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

6、带仪器停止后,取样,测定其余氯值,记录数据绘图。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结果
1
2
3
4
5
6
漂白粉投加量(.8
30.8
32
加氯量(mg/L)
0.606
0.654
0.71
0.86
0.88
0.96
余氯量(mg/L)
0.68
0.87
0.698
0.722
0.745
0.755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反应式中R表示树脂;A2-表示阴离子。
三、实验装置设备
离子软化与除盐实验装置,电导仪,酸度计,烧杯若干。
四、实验步骤
1、测定原水的PH值,电导率,记录数据。
2、排除阴阳离子交换柱中的废液。
3、开启阴离子交换柱进水阀和出水阀,调整交换柱内流速为20L/h
4、先关闭阳离子的出水阀门,开启阴离子的交换柱的进水阀门及出水阀门。
5、交换3到5min后,测定各离子交换柱出水的PH值和电导率。
6、依次令交换柱内流速为40L/h,60L/h,80L/h,100L/h,进行实验,测定其出水的PH值及电导率,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阴离子树脂
流量(L/h)
20
40
60
80
100
PH值
10.34
10.14
10.11
10.05
975
8.4
9.2
10
加酸或碱
的量(ml)
HCL
0.55
HCL
0.3
原水
NaOH
0.1
NaOH
0.22
NaOH
0.74
浊度(NTU)
26.1
16.95
8.85
7.2
9.05
12.45
有图可知,当投加量为14ml时,浊度最低为最佳投加量
有图可知当ph=8.4时浊度最低,处理效果好,PH过大或过小都会抑制处理效果。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智能型混凝试验搅拌仪(六联搅拌器),酸度计一台,低浊度仪一台,双向磁力搅拌器一台,1000ml烧杯六个,200ml烧杯两个,1000ml量筒一个,1ml、2ml、5ml移液管各一根,酸碱溶液各一瓶,混凝剂溶液一瓶(5%硫酸铝)
四、实验步骤:
(1)本次试验选用的是二号水样,将桶中原水搅拌均匀,测定水样的温度、酸碱度、浊度和pH值。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结果
过滤实验数据
测试次数
流量
(ml/s)
滤速
实测水头损失
Q/W
(cm/s)
36Q/W
(m/h)
测压管水头(cm)
hb-ha
hb
ha
1
25
0.393174491
14.15428167
185.2
181.8
3.4
2
50
0.786348982
28.30856334
157.4
155.1
2.3
四、实验步骤
1、去5ml漂白粉试剂,稀释四倍,用余氯计测其氯值,确定其浓度记录数据。
2、分别在六个大烧杯中加入1L的自来水,再分别加入1买了的氨氮溶液。
3、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实验所需的投氯量。
4、根据计算所得的投药量作为中间值,设置梯度实验六个,差值为1到2ml。
5、将每组所要添加的试剂方到相应的药剂管,六联搅拌仪设定时间为11min,启动搅拌仪
六、思考讨论题
1、根据实验观察及实验结果,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因素?
答:从实验结果和数据来看,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主要有PH值、混凝剂的投加量,搅拌速度等。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 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二过滤反冲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清洁过滤时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和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
当滤池的水头损失达到预定极限或水质恶化时,就需要进行反冲洗。滤层的膨胀率对反冲洗效果影响大,对于给定的滤层,在一定水温下的滤层膨胀率决定于冲洗强度。
三、实验设备及用具
过滤装置一套(陶砾)、流量计两个、测压板一个。
四、实验步骤
1、将水箱灌满水,插上电源
2、清洁砂层过滤,水头损失实验开始,开启进水阀门,过滤阀门,测压板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阀门,关闭反冲洗阀门。
(2)确定水样中能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量,在烧杯中加入200ml水样并将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并且每次增加0.1mL的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记录生成小矾花是的混凝剂的最小投加量。
(3)在六个大烧杯中分别加入1L的原水,以上一步所得的最小投加量为基准,设置六组梯度试验,每组用量别为最小投加量的1/3、2/3、1、1.5、2、2.5倍。加入到相应的药剂试管中。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 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三消毒实验
一、实验目的
氯消毒广泛应用于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由于不少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氨氮,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原理及其实验技术,对解决受污染水源的消毒问题很有必要。
目的:1、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实验技术
3
100
1.572697963
56.61712668
156.1
143.4
12.7
4
150
2.359046945
84.92569002
151.2
131.2
20
5
200
3.145395927
113.2342534
136.8
106.8
30
过滤反冲洗数据
测试次数
反冲洗量(ml/s)
膨胀 砂层厚度(cm)
六、砂层膨胀度
e=L-L0/L0(%)
砂层原始厚度(cm)
1
520
116.8
24.52025586
93.8
2
600
119
26.86567164
3
680
124.9
33.15565032
4
720
126.2
34.54157783
5
800
130.8
39.445629
有图可知,在过滤试验中,滤速越大水头损失也增大,二者成线性相关。而在过滤与反冲洗试验中,冲洗量与砂层膨胀度也成线性关系。
2.掌握反冲洗滤层的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快滤池滤料层能截留粒径远比滤料孔隙小的水中杂志,主要通过接触絮凝作用,其次为筛滤作用和沉淀作用。要是想使过滤出水水质好,除了滤料组成须符合要求外,沉淀前或滤前头家混凝剂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过滤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水头损失时,滤池需进行冲洗。少数情况下,虽然水头损失未达到最大允许值,但如果滤池出水浊度超过规定要求,也需进行冲洗。冲洗强度需满足底部滤层恰好膨胀的要求。清洁滤层水头损失计算公式《水质工程学》教材公式。当滤速不高,清洁滤层中水流属层流时,水头损失与滤速成正比,二者成直线关系;当滤速较高时,计算结果偏低,即水头损失增长率超过滤速增长率。
2NH2Cl+HOCl = N2↑+3HCl+H2O(5-6)
结果使氨氮被氧化生成一些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逐渐减少最后到最低的折点B。
第四区BC段:继续增加加氯量,水中开始出现自由性余氯。加氯量超过折点时的加氯称为折点加氯
三、实验器材及设备
六联搅拌仪,次氯酸钠漂白粉试剂,余氯检测计,1g/L的氨氮溶液,移液管1ml、5ml、10ml各一支,1000ml量筒一个,小烧杯若干,缓冲剂药片若干。
(7)向六个大烧杯中加入之前测出的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启动搅拌仪。
(8)重复5的步骤,测出浊度,记录数据,得出最适PH值。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组别
项目
1
2
3
4
5
6
加混凝剂的量(ml)
2.5
4.6
7
10.5
14
17.5
浊度(NTU)
75.25
12.45
7.7
6.05
4.4
6.05
PH值
4
5.6
7.17
第一区OA段:表示水中杂质把氯消耗光,余氯量为零,消毒效果不可靠。
第二区AH段:加氯量增加后,水中有机物等被氧化殆尽,出现化合性余氯,反应式为:
NH3+HClO=NH2Cl+H2O(5-4)
NH2Cl+HClO=NHCl2+H2O(5-5)
若氨与氯全部生成NH2Cl则投加氯气用量是氨的4.2倍,水中pH<6.5时主要生成NHCl2。第三区HB段:投加的氯量不仅生成NHCl2、NCl3,同时还发生下列反应:
2、了解氯消毒的基本原理
3、掌握加氯量,需氯量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氯气和漂白粉加入水中后发生如下反应:
Cl2+H2O=HOCl+HCl(5-1)
2Ca(OCl)2+2H2O=2HOCl+Ca(OH)2+CaCl2(5-2)
HOCl=H++OCl—(5-3)
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均有消毒作用,但前者消毒效果较好,因细菌表面带负电,而HOCl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妨碍细菌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的死亡。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 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一混凝试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
2.观察混凝现象,加深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混凝影响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