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工作手册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2011年9月•北京目录保育员岗位职责 (3)保育员行为规范 (4)保育工作内容及标准 (5)卫生、消毒工作质量要求 (15)白班保育员一日流程 (18)夜班保育员一日流程 (20)保育员岗位职责一、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尊重幼儿。
二、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按时、按要求完成幼儿生活管理、卫生、消毒、防病和配班工作。
坚守岗位,不串班、不聊天、不做私事。
三、认真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质量,对幼儿坚持正面教育,不体罚和变相体罚,要耐心、细心、精心的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使幼儿健康和活泼的成长。
四、认真做好每日幼儿进餐人数的统计工作,协助教师做好晨、午、晚检和安全工作、确保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与教师配合,创造幼儿喜爱的、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环境,并努力实施对幼儿的体、智、德、美、劳全面的教育。
六、管理、保护好本班的一切财产和设施。
七、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遵守园所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
保育员行为规范一、热爱幼儿,对幼儿充满爱心和责任心,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生活中耐心帮助体弱幼儿。
二、服从园方、本班班长的管理,主动维护金色摇篮的声誉。
三、园所、班级内要团结融洽,主动搞好班内团结,不传闲话。
上级关心下级,下级尊重上级,同事之间相互帮助、谅解、支持。
四、上班不迟到、不早退。
不得中途离岗,遵守园所各项规章制度。
五、上班时间必须穿着园服,并在上班前10分钟换好上岗。
下班后方可换园服,不得提前更换。
六、服装穿着整洁得体,淡妆上岗。
不梳披肩发、不留长指甲、不穿高跟鞋、不佩戴任何首饰,勤洗澡、洗发,饭前便后洗手。
七、个人衣物及物品放置规定的位置,严禁放在幼儿床上或衣柜里。
八、按要求到指定的地点进餐,不得到班内进餐,更不能到财务室、办公室等重要地点边吃边谈。
九、不得在上班时间吃零食、嚼口香糖。
严禁食用幼儿餐点。
十、上班时间不聊天,不接、打私人电话。
十一、下班后,不得在园内清洗衣物,园服须带回家进行清洗。
保育工作内容及标准一、洗手1.先挽袖子,打湿手后关水。
2.打香皂(适量)。
4.冲洗干净,甩三下。
5.摘毛巾,擦干。
6.抹护手霜。
7.注意事项:(1)幼儿洗手毛巾两套轮换使用,专人专用;毛巾之间不能触碰。
(2)每天早上保育老师提前准备好干净毛巾,幼儿洗完手拿一块毛巾擦干手后,挂到写有自己名字的毛巾架上。
挂毛巾的高度,由教师根据幼儿的身高来安排。
(3)当天来园幼儿的人数,应和毛挂上架的数量相符。
(4)保育教师协助教师指导幼儿洗手时要挽袖子、打肥皂,教育幼儿不玩水、不玩肥皂。
(5)协助指导幼儿洗手是严格按照洗手六步法的方法。
(6)教育幼儿在盥洗室内不要玩耍、逗留、推挤、吵闹,防止摔跤、磕伤。
(7)教育幼儿洗手的时候不把水龙头开得过大,不玩水弄湿地面,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8)擦手的时候要求幼儿将毛巾摘下并打开擦手,小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帮助把袖子放下来,并帮助幼儿擦护手霜。
二、进餐1.准备工作:(1)餐桌消毒。
(2)从消毒柜中,用干净布袋(和取水杯的布袋是同一个)拿餐具进班,并用布盖好。
取餐具时注意,取完了把消毒柜的门关好。
(3)婴中、婴小年龄段幼儿要求保育教师提前准备好围嘴、餐巾纸;婴大年龄段幼儿穿粉红色园服。
(4)取饭时,要注意饭菜的保温、保洁,盛饭的锅、盆要盖上盖子,盖子不能反着盖,并严禁将盆落锅或盆落盆。
(5)热汤一定要放置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
(6)指导中大班幼儿做值日生,如按每桌幼儿人数把筷子摆好,放在幼儿的右手边,检查其他小朋友手洗好了没有、端饭等。
(7)冬季要注意对饭菜的保温。
2.分餐、用餐(1)分餐时,盆、锅等放置在固定的饭桌上,盖向上反放桌面。
(2)协助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卫生习惯,餐前、餐后认真洗手、漱口、擦嘴。
进餐时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清洁,坐姿正确(幼儿身体贴近桌边,两腿弯曲平放),吃饭慢嚼细咽、干稀、荤素搭配着吃,一口菜、一口饭,不说笑和打闹,不剩饭菜,咽完最后一口饭菜后,再离开座位。
(3)分饭时教师要掌握本班幼儿的进食量,少盛多添,避免造成浪费。
(4)汤和饭都要在发饭桌上发,发饭时,介绍饭菜的营养成份,促进幼儿食欲。
婴中、婴小年龄班,在放餐点的桌子上把饭菜盛完后,再一个一个端给幼儿。
婴大及以上年龄班幼儿,分组洗手、分组上桌,先洗好手的孩子,先把自己的饭端走,随吃随盛。
教师不得端着盆从幼儿头上经过,以防洒在幼儿头上、身上。
(5)分组上桌原则上让体弱、偏食、挑食、吃饭慢的先上桌。
(6)盆里分剩下的饭菜盖好,防止很快变凉。
(7)注意观察幼儿的食欲和食量,纠正幼儿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对挑食、厌食的幼儿进行帮助,以鼓励的形式引导进餐,鼓励幼儿把自己的饭菜吃完,不挑食、不浪费,保证营养均衡。
(8)进餐时间保持20—30分钟,不催幼儿快吃饭,保证幼儿进餐时的情绪愉快。
(9)婴中以下年龄段,把饭菜拌在一起吃,保育教师可以坐在椅子上给幼儿喂饭,要求小口小口喂,教幼儿咀嚼。
婴大以上,要求幼儿不把菜和饭拌在一起吃,无论教师或保育员不能坐在椅子上给幼儿喂饭。
(10)严禁汤泡饭,待幼儿吃完最后一口饭再盛汤,给幼儿盛汤时用勺子充分搅匀,温度合适才可盛给幼儿。
(11)需要添饭和菜的幼儿举手,需要添汤的幼儿举拳头。
(12)每张餐桌中间放一块干净空盘、一块清水毛巾,幼儿洒、掉在桌上的饭菜、吃过的骨头,幼儿自己拣到盘子里,不提倡幼儿拣掉在桌上的饭菜吃;幼儿洒、吐、掉在身上的饭菜、汤,保育教师及时帮助清理。
(13)对体弱或大班换牙的幼儿多给予照顾,幼儿进餐时自始自终要把碗放在桌上,严禁未等幼儿吃完饭就撤桌子。
(14)出于特殊原因剩饭(干净的),应送回厨房,不得自行处理。
(15)对于来晚的幼儿,班上不得自行留饭,待幼儿来园后到厨房打饭,以防饭菜变质或变凉,导致幼儿身体不适。
3.餐后清理(1)幼儿进餐时,不能扫地、收拾餐桌、擦地面、清理地面。
饭后引导幼儿把骨头、皮、刺饭后下接倒入纸篓内。
(2)教育、培养、引导幼儿保持餐具、桌面、地面干净,饭后引导幼儿把餐具放到规定的地方(婴大班以上),左边盘子,中间放碗(5个一落),右边筷子(头向前),教师不要提前为幼儿收拾餐具。
(3)协助教师指导幼儿送餐具后正确的擦嘴方法,并把用后的纸扔进纸篓。
(4)发完第一轮饭时,用喝水的杯子,准备温漱口水,教育幼儿饭后漱口,婴大班以上要求幼儿漱三口水。
婴中、婴小班喝一口温开水。
(5)餐后用洗涤灵擦净油污渍,擦桌抹布专用,用后洗净消毒。
(6)饭后将碗、盘子、盆内的剩饭粒及菜清理干净后(不用洗),及时送到厨房。
送餐具前把大门打开,不得端着盆开门。
(7)在食堂的洗碗间把勺子、筷子刷干净,放置口袋里以防丢失,送到厨房消毒。
三、喝水1.水杯:(1)保证每人一个杯子,标有幼儿名字(不能贴附加热时会释放有毒物质的材料),摆放在标有对应名字的水杯格里。
(2)杯子与杯子之间不能接触,杯子在托盘内放置时加盖盖布。
2.饮水量:(1)教师应给幼儿准备温开水,保证幼儿全天的饮水量。
其中上午3—4次(冬天2—次),下午2次。
(2)根据季节随渴随喝,每杯水量不能超过杯子的2/3,以免幼儿洒水。
3.小年龄段要求:(1)先带好围嘴围坐在桌子旁边,教师把水倒好后,从孩子身边逐一送到孩子手里,并随时提醒幼儿双手拿水杯,一手扶水杯把儿,一手扶杯。
(2)关注较小或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蹲在或坐在幼儿旁边进行个别指导。
4.大年龄段要求:大年龄段幼儿饮水要求分组进行,每次5—6名幼儿,避免在水杯架前拥挤。
5.清洗:(1)喝完奶的杯子要用洗涤灵刷洗并清水冲洗干净,刷净的杯子要先扣在托盘内控水,之后杯口向上放好。
(2)不得直接把水杯放入水池或盆里清洗。
餐厅可以洗杯盆,水杯放在托盘里刷,刷干净的水杯,倒放在另一个干净的托盘上控水,然后再放到水杯格。
(3)水壶每晚刷净,倒放在干净的托盘上控水,第二天使用前再冲洗一遍。
6.注意事项:(1)对于一些不爱喝白开水的幼儿应耐心劝导,鼓励他们喝水。
(2)幼儿的水要现喝现倒,倒水时让幼儿远离水源。
(3)热水或热奶要放到安全的地方,幼儿喝的水或奶温度要适宜,以免烫伤幼儿。
(4)提醒幼儿喝水的时候不能说话、不能笑,以免呛着。
(5)如果幼儿把水洒在桌子上、身上,教师及时清理并为幼儿更换衣服。
四、培养幼儿大小便1.习惯培养:(1)协助教师培养幼儿每天按时大便及随时有小便主动入厕,不随地大小便,白天不尿裤子、夜间不尿床的习惯。
(2)根据幼儿的能力教会幼儿大小便后擦拭,从前往后擦,教师要检查、帮助,不能马虎。
(3)女孩小便后要擦干。
2.入厕:(1)为幼儿准备好香皂、剪开的卫生纸(25—30公分)放入筐内,放在幼儿拿取方便的地方。
婴班可不备,由教师负责照顾。
(2)协助教师照顾婴班幼儿大便。
(3)婴中小班幼儿至少准备两条裤子,幼儿拉尿脏湿后及时换下,对孩子进行清洗,换上干净的衣服,并把脏衣服及时洗干净。
(4)对于有不自主拉尿毛病的幼儿不训斥,要对其多加关心、纠正。
(5)屎裤子不能拿到洗衣房去清洗,要在班里用流动水冲刷,再用肥皂清洗干净,注意不能放在洗手池内清洗,洗净后直接晾晒。
(6)春、秋、冬季,幼儿入厕后,提醒孩子把秋衣掖到秋裤里,以免肚子着凉。
3.大便异常处理:(1)在没有改变幼儿食物量和种类的情况下,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变稀、奇臭难闻、发亮、泡沫样、蛋花样、绿色、灰白色、鲜红色、豆腐渣样、水样、柏油样、果酱样、黏液脓性鲜血样、洗肉水样等情况视为大便异常。
(2)发现幼儿大便有异常及时与保健医联系,做好隔离、消毒等工作。
4.洗屁股:(1)大便在裤子里的幼儿,便后要洗屁股。
要求用流动温水,洗完后用浴巾包裹。
(2)洗屁股时,教师要先洗干净手,水温要合适,调水温的时候让孩子远离水龙头,以免发生意外。
五、睡眠1.温度:睡眠室温度要适宜,根据幼儿的身体情况为幼儿增减被子。
2.脱衣服:(1)睡觉前注意脱衣服的顺序,先换拖鞋,脱袜子、裤子,最后脱掉上衣。
(2)脱下的衣服教师指导放置指定的位置,袜子放在椅子下面的横梁上,衣服、裤子对齐叠好放在椅子上。
3.看睡:(1)看睡时,教师不得坐孩子的床,需要陪同的幼儿,教师可以坐在小椅子上。
(2)观察幼儿睡姿是否正确,应仰卧或侧卧,对不正确的睡姿予以纠正。
(3)观察幼儿睡觉时是否闭眼,睡得是否安静,不影响别人。
(4)如果出现睡眠不实常常哭闹乱动、全身皮肤干燥发烫、呼吸急促、头部多汗、摇头抓耳、睡眠易醒等情况,要及时测量体温,并请保健医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叫尿:(1)保育员应了解幼儿情况,及时叫幼儿小便,以免幼儿尿床。
(2)发现幼儿便床的,及时为幼儿更换床单和衣服。
5.穿衣服:协助教师帮助孩子穿衣服,穿衣服时,先穿上衣,之后穿袜子、裤子、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