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票据行为的分类

票据行为的分类

所以,可以推知:任何以口头形式所为的 票据行为均属无效。
如何填写票据,法律都有明确规定。如:
【法条参考】《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5条、 第35条;《支付结算办法》第9条、120条 相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票据 管理部门,对票据的格式、联次、颜色、 规格及防伪技术要求和印制,予以规定。 票据当事人应当使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统一格式的票据。签发支票原则上应使用 碳素墨水或墨汁填写。
2、签章(4个1)
熟记一句话:载文收场是签章!行为共素是 签章!
理解一原则:谁签章,谁负责
【法条参考】《票据法》第4条规定,“票 据出票人制作票据,应当按照法定条件在票 据上签章,并按照所记载的事项承担票据责 任”。
懂得一规则:签章的规则
我国《票据法》第7条第2款规定,自然人在票据上 的签章,可以是签名,也可以是盖章,还可以是签 名加盖章。对于法人和其它使用票据的单位在票据 上的签章,该条第2款规定,“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 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章。 ”,亦即,法人或者其它单位之签章,不但需要在 票据上加盖公章,而且还必须由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代理人签章,二者缺一不可。此外,该条第3 款还规定,“在票据上的签名,应当为该当事人的 本名”,即为身份证上使用的姓名。行为人在票据 上签名时不能只签姓不签名,或者只签名不签姓, 不能使用别名、代号、乳名、笔名或自行设计的符 号等来签名。
但是流通性如何考虑?相对的无因性如何体现?
所以,有的学者所言极是,即:
“票据是文义证券和无因证券,票据经常在 不特定的多数人之间流通,因此为了保护善 意第三人的权利,促进票据流通,票据法更 强调对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客观的、规范的 解释。这样,民法上有关意思表示无效或可 撤销的规定,不适用或只能有限制地适用于 票据行为”。
主讲人:袁远
德华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为一名著名的童星, 年收入3千万。家中有很多空白支票(汇票、本 票)。一天他开始在其上写字,因为知道自己有 钱,于是在该支票上“金额”处写上了500万, 收款人空白,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将这张支 票赠送给了暗恋已久的另一知名女童星赵晓薇(7 岁)。后二人父母发生纠纷。德华父母要求返还 该支票,赵父母主张赠与行为成立,另根据票据 行为无因性理论,不返还票据。
四、票据行为的分类
关于票据行为的分类,可以直接按照我国现 行《票据法》的规定,从票据立法确立的票据行 为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狭义上的几种常见票据行 为,如出票、背书、承兑和保证。但从票据法学 理论上,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票据行为作出 不同的划分,兹介绍如下: 1.广义票据行为与狭义票据行为。这是根据票 据行为的涵义作出的划分。前文在分析票据行为 概念时,已经提到了票据行为的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票据行为有出票、背书、承兑、保证、参 加承兑、保付等六种;广义的票据行为除了这六 种行为以外,还包括一些准票据行为,如付款、 参加付款、见票、划线、变更、涂销等。
基本要点
➢ 第一,票据行为的内容与形式同一性。
➢ 第二,我国《票据法》第3条所谓“票据活 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不得侵害社会 公共利益”之规定解读:
解读一:票据行为形式要件应合法
解读二:票据行为发生原因不应违背法律法 规和社会公共利益,说的是票据上的违法行 为人应当对其所为的票据行为承担票据法上 的票据责任,但这并不影响其对违法行为承 担其它法律责任。
2.基本票据行为与非附属票据行为。这是根据票据 行为的性质所作出的划分。基本票据行为,又称主要 票据行为,是指创设票据权利的行为,即出票行为。 附属票据行为,也称从票据行为,是指在出票行为完 成的基础上,在已实际存在的票据上所为的票据行为, 即出票行为之外的其它票据行为,如背书、承兑、保 证等。
3.共有票据行为与独有票据行为。这是根据票据行 为所涉及的范围所作出的划分。各种票据的共有行为 有出票、背书和保证,为汇票所独有的票据行为有承 兑与参加承兑,为支票所独有的票据行为主要是保付。
2)法人及其他组织
《票据法》对此并无限制,在第7条第2款 规定,“法人和其他使用票据的单位在票据 上的签章,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的盖章加其 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的代理人的签章”。
(二)票据行为的意思方面
虽然意思表示真实是法律行为有效的实质 要件之一,票据行为属于法律行为。因而 民法有关意思表示的规则原则上也适用于 票据行为。票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原则上 也必须符合票据法律规定,即合法、真实 或无瑕疵。
二、票据行为的形式要件 (构成要件四要件)
1、书面。来源于文义性
另需说明的是,书面的刑事法律规定的很严 格。如: 【法条参考】《票据法》第108条第2款规定: “票据凭证的格式和印制管理办法,由中国人 民银行规定。”
另外,有的票据行为须记载在票据的正面, 有的则必须记载在票据反面,还有的可以记载 在票据的粘单上。
一、票据行为的实质要件
能力与意思,构成了法律行为的实质要 件,当然也构成了票据行为的实质要件。
票据行为属于法律行为,必须具备一般 法律行为应具备的有效要件,如行为人具备 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 同时,票据行为又是一种要式法律行为,还 必须具备票据法规定的特别要件。在票据法 理论上,前者被称为票据行为的实质要件, 后者被称为票据行为的形式要件。
【参考书】范健主编:《商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2页。
(三)票据行为的合法性(?) Nhomakorabea1、行为合法性介绍
两方面的内容——内容合法与形式合法
1)形式合法:完全可以在票据行为要件中 的形式要件处得以体现。而无须单列出来。
2)内容合法:因为票据行为不具备实质内 容,不反映交易之真实状况,因此无需考虑 内容合法问题。如出票、背书、承兑、保证 等票据行为本身之内容是否合法,实际上就 是票据行为之形式是否合乎票据法律规定。
我国票据法并未规定参加承兑和保付行 为。
(一)票据能力方面
1、权利能力:具有享受票据权利,承担票 据义务的资格。 法无明文规定限制即自由。
2、行为能力:通过独立的票据行为,获得 票据法上的权利承担票据法上的义务的资格。
法律明文规定:
1)自然人
我国《票据法》对自然人的票据行为能 力作出了明确限制。该法第6条规定:“无 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 票据上签章的,其签章无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