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模拟试题十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凡S是P”这一命题形式中的逻辑常项是()、变项是()。
2.当p→q假时,p∧q的真假情况是();p∨q的真假情况是();? q→﹁p的真假情况是()。
3.“审判员”与“司法工作者”的外延具有()关系。
4.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的直言命题是()命题。
5.“原因就是引起结果的现象,结果就是由原因引起的现象”,这个定义犯了()逻辑错误。
6.已知一个第四格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OP,那么小前提应为()或()。
7.已知“张三可能是凶手”为假,则“张三不可能不是凶手”的真假情况是(),“张三可能不是凶手”的真假情况是()。
8、论证的规则“论题应当保持同一”是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9、反驳方法可分为()、()、()。
1、凡…是…; S、P2、假真假3、种属关系4、全称肯定命题5、循环定义6、MAS MIS7、假真8、同一律9、直接反驳间接反驳归谬法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20分)1.“王哲是中国青年”这一命题的谓项“中国青年”是()。
A、集合词项B、非集合词项C 、单独词项D 、普遍词项E 、否定词项2.()是根据反对关系进行的有效推理。
A 、SAP→SEPB 、┑SIP→SAPC 、L ┑ p → ? LpD 、SAP→┑SEPE 、┑P ┑p→┑O ┑p3.以“乙不是作案人”为前提,再增加()为另一个前提,就可以有效地推出结论“甲是作案人”。
A.如果乙不是作案人,则甲是作案人。
B.甲和乙至少有一个不是作案人。
C.乙是作案人,当且仅当甲不是作案人。
D.如果甲是作案人,则乙不是作案人。
4.科学家发现霸王龙化石的牙齿非常尖利,由此他们推断霸王龙是肉食恐龙。
这是非演绎推理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B、回溯推理C、类比推理D、剩余法5 .从“有些大学生是党员”可以推出()。
A. 有些大学生不是党员。
B. 并非所有大学生都不是党员。
C. 有些党员不是大学生。
D. 所有党员都不是大学生。
6.以下()是正确的划分。
A. 推理可分为必然性推理和非必然性推理。
B. 性质命题可分为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
C. 选言命题可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D. 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E. 命题由常项、变项组成。
7.“这次汽车撞人,司机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
所以,我们既不能说他有罪,也不能说他无罪”违背了()A.同一律B.矛盾律C.排中律8.同时肯定()会违反矛盾律。
A. 具有差等关系的命题B. 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C. 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D. 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题E. 具有等值关系的命题9.“在若干要求离婚的案件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感情破裂是相同的。
可见,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重要原因。
”上述推理运用了()。
A. 求同法B. 求异法C. 共变法D. 剩余法E. 求同求异并用法10.已知“史密斯并非既是哲学家又是法学家”为真,则下列()为真。
A.史密斯或者不是哲学家,或者不是法学家。
B.史密斯是法学家,但不是哲学家。
C.史密斯既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法学家。
D.如果史密斯是哲学家,他就不是法学家。
? 如果史密斯不是哲学家,他就一定是法哲学家。
1、B D2、C D3、A C4、B5、B6、A C D7、C8、B C9、A 10、A D三、简答题(共35分)1、下面是甲、乙、丙三位领导关于选派出国人员的意见,试问是否存在一种选派方案,使得甲、乙、丙三位领导的要求同时满足?请写出推导过程。
甲:如果不选派小方,那么不选派小王;乙:如果不选派小王,那么选派小方;丙:要么选派小王,要么选派小方。
1、三种解法①、文字推理;②、自然推理系统;③、真值表法:以 p表示选派小方,以q表示选派小王,则甲、乙、丙三人的命题形式是甲:┑ p→ ┑ q乙:┑ q→p丙:(p∨q)∧ ┑ (p∧q)列出真值表(略),所谓甲、乙、丙三位领导的要求同时满足,就是指三个命题形式都真,这只有真值表的第二行即 p真q假时,这就意味着选派小方,不选派小王。
2、某公安局的刑侦员A、B、C、D对某案的嫌疑犯李、赵作了如下断定:A:“赵不是凶手。
”B:“如果李是凶手,那么赵不是凶手。
”C:“或者李是凶手,或者赵是凶手。
”D:“李和赵都是凶手。
”事后证明这四人的判断中只有一个是错误的,请问凶手是谁?写出推理过程。
2、令p表示赵是凶手,q表示李是凶手,则A、B、C、D可分别表达为:┑ p;q→ ┑ p;p∨q ;p∧q 。
列出真值表可得赵不是凶手、李是凶手。
3 、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一致。
随着太阳黑子数目的增加,磁暴的强度增大。
当太阳黑子的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度降低。
所以,科学家推测,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
问:在这个实例中运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下述哪些实例也运用了这种方法?A. 闪电愈强,雷声就愈大;反之,闪电愈弱,雷声就愈小。
可见,闪电强弱是雷声大小的原因。
B. 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在河北推广柿树剪枝技术时,为了说服当地群众,教授把一块柿树园一分为二,除自然条件相同外,其他的条件包括施肥、灭虫、浇水、除草等也都相同,其中的一块柿树剪枝,而另一块不剪枝。
到收获季节,剪枝的一块柿子的产量比不剪枝的多三成以上。
这下农民心服了,先进的剪枝技术很快推广开。
C. 渔民们乘坐两条鱼船捕捞鳗鱼,一只船捕捞鳗鱼的量大,另一只船捕捞鳗鱼的量小。
两只船捕捞的工具如鱼竿、鱼饵、鱼钩及其他捕捞条件完全一样,为什么两只船捕捞的鱼量相差四分之三呢?分析结果,鱼少的那条船,渔民们爱吸烟;鱼多的那条船,渔民们不吸烟。
所以,吸烟是导致鳗鱼不上钩的原因。
D. 冬至时,气温很低,白昼最短;随着气温升高,白昼变长。
夏至时,气温很高,白昼最长。
所以,气温的高低是白昼长短的原因。
E. 1896 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后,1897 年居里夫妇开始思考除了铀外是否还有其它放射性元素。
1898 年7月,他们从沥青矿中又发现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钋。
经过多次实验,他们还发现沥青矿中的放射性比铀和钋要强得多,他们推测沥青矿中还有一种未知的放射性元素,经过四年的艰辛实验,他们终于从三十吨沥青矿中提炼出了两毫克的新的放射性元素——镭。
F. 在一定的限度内,密植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
因为,农作物的密度大一点,产量就高一些;密度再大一点,产量可以更高一些。
3、题干的结论是通过共变法得出来的。
选项A为共变法。
选项B为求异法。
选项C为求异法。
选项D为共变法。
选项E为剩余法。
选项F为共变法。
所以,选项A、D、F与题干所使用的方法最为类似。
4、有人论述说,中国不适宜发展私人汽车。
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密度大,交通设施落后,城市道路容量有限,现有的汽车流量已经使城市交通不堪重负。
如果再发展私人汽车,势必造成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问:下列哪项最有力地削弱了上述论证?A.随着经济大发展,无论从个人的经济能力还是从国家的经济实力看,都具备了发展私人汽车工业的条件。
B.日本东京的人口总量与密度都不亚于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它也曾经存在过交通设施滞后的问题,但东京现在是世界上拥有私人汽车最多的城市之一,并没有出现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C.衣食住行是人的物质生活的四大要素,当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已经拥有了相应的经济能力之后,没有任何理由不让他们也享有私人汽车的便利。
D.国外的跨国企业纷纷看好中国的私人汽车工业,这方面的外商投资有着光明的前景。
4、题干是一个枚举归纳,最有力地削弱它的可靠性的论证是提出反例。
选项B的论证就是提出了反例。
而其他的选项,论证虽也有理,但不能最有力地削弱题干的论证。
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
5、第二格的有效三段论中的大前提能不能是特称命题?为什么?四、分析题(共27分)1、请分析下述实例运用了何种推理。
在美国,书、报纸、杂志的出版受美国权利法案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的保护,电影与书、报纸、杂志的性质类似,因此,电影的生产、放映也应受美国权利法案第一修正案的保护。
1、类比推理。
2、下列几位同学的推理分别是什么推理?是否有效?(1)数学系学生:所有的偶数都能被2整除,8是偶数,所以,8能被2整除。
(2)经济系学生:如果白糖的价格提高,那么咖啡的需求量会减少。
咖啡的需求量减少了,所以,白糖的价格会提高。
(3)中文系学生:洋奴会说洋话。
你主张说洋话,可见,你就是洋奴。
(4)物理系学生:如果太阳绕地球转,那么2+2=3。
2+2 1 3,所以,地球绕太阳转。
(5)法律系学生:一个国家的治理方式或者是法治或者是人治。
美国不是人治国家,所以她是法治国家。
(6)社会学系学生:如果你说真话,那么富人和显贵就会憎恨你;如果你说假话,黎民百姓就会憎恨你。
所以,或者富人和显贵憎恨你,或者黎民百姓憎恨你。
(7)哲学系学生:如果鬼存在,它就一定能被我感知。
我没有感知到鬼,所以,鬼不存在。
(8)体育系学生:只有红队体力强,技术高,配合好,才能战胜黄队;红队体力不强,或技术不高,或配合不好;所以红队不能战胜黄队。
2、(1)三段论推理。
有效。
( 2)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无效。
因为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否定前件并不能必然否定后件。
(3)三段论。
无效。
(4)假言推理。
无效。
(5)选言推理。
有效。
(6)二难推理。
有效。
(7)假言推理。
有效。
(8)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有效。
五、判定题(6分)1、用真值表法判定(p∨q)∧┑(p∧q) ∧p→q是否是重言式。
2、用归谬赋值法判定(p→r)∧(q→s)∧p∧q →r∨s是否是重言式。
五、判定题:1、(p ∨ q)∧ ? (p ∧ q)∧ p → q1 1 1 0 0 1 1 1 0 1 1 11 1 0 1 1 1 0 0 1 1 0 00 1 1 1 1 0 0 1 0 0 1 10 0 0 0 1 0 0 0 0 0 1 0所以,不是重言式。
2、(p → r)∧(q → s)∧ p ∧ q → r ∨ s1 1 0 1 1 1 0 1 1 1 1 0 0 0 00 0 0所以,是重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