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语翻译技巧分析

日语翻译技巧分析

2012 年日语口笔译翻译资格考试经验谈我是参加了今年 5 月的口译三级和笔译二级,之前查了分。

口译综合能力 70+,实务 62, 笔译两门都是 75 左右,按照往年的合格线来看,应当差不多过了。

翻译考试题目请参考:2012 年日语口笔译翻译资格证考试 实战经验 分享上面帖子的这位仁兄应当是一考完就发的, 题目记得非常清楚。

我现在已经快忘得差不 多了, 所以只能一边看这个帖子, 一边拍大腿说そうだったね!我不知道大家都参加过几次 考试,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 2008 年还参加过一次。

那时我刚毕业,初生牛犊不怕虎,口 笔译都报的二级。

两门考试都败了, 但是可能是因为刚考过专八那个复习的劲头还没有过去, 综合能力远比现在考得高。

印象已经很模糊了, 我记得我当时二级的口笔译综合能力应该是 一门 80+一门 90+来的,汗,不大确定。

但是实务考试都是 50+,双双惨败。

之后由于工 作关系在日本呆了两年,工作关系需要用日语说很多话,其实大部分也不是翻译。

回来以后 心想卷土重来吧,但口译方面想想还是报了三级。

关于考试考什么题目,我觉得上面那个帖 子写的很清楚了,不重复。

我就写写我感觉过与不过,2008 年和 2012 年的我差在哪里。

2008 年我刚毕业不久,语法什么的都还记得清楚,基本功非常扎实。

2012 年的我,语法 神马的早就成了浮云,也很久没有考试经验,JTEST 裸考也没到 900 分。

但是日语远比四 年前流利,表达完整度很高。

顺便说虽然 3 月就买好书打算看看,但结果这次依然还是裸 考……羞愧面壁。

一、口译综合能力考试 我在大学时听力就非常优秀,所以始终觉得综合能力是小菜。

N1 听力能拿到 80%以上分 数的同学应该都不会觉得有太大问题。

我觉得很简单,特别客观选择题部分,我做完感觉自 己肯定是全对。

JTEST 后面的变态难题要简单的。

比 多年前那场二级综合能力记得也不难, 我依稀记得当年出考场我就觉得有了。

所以综合能力这块大家不必太担心。

为什么我这次分 数这么低,我也有点不解,应该还是主观复述题扣分了。

主观复述题分值也不算太多, 好像是二三十分。

主要是听一遍, 做笔记, 两分钟后再听一遍, 写中文。

虽然说是概括成三百字左右中文,但事实上我估计逐句翻译也不会超过四百字。

所 以不必理会什么概括,把你记下来的翻译成中文写上去,别太话痨也就是三百字左右了。

今年这段因为谈及了日本的地标, 所以没去过东京或者对日本不熟悉的同学会大大吃亏。

这 没什么办法。

沪江日语翻译站>>> 沪江论坛日语翻译考试版>>二、笔译综合能力 为什么先说这个呢,因为我不记得了。

我不记得应该就是说感觉不是太难的。

阅读的文章比 1 级的肯定还是难一些长一些,但我依旧相信有志挑战翻译考试的各位肯定不会当盘菜。

三、实务 我相信绝大多数有过败北经验的同学们应该都是跟我一样倒在实务上。

根据我的感觉, 日语 口笔译的通过率应该没有 5%?反正肯定没有 10%, 没通过的 90%里面的起码 80%应该 都是和我一样死在实务上。

这考试一门没过两门全废,请明年再接再厉吧!口译也就算了, 笔译要马不停蹄连写三小时手都要抽筋了! 1、口译实务 三十分钟,诚如上面提到的那篇帖子所言,暴风骤雨一般就过去了。

这个我记得很清楚,三 级口译还有很多大家比较喜闻乐见的题材,姚明退役、宫崎骏动画片票房之类的。

我清楚地 记得,2008 二级口译出现了“就杂交水稻采访袁隆平院士”之类的题目!所以考三级口译的 同学们,我觉得除了复习,还要坚持看看贯通日语这类的杂志,或者常看雅虎日本的头条新 闻都是很有帮助的。

翻译这东西题材杂七杂八,多接触不仅是 better 更是 must。

备考二级的话,会涉及到冷门题材,我觉得这就不光是多看新闻了,更要积累。

我在微博上 关注的口译牛人们都会把自己接触到的新词发出来。

做笔记是常识,如果您不会,那么请学 会了再来参加。

我经常听大家谈到有不知道的单词这类问题。

我提供一点经验。

我做过不少次口译,现实生 活中口译的时候可能完全没生词吗?您是 native 也不敢说吧。

所以这个时候如何处理生词, 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我记得有一次我翻译的时候对方说到“中国正在走红的《超级女声》类 真人秀节目”,那时我就将超级女声直接念了出来,然后补了解说“super good voice,从 平凡女孩中选拔优秀歌手的类似美国偶像的节目”。

我不敢说我的处理很好,但是愣着是绝 对不行的。

我觉得在这种时刻,临机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我感觉口译实务是一个完全主观的东西,比起你有多少个扣分点,可能老师觉得这人能不能及格,更是个大问题。

好比说 前面提到的杂交水稻,现在我也不知道杂交水稻怎么说,那就先说“新品种水稻”,先把意思 串下来! 我个人的感觉, 比起有多少不会的生词, 也许更应该在实务考试里展现自己作为口译的素质。

反应,语音语调的优美流畅,一个句子的完整程度等等。

很多同学说到尾巴上会有些不知所 措,不把一个句子说完整,应该是不好的。

总之我觉得一味追求单词,恐怕有些事倍功半。

最后说一个实务考试的问题,他念完中文或者日文之后会停三五秒,然后嘟一声,然后才开 始对着麦讲。

这个空白非常打乱我的节奏。

实际生活中口译应该是对象说完之后立即开口, 我们老师曾经说过三秒不开口是失误五秒不开口是事故。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适应考试吧。

我考的分数也不高, 惭愧地说我一开始完全没有进入状态, 第一句孔子学院啥啥的完全走神 了,后面也因为节奏的问题发挥的十分不理想。

侥幸低空飞过了,我猜想可能多少有日语说 得比较地道加分吧。

2、笔译实务 很多同学还是提到单词问题。

的确跟口译实务一样,“啊这个单词我不会!”是最容易让人印 象深刻和不知所措的事情。

多记点单词肯定是好的,我也没有要矫枉过正的意思,但是我想 问大家,实务考试都让带字典了,等实际做翻译的时候还可以用电子词典查、上网查等,生 词和翻译水平之间并没有完全对等关系这件事,大家都知道,阅卷老师不知道吗……我笔译 二级考了两次, 自我感觉单词量虽然有变化, 但是更多体现在日本长期生活经验的一些日常 词汇上,而不是考试里面那些生硬的政经类文章。

那方面的词汇量长进我觉得肯定有一些, 但是不多。

重点分享:是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言习惯问题。

这个大家可能还是需要多练手,找找感觉。

(1)逻辑关系 中文也好,日文也好,像考试里面会拿出来的范文,肯定都有明确完整的逻辑关系。

抓住这 个逻辑关系,我认为对一个文章的流畅易懂度太重要了。

必须吃透一个意群表达的意思,然 后写出来,而不是逐字逐句翻译完了就完了。

(2)语言表达习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日本人喜欢把主语往后放。

你翻译成中文肯定要提前。

那中翻日的时候 呢,是不是应该再丢到后面去?这个句子结构调整,我个人认为应当是一个更大的采分点。

因为这是比单词量这种东西远远能看出一个人的经验和技巧的东西。

怎样把中文说的像中文, 日语说得像日语。

而对逻辑关系的准确把握,关系到译文是否“信”和“达”。

对中日两种语言 叙述习惯的把握,则是“达”和“雅”。

我个人觉得,口译实务也好,笔译实务也罢,都是非常 主观的题目。

单词之类的, 想不起来日语, 想起英文用片假名调子念出来或是写上去都可以, 解说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口译的时间限制……),但表达要信达雅,绝非一个单词 量所能影响。

抛砖引玉,说一点自己的意见,大家共勉。

谢谢。

日语翻译资格考试:日语翻译技巧分析(1)翻訳ルールとは 日本語を中国語に翻訳するときや中国語作文のとき、われわれが心得ておくべき文法的、語い 的なルールを「翻訳ルール46」として一覧で示す。

配列はより基本的なものから忚用的なもの、より機能語にかかわるものから実質的語い的なも のという順に並べてあるが、これはおおよその傾向であり、かならずしも厳密なものではない。

本辞典の本文において、例文のあとにやなどと示してあるが、これは当該例文において、日本 語から中国語へ翻訳するに際し、本欄のやで示されるようなルールが使われていることを表す。

すなわち、正しい中国語にするためには、日本語を字句どおりに訳すのではなく、これらの翻訳 ルールの適用が必要であることを意味する。

また、ここに載せているものは日中翻訳においてよく活用される主なルールのみである。

このほ かにもさまざまな規則が考えられる。

なかんずく、より常識的なもの、コラム的な知識に属するも のは「ルール以前」として本書の各所に囲みとして配置してあるので、そちらも参照されたい。

なお、ルールが適用される例文であっても、かならずしもそのすべてに漏れなくルール番号を付 加したわけではない。

わかりやすく典型的な例文に限ったことをお断りしておく。

本辞典を活用されるにあたっては、随時「翻訳ルール46」をひもとかれ、学習し、やがてこれら に通暁し、中国語作文において無意識のうちに諸ルールを適用するに至っていることが望まし い。

日本語の文には「1つ」がないのに、それに当たる中国語の文には“(一)个”などの量詞が現れ ることがある。

“前边儿来了一个人。

”(前から人がやって来た) “我有个好办法。

”(いいアイデアが浮かんだ)1「彼に電話してみてください」のように、「ちょっと」「ついでに」といった軽いニュアンスがある場 吅、中国語に訳すと量詞が入る。

例:彼に電話をする。

/给他打个电话。

郵便局に手紙を出しに行く。

/我去邮局寄封信。

2「だれか」「どこか」を用いた日本語の文のうち、「だれか人を見つけて何かをする」「どこか場 所をさがして何かをする」という意味を含むときは、中国語では、「人を見つけて」や「場所をさが して」の部分を言語化する。

このとき、量詞を加える。

例:だれか(人を見つけてその人)に聞いてみましょう。

/找个人问问。

どこか(場所をさがしてそこ)で座って話しましょう。

/找个地方坐下来聊聊。

3日本語の「この・その・あの・どの+名詞」を中国語で表す場吅は「“这。

/那”+量詞+名詞」 となることが多い。

例:その辞書は北京で買いました。

/那本词典是在北京买的。

あのご夫婦はだれに対してもとても親切だ。

/那对夫妇对谁都很热情。

4日本語には動作の回数や時間量がないのに、中国語では動量詞が現れることがある。

例:兄は私をなぐった。

/哥哥打了我一下。

春節には家に帰るつもりだ。

/春节准备回趟家。

日语翻译资格考试:日语翻译技巧分析(2)★用例集例:早朝強い地震があった。

/清早发生了一场很强的地震。

このビルは36階ある。

/这座大楼有36层。

この薬ならたいていの薬屋にあ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