隆初期 第二步:抓题眼——“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第三步:析选项
考能 探究
KAONENG TANJIU 选项 A (× ) B (× ) C ( ×) D (√) 判断理由 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处的废除与重新设 置,且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说 明其权力弱化 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君权的措施,并未涉 及对地方的统治 军机大臣仅仅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并未 获得宰相职位,且明朝就已经废除宰相 军机处由废除到重新设立,说明其适应 了当时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助于加 强皇权 设障方法 利用材料“曾裁撤军机处” 设障 利用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之 间的关系设障 利用材料“军国大计,罔不总 揽”与所学宰相的权力设障 查错补短 没有完整地解读材料,没有 注意到材料反映的军机处 遭裁撤后又得以恢复 区分不出一些重要的历史 概念,如君主专制和中央集 权 缺乏区分历史现象与本质 的能力
考能 探究
KAONENG TANJIU
(2018· 北京文综,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 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 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 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2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 发展。 (3)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3.消极影响 (1)经济上,君主专制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 制和打击。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2019
专题透析
03
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 与迟滞——明清
时空 坐标
SHIKONG ZUOBIAO
阶段 特征
JIEDUAN TEZHENG
明清时期(1368年元朝灭亡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 但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时期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严重制约了 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总体上 政治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2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行省制度、选官制度等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 展。 (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个 方面。 (3)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设内阁、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 (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 衰落的时代特征。 2.积极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前沿 视角
QIANYAN SHIJIAO
明代八股取士制度需要重新全面评判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评价八股取士时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古文学家、教育家钱基博先生说:“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 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还认为近代“纵横跌宕”“文理密察”的文章,多源于八 股文的基础。他说:“章炳麟与人论文,以为严复气体比于制举;而胡适论梁启超之 文,亦称蜕自八股。斯不愧知言之士已!”如果这一见解不偏颇,则八股文取士制在 促成明清士人注意逻辑思维上还有一功。
经济
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重农抑商” 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缓慢,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 自守,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使中国脱离了世界 工业文明的潮流,影响了古老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解题 素养
JIETI SUYANG
缺乏根据历史现象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例】(2017· 全国文综Ⅱ,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 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 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
解析
前பைடு நூலகம் 视角
QIANYAN SHIJIAO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不是科举考试的程序,故A项错误; 从材料中八股文只占科举考试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可知,不能因八股 文的弊端,而片面地评价科举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八股文的消极 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完整的科举考试,没有涉及辩证评价八股 文考试,故D项错误。
PART 01
微专题1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1 ▶ 理解“家国同构”
1.变革中央机构:如秦实行三公九卿制;汉设“中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北宋设知 州、通判和转运使;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唐朝设道作为监 察区;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置按察使司,设立厂卫制度。 4.注重对官吏的选拔:汉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及 以后实行科举制。 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时期大兴 文字狱。
谢 谢 观 赏
理学仍占据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 蒙思想产生。传统科学技术仍走在世界前列,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 西方差距拉大;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思想文 化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目录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考能 探究
KAONENG TANJIU
1.军机处最初设立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为处理西北军务,防止军事机密被泄露。 2.清代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对清代政治有何影响? 提示▶ 职责:传达皇帝旨意,没有决策权,完全听命于皇帝。 影响:保证了政令的快速传达、执行;加强了君主专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3.从秦朝到明清时期,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提示▶ 基本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宰相被废除;地方服从中央,地方基层行政组 织长期稳定。
解题 素养
JIETI SUYANG
查短▶
缺乏根据历史现象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容易错选B项,考生往往根据
材料由“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的变化,就误认为宦官的
权力逐渐增大,皇帝的权力逐渐衰落。 补短▶ 注意结合所学明清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趋势对材料所述变化进行分析。
明初,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 阁,使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并导致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 实上的皇帝,故A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 高度,故B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明 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其原因在于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