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专版)高中化学专题过关检测(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苏教版选修6

(浙江专版)高中化学专题过关检测(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苏教版选修6

专题过关检测(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下列是摘取学生实验报告单中的语句,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日常生活中不能用粥汤检验碘盐中是否含有KIO3B.将铁屑、浓溴水、苯混合可制得溴苯C.用蒸馏方法除去乙醇中的水D.洗涤沉淀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得沉淀表面上的杂质溶于水中解析:选A A项,粥汤只能检验碘单质的存在,而不能检验KIO3的存在,正确;B项,制溴苯需要液溴而不是浓溴水;C项,需加入氧化钙后,再进行蒸馏方可除去水,否则会形成乙醇、水二元恒沸体系;D项,洗涤沉淀不能搅拌,否则会捅破滤纸,正确的操作是向沉淀中加蒸馏水,使水没过沉淀,等水自然流完后再重复操作几次,错误。

2.下列实验方法中,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盐析法分离皂化反应的产物B.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C.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D.用分液法分离水和硝基苯的混合物解析:选B 加热条件下碘易升华,冷却后碘凝华,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冷却后又化合为NH4Cl,碘和氯化铵不能分开。

3.以下关于纸层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纸层析法适用于分离和检验化学性质十分相近的分子或离子B.用纸层析法可以检验氯化铁溶液中是否混有少量氯化铜C.纸层析法是利用试样中各种离子随展开剂在滤纸上展开的速率不同而形成不同位置的色斑D.为了看到色斑,只有有色离子的检验才可以用纸层析法解析:选D 纸层析能够分离和检验化学性质十分相近的分子或离子,但并不是只有有色离子的检验才可以用纸层析法,无色离子的检验可以先纸层析后再利用显色反应检验。

4.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中,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A.NaNO3和NaCl B.MnO2和KClC.CuO和木炭粉 D.BaSO4和AgCl解析:选B 由不溶性物质与可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可采取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进行分离。

NaNO3和NaCl都溶于水,CuO和木炭粉都不溶于水,BaSO4和AgCl都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故选B。

5.如图实验装置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解析:选A A中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转移装置,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B为过滤装置,用于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C为蒸馏装置,用于分离液态混合物;D 为渗析装置,用于提纯胶体。

6.在高温下某溶液中,溶解硝酸钾、氯化钠均达饱和,冷却析出晶体的成分是( ) A.纯硝酸钾晶体B.大量硝酸钾晶体,少量氯化钠C.等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D.大量氯化钠,少量硝酸钾解析:选B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因此,冷却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成分是大量硝酸钾晶体、少量氯化钠。

7.海带中含碘元素,有人设计如下步骤来提取碘:①通足量氯气;②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③加CCl4振荡;④过滤;⑤用分液漏斗分液。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 A.②④①③⑤ B.②①③④⑤C.①③⑤②④ D.③①②⑤④解析:选A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①③⑤,A项正确。

8.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被提纯的物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 碳酸氢钠粉末(Na2CO3) H2O、CO2加热结晶B 氯化钾溶液(FeCl3) 氢氧化钾溶液过滤C 乙烷气体(乙烯) 溴水洗气D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饱和NaHCO3溶液洗气解析:选A A项,碳酸氢钠粉末含有Na2CO3,先把其用水溶解后再通入过量的CO2,使Na2CO3转化成NaHCO3,然后在降温的情况下自然结晶,不能加热结晶,要防止NaHCO3受热分解再生成Na2CO3,错误;B项,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把FeCl3转化为Fe(OH)3沉淀,再过滤;C项,气体中乙烯能与溴水中的溴反应,而乙烷不能,所以可通过洗气除去杂质;D项,SO2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通过洗气就可除去CO2中的SO2。

9.下列各组物质中可以用升华的方法进行分离的是( )A.铁粉和硫粉 B.氯化铵和碘C.碘和氯化钠 D.镁粉和碘粉解析:选C 在加热的条件下,铁粉和硫粉、镁粉和碘粉均发生化合反应,氯化铵受热发生分解反应,其产物冷却后又会结合成氯化铵。

10.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混在NO2气体中的NO:将气体与过量O2混合B.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SO2: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和浓硫酸C.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后过滤D.除去乙酸中混有的乙醇: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解析:选B A项,氧气过量,NO2中会混有新的杂质O2,错误;B项,能够得到干燥的CO2,正确;C项,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中会混有Ba2+杂质离子,错误;D项,加入生石灰会与乙酸反应,错误。

11.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H2SO4溶液;②加金属Na;③蒸发结晶;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C.④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解析:选B 芒硝的成分是Na2SO4·10H2O,使含有较多Na2SO4和少量Fe2(SO4)3的混合物转化为Na2SO4·10H2O,需使Fe2(SO4)3转化为Na2SO4,再蒸发结晶,因此操作步骤是,④加过量NaOH溶液,生成Fe(OH)3沉淀,⑥过滤,除去Fe(OH)3沉淀,①加适量H2SO4溶液,得到Na2SO4溶液,③蒸发结晶。

12.如用重结晶法除去某产品中杂质,要选择合适的溶剂。

溶剂的下列特点中不可取的是( )A.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常温或加热时都很大B.在室温时,产品在溶剂中易溶,而杂质不易溶解C.产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杂质的溶解度变化不大D.在同一溶剂中,产品比杂质易溶解析:选A 重结晶法选择溶剂时,产品在溶剂中易溶,并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

13.现有以下三组混合物:(1)碘与NaCl固体;(2)石英与NH4Cl固体;(3)乙酸乙酯和醋酸钠溶液。

上述各组物质的分离方法依次是( )A.加水溶解过滤、加热、分液B.加热、加水溶解过滤、分液C.分液、加热、加水溶解过滤D.加热、分液、加水溶解过滤解析:选B (1)中利用碘受热升华,采用加热方法即可分离;(2)中利用SiO2不溶于水,而NH4Cl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即可分离;(3)中分液即可。

1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B.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反应速率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解析:选B A项,容量瓶只用来配制溶液,不能作为稀释或反应的容器;B项,形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制氢气的速率,正确;C项,为加快过滤速度可先过滤清液,再过滤浊液,但不能在过滤器中搅拌,这不仅不会加快,相反会减慢甚至于弄破滤纸;D项,除去了CO2-3却引入了Cl-。

15.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蒸馏法B.使浑浊的食盐水变澄清——过滤法C.从溴水中分离出溴——分液法D.把硝酸钾和氯化钾从同一溶液中分离开来——蒸发结晶法解析:选C 溴水是溴和水形成的均匀液态混合物,可先用萃取剂(如CCl4)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然后再进行分液。

16.除去食盐中混有的少量碘化钠杂质应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AgNO3溶液后加热蒸干B.加入适量盐酸后加热蒸干C.加水溶解后通入适量氯气再加热蒸干D.加水溶解后滴入适量溴水再加热蒸干解析:选C 除去NaCl中的少量NaI杂质,通入适量Cl2,把I-换成Cl-,再加热使水分蒸发,I2升华。

17.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解析:选A 萃取剂的选择必须是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A项中酒精与水互溶,故错误。

18.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分离的是( )A.萃取 B.重结晶C.沉降 D.渗析解析:选D 渗析是使离子或分子(直径小于10-9 m)通过半透膜,能从胶体溶液里分离出来的操作。

19.已知分析物在薄层板上的位置用Rf值(比移值)来表示,Rf值为化合物的移动距离与溶剂移动距离的比值。

化合物在进行薄层层析时,常碰到两边斑点Rf值大,中间Rf值小,其原因是( )A.点样量不一 B.层析板铺得不均匀C.边缘效应 D.层析缸底部不平整解析:选C 由于薄层的毛细作用,展开剂沿着吸附薄层上升,遇到样品时,试样就溶解在展开剂中并随着展开剂上升。

在溶剂上升过程中,边缘上升的速度和中间的不同,导致两边斑点Rf值大,中间Rf值小。

20.叶绿体的色素在滤纸条上呈带状峰分布,最上面的是澄黄色的胡萝卜素,其次是黄色的叶黄素,再下是蓝绿色的叶绿素a,最下面为黄绿色的叶绿素b。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 )A.四种色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B.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水和层析液中的分配系数不同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四种色素在水中溶解度不同解析:选B 层析分离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种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将它们分离。

21.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解析:选A CH3COOCH2CH3难溶于Na2CO3溶液,二者会分层,可以用分液法分离,选择③,A错误;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选择③,B正确;⑤可以用作洗气瓶,可用作FeCl2溶液吸收Cl2的装置,C正确;粗盐提纯需要过滤、蒸发结晶,选择①和②,D正确。

22.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解析:选C KNO3中混有NaCl应提纯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

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