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技巧地理是高考文科的必考科目之一,但实质上地理是个半文半理的学科,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思维都要与其他科目不同。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
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
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
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
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
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
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
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
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
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
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
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
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
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
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一、农业区位分析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分析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2、商品谷物农业典型地区:东北地区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3、我国水稻种植业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4、畜牧业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6、大牧场放牧业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7、混合农业(见必修下册书16)8、郊区农业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分析区位:(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二、工业区位分析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3、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5、东部沿海工业地带范围: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江苏:连云港、南通)、四个工业基地优势条件: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发展: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6、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范围:以沪宁杭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电力、金等工业发展;以攀枝花为中心钢铁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