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语文二模定稿权威官方版A卷(含标准答案)

上海市语文二模定稿权威官方版A卷(含标准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竹喧归浣女,。

(《山居秋暝》)2.,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3.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4.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5.,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曲中的“飞鸿”与“昏鸦”分别指的是和(2分)7.对两首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摹了秋天的景象。

B.都以“天净沙”为题。

C.都抒发了思乡的情感。

D.都以边塞之地为背景。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黄生借书说①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②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10.对上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具体阐释了黄生与自己身世相似。

B.具体阐释了读书必专,归书必速。

C.具体阐释了“书非借不能读也”。

D.具体阐释了黄生是幸运的读书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子华①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②。

”请益.。

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③不继富。

”【注释】①子华:公西赤的字,他和文中的冉子都是孔子的学生。

②釜:和下文的“庾”、“秉”都是古代的容量单位,分别是六斗四升、十六斗、一百六十斗。

③周急:救济贫困的。

继富:接济富有的。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子华使.于齐()(2)请益.()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坐着肥马驾的车辆,皮毛衣服很轻便。

B. 骑着一匹肥壮的马,穿着轻暖的衣袍。

C. 骑着一匹肥壮的马,皮毛衣服很轻便。

D. 坐着肥马驾的车辆,穿着轻暖的衣袍。

13.孔子不愿借太多米给子华的母亲是因为(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做事不要顾及面子,要讲究原则性。

B. 做事既要考虑常情,也要符合常理。

C. 给人帮助只能救急,不能长期相助。

D. 要多给予穷人帮助,也要锦上添花。

二、现代文(共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8分)大数据的应用①今天,“大数据”已经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词汇。

“大数据”的存在将实实在在地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整个社会。

与大数据时代之前数据匮乏的时代相比,“大数据”主要体现为三个特点:②“大数据”的一个特点是:围绕任何一个特定问题,都可以比过去任何时候获取更多的数据。

大数据时代和传统数据时代的区别,就像分辨率在200万像素的旧数码照片,一下子提高到2400万像素那样。

后者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文件。

它可以提供更多细节。

它可以让我们不断放大,看清楚小到颗粒状的细部,而具有较低分辨率的图像在这些细节方面就会非常模糊。

③基因信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美国有一家叫23andMe的新公司提供个人的DNA测试分析,以发现一些疾病征兆,并提醒客户关注会发展成严重疾病的个人癖好。

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进行了尝试。

他得了癌症后,花费了超过l0万美元的成本, 让医生完整地洞察他的基因密码,获取了数十亿的碱基对测序。

每当药物由于乔布斯的癌症病变面失去有效性,医生就根据乔布斯特定的基因信息,寻找到有效的替代药物。

遗憾的是,这也没有保住乔布斯的命。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大数据,已经延长了他的生命。

④由于技术创新,现在收集大量信息的成本变得越来越低。

数年前,史蒂夫·乔布斯花费了六位数的金额才做到的事情,今天,不到1 000美元就可以获得同样的服务了。

⑤“大数据”的另一个特点是:相比较小数据时代数据点的准确,大数据往往..是凌乱和质量参差不齐的。

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将接受这种杂乱。

因为人们通常需要的只是一个大方向,而不是努力了解一种现象的细枝末节;人们并不是要完全放弃精确性,只是放弃对精确性的热衷;人们失去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为的是获取在宏观层面上的洞察力。

⑥电脑翻译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上一世纪九十年代,IBM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套非常精确的文件(加拿大议会记录的法语和英语版)来训练计算机。

尽管计算机完全按照规则行事,但基于此的翻译质量却非常低。

然后,谷歌在2006年开始介入这一领域,他们没有使用来自加拿大政府的几百万句标准翻译,而是使用随手可得的任何语言。

他们在整个互联网上,利用数十亿页质量参差不齐的翻译,这些翻译不怎么标准——但是,这是一个小的权衡——他们能够使用的数据大大增加了,结果翻译质量反而提高了。

与更少、更标准的数据相比,更多凌乱的资料完胜了。

⑦“更多”和“更乱”组合到一起,产生了第三个特点——“相关性”。

这也是大数据带给我们的最根本性的转变。

我们的思维将从因果关系转向相关关系。

至今为止的整个人类历史里,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寻找事件发生的原因,探寻“为什么”。

但对原因的执着探索往往带领人们走向错误的方向。

大数据时代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仅仅寻找“是什么”,而不必完全理解“为什么”。

⑧比如医生卡罗琳·麦格雷戈研究如何给早产儿最好的生存机会。

使用大数据分析,每分钟可以搜集这些婴儿超过一千个数据点。

麦格雷戈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每当这些早产儿出现非常稳定的标志时,他们的身体其实并不稳定,正在准备发病。

有了这方面的知识。

她就能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确定婴儿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从而挽救更多孩子的生命。

⑨这是典型的大数据应用:医生麦格雷戈通过更全面的传感器,可以比以往搜集到更多的数据。

她把“为什么”这个问题放在一边,而用一种更务实的方式来提供帮助,她寻找“是什么”,这才是一个更好的预见感染的办法。

⑩我们应该记住:大数据也可以挽救生命。

15. 大数据的三大特点是:(4分)16.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其作用是。

(4分)17. 第⑤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分)答:18.第⑥段画线句“与更少、更标准的数据相比,更多凌乱的资料完胜”的原因是:(1);(2);(3)。

(3分)19. 根据文意,下列与“大数据的存在将实实在在地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整个社会”不符的一项是(3分)A. 数码照片的分辨率大大提高B. 洞察基因密码寻找有效药物C. 使用大量数据提高翻译质量D. 应用大量数据挽救孩子生命(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2分)一只有缺口的木桶①儿子上高三了,马上就要高考,但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

父亲急,想跟儿子沟通,但儿子非常抵触,怎么办?②这天,父亲特意为儿子定制了一只木桶。

这种木桶不好买,父亲特意跑到古镇去寻找箍桶匠,最后总算找到一位能箍桶的老人,他要求老人给他做一只短一截木板的缺口木桶。

老人说:“那还是木桶吗?咋用啊?”③他笑说:“这就对了,我就是要让人家一眼看出,短一截木板,木桶就没法正常使用了。

”老人眼睛一亮,说:“噢,你是要拿这个..去说理。

是老师吧?有点意思。

”老人笑着不断点头。

④于是父亲就拿着这只木桶回家,把它放在书房里最显眼的地方。

⑤儿子见了没吱声,只是撇了撇嘴。

父亲想上前去解说,却被儿子用手按住:“不用解说,道理我懂,你是想让我提升数学这块短板,让木桶的容量迅速增加,但我讨厌数学!讨厌!”儿子突然高声喊叫,那表情里充满了厌烦和愤怒。

⑥父亲惊讶地看着儿子,他知道儿子面临的压力。

他的表达已经尽可能的婉转了,但儿子还是爆发了。

⑦父亲深深地为儿子担忧,他在QQ上给儿子留言:“我帮你请了最好的数学老师。

”父亲非常担心儿子的情绪,怕自己一不小心踩到了儿子脆弱的心理底线。

⑧儿子没理会父亲的留言,过了一天儿子回复:“人生的选择就没有第二条路了吗?那只木桶除了装水,就不能装其他东西了吗?如果装固体物质,短一截木板不是照常使用!!!”⑨儿子故意用了三个惊叹号,明显对父亲的理念提出了质疑。

父亲想了想,回复道:“木桶理论只是要告诉大家,提升自己的短板,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⑩“难道只有一种选择吗?”儿子反诘道。

“不,”父亲说,“你也可以做出其他选择。

”○11“我选择好了。

”儿子说,“我选择放弃。

既然数学是我无法逾越的障碍,那我就放弃数学。

我想好了,选考艺术类专业。

摄影专业属艺术类,不用考数学。

”○12父亲愣了一下,略感意外,心里暗自遗憾,但转而xīn喜:儿子的思维方式不僵化,他突破困境的方式很独特。

摄影也许不是儿子最喜爱的,但他绕过了自己的短板,直接用他的文科之长来敲大学之门。

○13儿子考上了一本大学,这让父亲非常意外。

按他原先的考试成绩,他最多只能考个专科学校。

○14儿子开始自信起来,与父亲的交流也变得主动了。

比如他会在QQ上留言:“你看我做个班长是否够格?”父亲顿时激动起来,想跟他电话联系,但还是忍住了,回道:“当然够格,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儿子回了一个握手的表情。

父亲笑了,轻轻嘀咕道:“得瑟。

”○15年末,儿子给父亲留言:“老爸,我这学期的考试成绩是4.5哦。

”○16不错。

父亲不敢表扬。

但心里非常高兴。

○17大三那年,当儿子再次在QQ上给父亲留言:“老爸,我新创作的滑稽剧,最近正式在电视娱乐档播放了,有兴趣看看,给儿子提些意见噢!”父亲兴奋得跳起来,隔着房门连声高叫:“老太婆,你儿子出息啦!”正在洗碗的老婆被他的叫声吓了一跳,还以为出了啥事,手一滑,盘子碎了一地。

○18父亲突然觉得放在书房里的那只木桶有些碍眼。

那天,他悄悄把它拿出来,恰好被儿子撞上。

儿子见了一怔,旋即说:“爸,那木桶放着吧,我还有用。

”○19父亲疑惑地看着儿子。

问:“啥用?”○20儿子一笑,没回答。

○21过了一段时间。

父亲再到书房时。

突然发觉那只木桶被换掉了。

原先那只木桶矮胖,现在这只瘦长;原先那只由八块木板组成,现在这只只有七块木板。

父亲甚感疑惑:儿子为啥要换一只木桶?○22儿子这时突然在父亲背后说:“那块最短的木板被我拿掉了。

与其在最短的木板上苦苦纠缠,还不如让长的木板更长。

”20.根据文中第○12段的拼音写出汉字:xīn 喜(2分)21.第③段画线句“拿这个去说理”中的“这个”指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