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白芍的原植物鉴定及药材形态观察周义峰 杭悦宇3 陈丙銮(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4) 摘要 对我国10个主产区的不同类型白芍原植物及药材,制作标本,进行形态鉴别。
结果表明,我国主产区白芍原植物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和毛果芍药ctiflora Pall.var.trichocarpa(Bunge)Stern。
前者的药材,呈圆柱形,表面类白色至红棕色,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棕红色,木质部具有放射状纹理,味酸;后者的药材,多呈长条形,外皮棕色,断面粉性足,味甘。
关键词 白芍;原植物鉴定;药材形态 白芍(Radix Paeoniae)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1〕。
据《中药辞海》等记载,我国白芍历来有三大传统品种,即产区为安徽亳州的亳白芍、浙江东阳等地的杭白芍以及四川中江等地的川白芍。
我国东北(海拔480~700m)、华北、陕西及甘肃南部(海拔1000~2300m)及朝鲜、日本、蒙古及俄罗期西伯利亚地区均有分布。
金昌东等认为我国白芍主要来源于芍药的变种毛果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var.trichoca rpa(Bunge)Stern〔2〕。
我们在芍药花期对安徽亳州、浙江东阳、四川中江、山东荷泽、陕西韩城、江苏东海等地区10个栽培居群的白芍原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采集了标本及活植物,结果表明我国白芍主产地原植物为芍药和毛果芍药并存,同时每个产地有稳定的以花色为特征的种内变异类型,如原植物为毛果芍药的红花、粉红花、白花类型(杭白芍);原植物为毛果芍药和芍药的粉红花、白花类型的川白芍等,同时形态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RAP D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研究表明,白芍原植物各栽培类型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
1 材料及方法2001年调查及采集的安徽亳州、浙江东阳、四川中江、山东菏泽、陕西韩城、江苏东海等地区10个栽培类型白芍活植物,压制标本,经杭悦宇鉴定后,存放于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内;同时将活植物栽培于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种质圃;并于当地购买白芍药材。
2 原植物形态及药材性状经鉴定,我国的白芍原植物主要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和毛果芍药ctiflora Pall.var.tri2 chocarpa(Bunge)Stern,但在各生长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种内变异类型。
211 川白芍21111 白花类型: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分枝,棕褐色。
茎高40~70c m,无毛。
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窄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骨质细齿,两面无毛,背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
花数朵,生茎顶和叶腋,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而近顶端叶腋处有发育不好的花芽,直径8~1115c m;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3~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15c m,宽1~117c m;花瓣9~13,倒卵形,长315~6c m,宽115~415c m,白色;花丝长017~112c m,黄色;部分雄蕊瓣化成条形的花瓣;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顶端裂片钝圆;心皮4~5,密生柔毛。
蓇葖果长215~3c m,直径112~115 c m,顶端具喙。
花期5~6月;原植物为毛果芍药。
21112 粉红花类型:与前者的区别在于:根较短,花粉红色,心皮无毛,原植物为芍药。
21113 药材:四川产白芍约占全国市场的20%。
清光绪初年(1875)在四川中江、渠县已开始种植白芍,为全国主产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1,000吨,常年产量400吨左右。
其中中江产量约占全省产量的50%,中江白芍根肥壮,体坚质重,粉性足,切片不脱圈,表面光滑,色泽黄白适度,内心色白,称为“银心白芍”。
商品川白芍根较细短,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不齐,头粗尾细,长5~18c m,直径1~215 c m。
外表细嫩光滑,粉红或白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粉白色,细腻光滑,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气微,味微苦、酸。
白花居群根加工成药材的质量较粉红花居群的差。
生晒芍在花期采收,直接阴干或晒干,出口日本。
销国内则按传统方法加工。
212 亳白芍21211 线条品种:线条是安徽亳州药农据根的形态划分的农家品种之一,特点为:花红色,单瓣;雄蕊无瓣化现象。
原植物为芍药。
21212 蒲棒品种:蒲棒是安徽亳州药农据根的形态划分的另一农家品种。
蒲棒与线条的区别为:前者的根较后者的根稍短而粗,根数少。
原植物为芍药。
21213 药材:亳白芍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5%左右。
亳白芍主要分布在距亳州市中药材交易中心以南8公里处的十九里镇和大寺镇以及城西的十八里镇。
亳白芍呈圆柱形,多顺直,两端平截。
长5~18 c m,直径1~215c m。
表面类白色至红棕色,外表较粗糙,不光滑,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硬,但较川白芍体轻,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灰白色,细腻。
木部具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苦,酸。
213 杭白芍21311 红花类型:杭白芍红花类型特点为:花红色,雄蕊多数,无瓣化成花瓣的现象,心皮4~5,密生柔毛,原植物为毛果芍药。
21312 粉红花类型:粉红花类型与红花类型区别为:花粉红色,原植物为毛果芍药。
21313 白花类型:白花类型与前两者的区别为:花为白色,原植物为毛果芍药。
21314 药材:杭白芍以浙江东阳、缙云为主产区。
杭白芍根粗直而长,两端等大整齐,外表粗糙,淡棕色或红棕色,有顺直纹理,质坚体重,断面粗糙,灰白色。
尚有磐安白芍,历史上称为东芍,形美质优,断面菊花纹,又称菊花芍。
红花居群的根加工的药材表面常有皱纹。
214 山东菏泽白芍21411 原植物形态:花红色;雄蕊全部瓣化成花瓣,原植物为芍药。
21412 药材情况;山东菏泽栽培白芍的历史已有四五百年。
商品白芍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粗细均匀,皮厚,表面光滑。
粉性足。
215 江苏东海白芍21511 原植物形态:花红色;雄蕊多数,无瓣化成花瓣的现象,原植物为芍药。
21512 药材:江苏东海最早是从安徽亳州引进种质,已栽培四十多年。
目前主产于东海县城附近及赣榆的门河地区,栽培面积约三千亩。
药材性状与亳芍蒲棒相似,原药材表皮颜色深。
216 陕西韩城白芍21611 原植物形态:花红色,单瓣;雄蕊多数,无瓣化成花瓣的现象,原植物为芍药。
21612 药材:在陕西韩城当地药农直接从山上挖取芍药栽种于地里,栽培时间只有两三年。
原药材根茎粗壮,下部多分枝。
3 原植物检索表1 心皮密生柔毛…毛果芍药ctiflora var.trichocarpa 2 雄蕊部分瓣化,花白色川白芍白花居群…………2 雄蕊无瓣化3 花红色杭白芍红花居群………………………3 花白色杭白芍白花居群………………………3 花粉红色杭白芍粉红花居群…………………1 心皮无毛芍药ctiflora………………………………2 雄蕊全部瓣化或部分瓣化3 雄蕊全部瓣化,花红色荷泽居群………………3 雄蕊部分瓣化,花粉红色…川白芍粉红花居群2 雄蕊无瓣化,花红色3 根纺锤形亳白芍蒲棒居群……………………3 根圆柱形4 栽培324年后根少分叉东海居群、韩城居群………………………4 栽培324年后根分叉且木质化明显亳白芍线条居群…………………………4 来源于白芍和毛果芍药的药材的主要区别411 来源于芍药的白芍药材性状为:呈圆柱形,多顺直,两端平截。
长5~18c m,直径1~215c m。
表面类白色到红棕色,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棕红色,木部具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苦、酸。
412 来源于毛果芍药的白芍药材性状为:多呈长条形,上粗下细,两端不平整。
长约10~20c m,直径115~2c m。
外皮棕色,深浅不等,栓皮未除尽处呈棕褐色斑痕。
质坚硬,体重,不易折断,断面粉性足。
气微,味微苦、甘。
5 讨论《中国植物志》(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79)记载栽培芍药的花瓣具有各种颜色,本调查结果与其一致。
金昌东(1997)认为亳白芍、山东菏泽白芍的原植物均为毛果芍药。
但本调查及鉴定的结果,亳白芍、山东菏泽白芍的原植物均为芍药,可能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这两种原植物有混淆情况,药农无法区分,因此会出现不同的年份栽培的种质不同。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BK200032) 3通讯作者参考文献1 国家药典委员会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82 金昌东,等1反相HP LC 法测定不同采集期毛果芍药根中苷类和苯甲酸的含量1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1,22(5)∶2793 陈丙銮,等1白芍传统品种原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1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12(2)∶17(2005-06-01收稿)Study on the O r i g i n a l Pl an ts and M acroscop i c Characters of Rad i x Paeon i a eZhou Yifeng,Hang Yueyu,Chen B ingluan(I nstitute of Botany,J iangsu Pr ovince and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The J iangsu Pr ovincial Key Laborat ory f or Plant Ex Situ Con 2servati on,Nanjing 210014)Abstract Objective:For the identificati on of botanical origin and macr oscop ic characters of Radix Paeoniae .Methods:D ifferent types of original p lant and crude of Radix Paeoniae sa mp les were collected fr om 10main p r oducing areas .Results:By taxonom ical and mor phol ogical researches,Paeonia lactiflora and P .lactiflora var .trichocarpa could be identified .Conclusi on:The r oot of P .lactiflo 2ra is cylindrical,pale white t o reddish br own in surface col or,with l ongitudinal furr ows,flat borken secti on,with radial r ows in xyle melements,s our taste 1W hile the r oot of the variety can be differ fr om its irregular 2cylindrical shape,br ownish surface,fl oury transverse secti on and s weet taste .Key words Radix Paeoniae;O riginal p lant;Macr oscop ic characters叶下珠的生药鉴定张秀桥 田峦鸢 李胜波(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 摘要 本文对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的生药性状与根、茎、叶、果实的组织结构及粉末的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可作为叶下珠的鉴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