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砂井堆载预压法不适合于(A)。
排水固结法适用于饱和粘性土A.砂土B.杂填土C.饱和软粘土D.冲填土2.强夯法不适用于(C)地基土。
强夯法不适用于淤泥及淤泥质土A.松散砂土B.杂填土C.饱和软粘土D.湿陷性黄土3.对于松砂地基不适用的处理方法是()。
A.强夯法B.预压法C.挤密碎石桩法D.真空预压法4.下列不属于化学加固法的是(B)。
A.电渗法B.粉喷桩法C.深层水泥搅拌法D.高压喷射注浆法5.坝基处理的重点是(A)。
A.强度、变形、防渗B.变形C.强度D.强度、变形6.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主要考虑(D)的共同作用。
A.地质勘察资料和荷载场地土类别B.荷载、变形和稳定性C.水文地质、地基承载力和上部结构D.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7.换填法不适用于(C)地基土。
换填法适用于软弱土和不良土A.湿陷性黄土B.杂填土C.深层松砂地基土D.淤泥质土8.在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垫层厚度确定的依据是(C)。
A.垫层土的承载力B.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C.下卧土层的承载力D.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压力9.用于换填垫层的土工合成材料,在地基中主要起的作用是(A)。
A.换填作用B.排水作用C.防渗作用D.加筋作用10.当选用灰土作为垫层材料进行换填法施工时,灰土的体积配合比宜选为( D )。
A.4:6B.5:5C.7:3 D.2:811.在砂石桩法施工中,砂石桩直径应根据地基土质情况和成桩设备等因素确定,规范规定,可采用的直径为(B)。
A.150~300mm B.300~800mmC.450~1000mm D.600~1200mm12.砂石桩置换法适用于处理(B )类地基土。
A.杂填土B.饱和软粘土C.碎石土D.素填土13.换土垫层后的建筑物地基沉降由(C )构成。
A.垫层自身的变形量B.建筑物自身的变形量和下卧土层的变形量两部分C.垫层自身的变形量和下卧土层的变形量D.建筑物自身的变形量和垫层自身的变形量14.换填法处理软土或杂填土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湿陷性B.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土层C.消除土的涨缩性D.降低土的含水量15.在换填法施工中,为获得最佳夯压效果,宜采用垫层材料的()含水量作为施工控制含水量。
A.最低含水量B.饱和含水量C.最优含水量D.临界含水量16.碎石桩和砂桩或其他粗颗粒土桩,由于桩体材料间无粘结强度,统称为( D )。
A.柔性材料桩B.刚性材料桩C.加筋材料桩D.散体材料桩17.在换填法中,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处理土层的湿陷性时,宜使用( B )。
A.素土垫层B.灰土垫层C.砂石垫层D.碎石垫层18.在换填法施工中,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应取为()。
A.100~150mm B.200~300mmC.300~400mm D.350~500mm19.换填法适用于处理各类软弱土层,,其处理深度通常控制在( A )范围内,较为经济合理。
A.3m以内B.5 m以内C.8 m以内D.15 m以内20.用砂桩处理地基,按地基处理机理进行分类,应属于( A )处理方法。
A.挤密法B.加筋法C.化学加固法D.置换法21.采用用砂石桩处理地基,砂石桩孔位置宜采用的布置形式为( B )。
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A.长方形B.等腰梯形C.梅花形D.等边三角形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50007-2002)规定砂石桩的间距应通过现场试验测定,但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 B )。
A.2倍B.4倍C.6倍D.8倍23.砂桩法适用于处理(A )类地基土。
A.松散砂土B.红土C.饱和粉土D.黄土24.振冲密实法适用的主要土质是( C )A.粉土B.人工填土C.砂类土D.湿陷性黄土25.碎石桩从加固机理来分,属于哪类地基处理方法( B )A.振冲置换法B.振冲密实法C.深层搅拌法D.降水预压法26.振冲法是利用振动和压力水冲加固地基的一种方法。
在砂土地基中,其主要作用为( A )。
A.振冲挤密B.振冲置换C.振冲压实D.振冲固结27.经大量工程实践和试验研究,CFG桩法中褥垫层的厚度一般为( B )。
A.5~10cm B.10~30cmC.30~50cm D.50~100cm28.在CFG桩法中,褥垫层的作用不是( C )A.利于排水B.调整桩、土竖向和水平荷载分担比C.抗震减震D.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29.在主要以沉降控制的建筑,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应达到()%以上,方可以卸载。
A.50 B.80C.90 D.10030.强夯法处理地基时,其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且每边应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并不宜小于3m。
A.1/4~3/4 B.1/2~2/3C.1/5~3/5 D.1/3~1.031.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强夯法施工,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至今,我国采用的最大夯锤为40t,常用的夯锤重为(B )。
A.5~15t B.10~25tC.15~30t D.20~45t32.碎石桩的破坏模式一般为()。
A.刺入破坏B.鼓胀破坏C.整体剪切破坏D.滑动破坏33.某多层建筑物地基为8米厚的松散粉砂,最宜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A.换填法B.混凝土灌注桩C.堆载预压法D.碎石桩34.确定单桩承载力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
A.经验参数法B.单桩静载荷试验C.静力触探法D.动测法35.水泥搅拌桩施工最后一道施工顺序是()。
A.预搅下沉B.喷浆搅拌上升C.重复搅拌下沉D.重复搅拌上升36.水泥土的特性是()。
A.抗压强度高B.抗拉强度高C.抗剪强度较高D.抗压和抗拉强度相差不大37.高压喷射注浆法注浆管提升速度越慢,加固体尺寸()。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确定38.20吨锤5米落距比10吨锤10米落距加固效果()。
A.好B.差C.一样D.不确定39.粉喷桩施工时,搅拌头每旋转一周,其提升高度不得超过()。
A.100mm B.150mmC.160mm D.200mm40.()是地基的排水固结引起的沉降,是地基沉降中最主要的部分,可由分层总和法计算。
A.瞬时沉降B.主固结沉降C.次固结沉降41.在化学加固法中,()能够精确控制加固体的直径。
A.灌浆法B.水泥土搅拌法C.高压喷射注浆法42.水泥土搅拌法适用的土层范围是( )A.淤泥、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和粘性土B.碎石土、粉土、粘土C.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碎石土D.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砂土。
43.经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和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分别为()A.0;1.0 B.1.0;1.0C.1.0;1.2 D.根据土的类别而定44.某砂石桩复合地基,桩径0.8m,桩中心距1.4m,等边三角形布置,则砂石桩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m和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为()。
A.0.30,1.70m2B.0.26,1.92m2C.0.33,1.52 D.0.57,0.88m245.夯实法和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是()A.两者都以挤密为主加固地基B.两者都是对地基土振密、挤密C.两者都是利用夯击能,使土体强制排水固结D.两者都形成桩体,组成复合地基46.淤泥的孔隙比()A.等于1.0 B.大于1.0C.等于1.5 D.大于1.547.对饱和软粘土地基进行加固,下列方法最适宜的是( )。
A.强夯法B.真空预压法C.振冲法D.碎石桩法48.当砂井排列为正三角形时,有效排水范围为()。
A.三角形B.正方形C.正六边形D.圆形49.依桩体材料分类,CFG桩复合地基属于()。
A.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B.柔性桩复合地基C.刚性桩复合地基50.CFG桩复合地基较易发生()类型破坏。
A.刺入破坏B.鼓胀破坏C.整体剪切破坏D.滑动破坏二、多项选择题1.目前在工程上,结合相应的施工工艺,常用的化学加固法有()。
A.土工聚合物法B.电硅化法C.电渗法D.深层搅拌法2.对于松散砂土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
A.强夯法B.挤密砂石桩法C.粉喷桩法D.真空预压法3.换填法适用于处理下列()地基土。
A.细砂土B.人工填土C.碎石土D.湿陷性黄土4.砂石桩适用于()类地基土的处理。
A.松散砂土B.杂填土C.粉土D.素填土5.在换填法中,《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规定灰土垫层中生石灰与土的常用比例为()。
A.2:8 B.3:7C.4:6 D.5:56.下列适合于换填法的垫层材料是()。
A.红粘土B.砂石C.杂填土D.工业废渣7.换填法中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加筋垫层时,加筋垫层的工作机理为()。
A.增大地基土的稳定性B.调整垫层土粒级配C.扩散应力D.调整不均匀沉降8.经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修正方法为()。
A.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为0.0B.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为1.0C.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为0.0D.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为1.09.砂石桩孔位置布置的适宜方案为()。
A.梅花形B.等腰梯形C.等边三角形D.正方形10.碎石桩可以归为()类地基处理方法。
A.化学加固法B.浅层处理法C.复合地基加固法D.振冲法11.振冲法在砂土和粘性土中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A.振动液化B.振动挤密C.振动排水D.振冲置换12.砂井地基固结度包含以下哪几个部分?()A.竖向排水固结B.向内径向排水固结C.瞬时加荷条件下的固结D.逐渐加荷条件下的固结13.强夯法设计时应确定的参数有()。
A.有效加固深度B.夯点的夯击次数C.夯击遍数D.两遍夯击之间的间隔时间14.高压喷射注浆法加固地基的机理有()。
A.高压喷射流对土体的破坏作用B.排水固结作用C.水泥与土的固结机理D.水浆、气同轴喷射流对土的破坏作用15.CFG桩复合地基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CFG桩B.桩间土C.素混凝土垫层D.褥垫层16.下列地基处理方法中,()属于复合地基加固法。
A.冻结法B.挤密砂石桩法C.高压喷射注浆法D.电渗法17.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中,挤密桩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下面()属于此类方法。
A.CFG桩B.石灰桩C.砂石桩D.土与灰土桩18.确定垫层厚度时,采用的指标包括( )。
A .基础宽度B . 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 .地层底面处的自重压力值D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19.粘性土地基中砂石桩间距的确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正方形布桩时取e A ,e A 为1根砂石桩承担的处理面积B . 不大于砂石桩直径的3倍C .等边三角形布桩时取e A 08.1D .正方形布桩时取e A 08.120.垫层设计内容包括( )。
A .确定垫层的厚度B .确定垫层的宽度C .垫层材料选择D .确定下卧土层承载力21.深层搅拌法适用于加固软粘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此法常使用的固化剂材料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