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解放战争失败之原因及启示1946年6月至1950年5月,国共两大阵营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战线之间进行殊死较量,在中国这块舞台上演绎出一幕波澜壮阔、充满传奇的历史大剧,短短三年时间,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国民党在大陆政权土崩瓦解,其原因是什么?他的失败给了现在的我们哪些启迪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让我们警醒的。
一、领导无方指挥失策蒋介石是靠军事起家,打了几十年的仗,但是他没有形成概念的军事思想,而毛泽东有“十大军事原则”。
他的军事素质跟毛相比一个地一个天。
从纯军事的角度看,蒋的领导无方、指挥失策确是国民党每战必输的主要原因。
表现在(一)错判形势骄傲轻敌。
抗战结束,蒋介石拒绝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主”的主张,匆忙发动内战,扬言五个月消灭解放区,八个月到十个月消灭共军。
他错误的认为,其一抗战胜利,国民党军队官兵士气高涨。
可以一鼓作气,乘胜出击,解决共产党这个心腹之患,其二,日寇投降留下大批武器,美国的支持,其三,对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估计过高。
其四、1934年第五次围剿逼迫红军向西突围,1946年春,国名党攻占四平,林彪败退四平街,一直退到哈尔滨。
不仅蒋介石,其实国民党许多将领轻视共产党的思想非常严重。
他的错误在于只看表面,未见本质,只重有形,忽略无形,他所谓的这些优势在懂辩证法的毛泽东看来,只有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二)防城守地丧失主动。
蒋介石非常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及国际观感,这种保城守地、延线据点的战略战术教条死板,造成兵力分散,顾此失彼,成为套在他脖子上的绳索,背在身上的包袱。
而共产党正相反,失地存人,在运动战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三)越级指挥错着连连。
蒋一向喜越级直接指挥,但只要他参与的基本上没有不失败的。
白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远离前方,情报不确,判断往往错误”,但是军师长因怕受军法审判,有时明知蒋的指令有错也执行。
比如四平战役,林彪向北撤退,原想一鼓作气达到哈尔彬的杜聿明被蒋介石的突然下了停战命令。
把准备调往东北的两个军调到山东战区。
多年以后,国民党军将领一提起内战,都慨叹当年没有乘胜追击林彪将其彻底消灭,以致最终是国民党的政权自东北开始倾覆。
(四)、军心涣散、士气低落。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士兵士气高,原因是有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感,有保家卫国的目标,内战爆发,他们不知道为了谁去打仗,没有目标。
而且许多士兵是被抓壮丁抓来的,所以当逃兵、当俘虏、不会出现向董存瑞那样的战士就很正常了。
加之经济崩溃,军官克扣军饷,后勤保障不到位,前线的战士缺衣少吃,到解放区打仗,老百姓坚壁清野,抢也抢不到,这些情况与共产党支部建在连上,进行了诉苦三查新式整军相比,国民党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焉能不败。
(五)谍影重重,防间不力。
间谍战在国共内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一个有用的间谍胜过百万雄兵,很多战争的结局根本就是靠间谍来确定的。
蒋介石及高级将领身边“谍影”重重。
胡宗南机要秘书熊向辉、隐形将军韩练成、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刘斐正是因为有他们潜伏在国民党核心部门,为中共提供了重要的情报,还有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军中的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等,都是带兵的重要将领,他们和解放军里应外合,一到关键时刻,或阵前起义,或诱国军进入解放军包围圈,蒋怎能不败?二、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国民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注定了不会关注底层人民的疾苦,四大家族基本上占据了所有的银行,在有些工商业也占有垄断地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想法设法搜刮财富。
当时中国社会财富高度集中,土地高度兼并,两极分化到不能容忍的地步。
在长江流域的华南,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没有大米,大米都在富裕的地主手里。
蒋介石发动内战,军费急剧上升,财政入不敷出。
大量发行纸币弥补赤字。
先滥发法币后滥发金圆券,导致金融破产,经济崩溃,纸币贬值,物价飞涨,老百姓最受害。
一百法币,1937年可以买两头牛,1945年可以买两个鸡蛋,1946年可以买六分之一肥皂,1947年只能买一煤球。
另一个向民众增加捐税,老百姓叫民国万“税”,叫国民党“刮民党”。
三、贪污腐化祸国殃民在内战爆发之前,国民党已经腐败堕落,“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但是在抗战八年中,由于民族危亡上升到了矛盾的第一位,国民党内部的腐化堕落的风气得到了某种遏制,但是一旦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人有种重新掌权的感觉,有种重新得天下的感觉,于是党内政府内的贪污腐化之风,迅速地蔓延。
引发国民党全面彻底腐败的就是“接收”,抗战结束,从党、政、军,全有自己的接收委员会,所谓查收全国的敌产,或者叫逆产,至少三四百以上,什么东西值钱,什么东西好,从房子到汽车,到工厂到企业,贴上牌就能接收,最后都收到政府,党政官员,和军队高级将领的私囊之中,如海军总司令部派至天津的接收大员刘乃沂上校,不到半年成为巨富,“有大小别墅五六处,姨太太五六个,汽车数辆,金条数百,珍珠数百。
成为当时接收中的一大丑闻”。
国民党上海党部主任委员吴绍澍私吞房舍一千余栋,汽车八九百辆,黄金万余条,还有珠宝无数。
这样的接收在一片胜利声中早已埋下了一颗失败的定时炸弹。
”当时老百姓说:“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接收”使人民对国民党的期望变成了失望,蒋介石在丧失政权之后,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可以说,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
”对于国民党的腐败有一个美国人魏德迈看的很清楚,抗战时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内战爆发一个月以后,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到中国来,在临走的欢送宴会,魏德迈的讲话出人意料,他说:据我的调查,我发现不少政府官员将他们的兄弟子侄安置于政府,任职于国营和私营公司之中,利用职权不顾国家与人民的福利而谋取巨利。
这些高级官吏和军事指挥员完全沉溺于个人的发财致富,因此他断言,“中央政府不能以武力击败中国共产党。
四、派系纷争,离心离德。
蒋介石在大陆时期,从没有实现真正统一,军阀混战,中原大战,蒋介石虽然取得胜利,但是实际上多采取分化、拉拢、收买、许愿等手段获胜,并没有从根本上使其心服,比如桂系、川系、滇系、粤系、东北军、西北军、山西阎锡山、北平傅作义都是和蒋介石面和心不和,有时是公开叫板,特别是桂系,蒋介石两次下野,都是桂系在从中操纵结果。
对待党内军内,蒋介石为了巩固权力,玩弄权术,以派制派搞分化统治,其实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使国民党各大集团处于窝里斗的状态,这些派系成员只有利益牵连,而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宗旨,只顾个人或各自派系利益,根本没有大局观念,和以党国为重的想法。
1948年蒋要傅作义撤军南下,傅作义不舍离开察、绥老地盘,说出的理由是: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蒋也无办法。
淮海战役时,解放军围攻国民党徐州的集团的部队,双方百万大军战略决战,而国民党武汉集团白崇禧却按兵不动,任凭蒋介石怒火冲天、叫天骂娘也视若无睹。
特别在军队内部方面,蒋介石一向把嫡系与非嫡系,划得很清楚。
不同军系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局势危急时,内部冲突更加剧烈。
战场上拥兵自重,见死不救,已是常态。
孟良崮战役的最后时刻,张灵甫在自杀前发的一封电报上说:“以国军表现于战场者,勇者任其自进,怯懦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偷巧者自为得志……各自为谋、同床异梦,匪诚无可畏,可畏者我将领意志不能统一”。
诸如这样的事情在桂系与蒋介石之间更为明显。
内讧不团结不仅是国民党政治上的一种痼疾,也是其失去政权的一大原因。
五、专制独裁自掘坟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国民党,其领导国民革命的目的,就是要为众人谋幸福,他因为不愿少数满族统治阶级的专制,故要实行民族革命,因不愿封建君主一人专制,故要实行政治革命,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实行社会革命。
蒋介石完全背弃“民生、民权、民族”的三民主义,他的民众观,以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法度,他的民族观,以国民党的利益高于民族利益为准则,他的民权观,以国民党一党专政和领袖独裁为根本,蒋介石为加强独裁统治,一方面提倡四维八德(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用封建伦理道德作为国民党党员的行为准则,一方面鼓吹法西斯主义,建立以CC系和黄埔系分子为骨干的中统和军统两支特务势力,对异见人士,频频使用暴力,1946年7月国民党特务在昆明暗杀爱国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国民党这种暴行引发动荡和反抗,47年反饥饿、反内战的五.二0运动,台湾的二.二八起义等。
对国民党政权失望的民心,把希望寄托给中国共产党。
相对国民党五条失败原因,共产党恰恰与他针锋相对,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其原因说到底还是人心向背的问题,揭示了古往今来,政权更替的根本规律,“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这对于我们党在建党92年,夺取全国政权执政64年后,具有极为深刻的历史借鉴意义:一是必须坚定不移的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以先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同时又能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做出有利于中国革命进行的调整,统一全党全军的思想,避免了像李自成、洪秀全一样的结局。
“理论一经联系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因此必须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先进的思想来凝聚人心,将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充分发挥人的最大的主动性。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的反对腐败。
要深刻记取那些因腐败而遭人民抛弃、最终倒台的执政党的深刻教训,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反腐败,要以更规范的制度来预防和惩治腐败,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措施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三是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
内战期间蒋介石最大的感受就是“无奈”,《建国大业》里面蒋介石跟蒋经国说了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话,你反贪腐,亡党;你不反贪腐,亡国。
就是明明知道问题的症结,但没有办法,否则就会伤筋动骨。
打江山时,一无所有决定了人们的革命性,坐江山后出现了许多既得利益者,革命性朝着世俗性转化,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面临的阻力和困难越来越大,需要我们拿出最大的勇气与胆量,甚至革命性的动作排除阻力,推进改革。
四是必须坚定不移的站在多数人民一面。
“国之命,在民心”。
执政的最大本钱在依靠群众、最大危险在脱离群众。
这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坚持民生优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