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教材使用调查

大学生教材使用调查

看看国外教材的循环使用情况。

虽然主要是在中小学中实行,但也能为我们高校教材的循环利提供参考和借鉴。

据(hc360慧聪网印刷行业频道内容有删减)“课本循环使用”是否可行?而从国外来看,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教科书循环使用已经不是新鲜事,它们在旧课本回收、发放、保证卫生等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

澳大利亚:课本是公有财产,新入学的学生拿着老师给的书目和自己的借书卡,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期末归还,由下一届同学接着借阅。

要是觉得哪部分的内容好,需要长期留存,复印就是。

英国:教科书循环使用自觉自愿为了节约纸张、保护环境、降低教学成本,英国本身的教育体制为学校节约成本提供了条件,在教材使用上较为灵活,从而为教材的循环使用创造了条件。

德国:改革后的教科书循环方式为了避免浪费,保护环境,学校通过在校内设立图书室和不定期举行旧书交易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己不再使用的各种图书拿出来与其他学生交换。

这样既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又让部分有需要的学生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到所需课本。

美国:课本随桌椅一起编号在美国的许多学校里,课本是属于学校的财产,是随着课桌椅一起编号的,不属于学生。

正因为如此,循环使用课本的制度早已在美国各州得到推广。

目前中小学课本的平均使用寿命是5年多,有些州达到8年以上。

国外的经济发达,国民生活整体富裕,但人家却不嫌弃旧的教材(教材在使用中保护的也比较好),并且做到教材的循环使用,而且是全面实行的。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再看看我国中小学教材的循环使用情况。

先介绍一位人物与教材循环使用有关的人物。

王文胜,36岁,获嘉县冯庄镇固县小学教师。

省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研究课题组组长,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2005年央视“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和“2005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选。

8年来,为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他耗资数万,负债累累,足迹遍布14个省,进行了200多场演讲。

他孤独地行走在“环保中国”的边缘,自费宣传,举债演讲,呼吁循环使用教科书,从未退缩。

孤独的呐喊!36岁的王文胜已生出丝丝白发。

身材消瘦的他有点落魄,那副戴了5年的宽边近视镜框的裂缝用胶水粘着,3年前买的这双皮鞋补了十几次,这件穿了几年的上衣是他最好的衣服。

“钱都用到宣传教科书循环使用上了,哪还顾这些!”这是首位因宣传教科书循环使用而获得社会关注的人物。

来源:(中国纸业网2005-11-18 东方今报)青羊区此次开始的循环教材活动,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循环教材有所不同,是由政府埋单,学生免费使用,从而免去了学生每学期须缴纳的课本费。

由于青羊区内没有大学,全区的中小学生1日都开始正式使用循环教材。

来源:(全面实施教材循环使用李雯刘大江金山网2005-9-7)今年新学期,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50个小朋友拿到手的美术、音乐课本却是上个年级使用过的课本,而该校二年级、五年级的200多个孩子则每三人合用一套由学校提供的美术、音乐课本。

该校刚开始推行循环使用教材时,就迎来一片质疑声:“一本书才几元十几元钱,花这点钱我们不心疼。

”、“用别人的旧书,卫生吗?”、“语文书上做了那么多随堂笔记,没有旧课本,如何温故知新?”然而,学校答复:书本的消毒处理简单易行,卫生没问题;老师在教学时引导让学生日渐脱离对课本的极度依赖,逐渐改掉学生在书本上乱涂乱画的坏习惯;不搞一刀切,从部分课程、学生开始试点,以音乐、美术、体育三科切入。

来源:(中小学教材循环有望推广 2006-03-10 16:29:14 来源:新闻晚报作者:杨玉红)我国部分地区根据自身实际在中小学校开始实行教材循环使用,虽然在实施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这毕竟是在教材的循环使用上迈开了重要一步。

现在来看看部分高校为教材、参考资料的循环使用所做的有益尝试。

在武汉的一些高校的校园网上,课本和各类学习参考资料的交易信息密密麻麻,有出售的也有求购的。

大学生:我现在大四了,有些英语学习资料已经用不着了,扔了又可惜,于是就想把这些东西廉价卖给刚刚上大学的同学,也许他们用得着。

来源:(教材循环使用节约多央视国际2005年09月04日21:13) 在南京师范大学和其他几所高校,今年很流行“借”书上课。

所谓借书上课,就是低年级学生向高年级的学哥、学姐借旧的教材上课,使课本循环使用,一来预习课文时有所依照;二来可省下200多元的书本费;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节约有限的资源。

来源:(要让现在的学生“学”花钱?《江南时报》2005年10月22日第二版)安徽大学目前已经允许大三、大四的学生自主决定在不在学校购课本。

教务处贾海基处长介绍,全校每年本科生的教材码洋约500万元,实行新政策后,学生自行购买教材的量约有50万元,而这其中至少有10万元是同学们从学长那回购的二手教材。

来源:(高校教材循环使用蕴藏亿元节约空间新华网2005-09-06 10:31)今年开始,华东交通大学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上注明,学生教材费可自愿缴纳,自主购买。

同时,学校规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教材科订购教材还可享受九五折优惠。

新措施出台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学,就开始向高年级的同学借课本,或者到学校附近的旧书市场购买。

来源:(江西日报2005-8-31)虽然说也做了有益的尝试,比起外国和中国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的状况,我国高校在教材循环使用上步伐很缓慢,而且覆盖面比较小、循环使用的层次也比较低。

教材循环使用的意义循环使用旧教材明显好处:对国家和社会而言,节省了资源,不仅节约了纸张,还同时节约了木材、纯净水、煤炭等资源,从而有利于环保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家庭和学生而言,减少了开支,尤其是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而言,在大学学费普遍较高的情况下更显示出书本循环使用的价值。

对学生而言,可以藉此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爱护书籍的习惯,培养其珍惜资源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年级同学将自己用过的教材传给新生,蕴藉了“薪火相传”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学业的延续,更是一种风范的树立;而新生们从学兄学姐手里接过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做学问的记录,更重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节约意识。

这种无形的熏陶是其他宣传形式所不能达到的。

大学课本的循环使用实情高校教材循环使用未成气候的表现及原因教材循环使用,关键是要突破“观念瓶颈”,培育学生的环保和节约观念,养成爱惜教科书、不在教材上乱涂乱画的文明素养,虽然大学生从小也接受过诸如环保和节约的知识,但从学校、社会到家庭都没有真正的持续地践行过,这严重挫伤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而大学可以说是实践环保和节约最后一个系统教育的门槛了;所以,这更需要勇气和毅力!就看高校是否愿意承担这样的艰巨工程了!同时需要制度和法律跟进,立法规定教科书循环的程序,保证教材回收、发放、卫生、消毒等诸多环节的工作到位。

高校教材循环使用的最大阻力在于这种作法必将牵动多方利益。

众所周知。

每年全国的教材用量特别大,这对出版社来说蕴藏着巨大的利润。

事实上,现在出版社靠教材吃饭的现象很普遍,如果推行教材重复利用,那无疑动了出版社生存之本,出版社肯定不会愿意。

对学校来说,教材涉及的利润虽然不多,但也是公开的秘密。

而且,学校还需要花费人力做这件事,这对他们来说,积极性也不一定高。

现在社会不是在倡导教材出版微利原则吗?试想,如果高校就真的实施教材的循环使用,那么出版商就一定非要采取威胁高校的手段吗?难道就不会从自身的问题开始着手改革吗?中国的出版业也不至于如此不济吧?毕竟现在是市场经济、毕竟现在是开放的市场。

在这里关键还是看高校的勇气和胆量。

高校的教科书循环使用都还没有统一组织的引导,基本通过民间“二手书交易”进行,即使学生愿意捐赠自己使用过的教材,高校也没有提供统一的捐赠平台,循环使用的课本占教科书使用总数的比例还很小,捐赠出去的也不多;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在教材循环使用上没有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从而影响了学生作为主体性地位的积极性发挥;也就是说在高校教材循环使用上,首先应该由高校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继而调动学生主体地位的积极性。

高校主导性的发挥是基于高校办学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这样才能从组织上、从制度上解决高校的教材循环使用问题。

教学、教材的不稳定也是一个原因。

这是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作为高校这又是完全可以克服的问题,因为高校多数已实现多媒体教学,即使是教材作了部分修改,只要更换新版课件即可,再说高校学生听课多是以记笔记为主,所以对课本的要求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国外教材(多指中小学)的使用寿命一般是5年,至少能被8位学生使用,高校的教材由于要和实践接轨,多数和实践接跪的教材基本上处于不断的修订中(周期两年或更短),但是,高校的多媒体教学及课件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使教材使用4—5年是完全可行的,而一些经典教材的使用寿命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这为教材的循环利用提供了物质条件。

高校教材循环使用的可实施性事实上,我国中小学和国外课本的循环使用经验以及我国部分高校教材循环使用的有益尝试都为我们更好地实施教材循环使用提供了好的借鉴,这些形式上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的表现可以作为我们制定教材循环使用政策、标准的依据,而政策、标准的制定又是教材循环使用顺利进行的保证。

高校教材循环使用比起中小学更有其灵活性,高校都有图书馆,结合教材的循环使用,可以组建大图书馆模式,所谓大图书馆模式,我的设想就是指图书馆在储藏图书资料、正常发挥其传统功能的同时,为适应教材循环使用而在一定时期(寒暑假)内储藏超过正常容量的书籍。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书籍就是教材,而寒暑假是为了教材在使用者手中的过度阶段。

这是我提供高校教材循环使用方案的一个环节。

推循环利用的好处:减少资源浪费,从实际行为中培养节俭的好习惯。

弊:造成一些学科的信息更新慢,不能与时俱进。

尤其是信息技术、科学的科目的有关知识更新很快。

那样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滞后。

中外大学教材差异研究周嘉硕,杨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差异中,以美国为例,大学强调自由化和多元化,多采取以学为中心的建构性教学模式,或者教与学并重的双主型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我国的大学教育主要遵循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刺激,即理解,消化,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虽然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从编撰原则和创作风格上看,国外的大学教材有以下特征,1,多元化视角,2.国际化视角,3.密切联系实际,4.遵循学习和认知规律。

从语言风格上看国外教材大多活泼生动,个性特征也比较明显。

而国内的教材大多拘泥主流思想,形式较为单一:逻辑结构大多是从学科体系出发,遵循固定的章节体例模式,体系连贯严密,思想鲜有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