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研究栽培法 农学系

作物研究栽培法 农学系

一、名词解释5*41准确度:试验中所得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2精确度:是指在测定值中所得数值重复性的大小,它能反映偶然误差的程度。

3 叶片开张角:是茎杆与叶耳至叶尖联线的夹角4透光率(T):某一叶层处的光强和群体冠层顶部自然光强的比值。

(用百分比表示)5 比叶重。

生长分析用于作物群体生长的指标:主要阐述经济产量的积累状况6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就是作物所贮存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7光能转换率:光合产物中所贮存的化学能占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能的百分比(Ec)。

二、填空20*21、三类(1)作物研究的经验方法(观察、测量、实验方法等)(2)作物研究的理性思维法(逻辑、数学、统计方法等)(3)作物科学理论的评价方法。

2、作物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①提出科学问题;②获取科学事实;③提出科学假设(设想);④验证假说;⑤形成理论;⑥检验和评价理论。

3、科学的取材和充分的试验材料的准备,是最终获得可靠的、真实的、正确的研究结果的保证。

5、变异系数:一个样本的标准差占该样本平均数的百分率。

用CV表示6、抽样的方法:大致可分为随机抽样、典型抽样和顺序抽样。

7、随机抽样又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两级或多级抽样。

8、典型抽样:按研究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从总体内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个体)或单位群,以代表总体的绝大多数。

在大容量里选取少部分个体时采用。

9、倒三叶:指从上往下的第三片叶子。

10、器官样品的保存:(1)保湿保存。

测鲜重;(2)光下保存。

测光指标、蒸腾速率;(3)黑暗保存。

测叶绿素、生长素;(4)低温保存。

测叶绿素、提取DNA。

长时间保存用蜡封口。

11、样品的干燥处理:(1)风干;(2)烘干。

在105℃下杀青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再把温度调到70~80℃下烘一到两天。

烘干后放入干燥器里。

12、根系研究的方法:(1)根箱观测法;(2)挖根冲洗法;(3)气培法又叫雾培法;(4)塑料管土柱法;(5)网袋法;(6)三维坐标容器法;(7)同位素示踪法。

①根部标记法;②植株地上部标记法;③放射自显影法;④中子照相法。

13、叶龄:就是用主茎上出现的叶片数目来表示植株的年龄。

14、作物叶龄指标的测算法:(1)叶片记数法。

L = n–(2+i) L-所求各分蘖的叶龄,n-已知主茎叶龄(叶片数),2-为分蘖的基数,i-代表所求各级分蘖出生的叶位。

n-2≥1才能看到分蘖,n至少为3片叶才能长出分蘖。

;(2)叶脉记数法。

叶脉为R,则叶龄为R-2;(3)叶龄指数。

(展开叶片数与主茎总叶片数的百分比);(4)叶龄余数。

15、水稻穗分化:①苞分化期;②一次枝梗分化期;③二次枝梗分化期;④颖花分化期;⑤雌雄蕊分化期;⑥花粉母细胞形成期;⑦减数分裂期;⑧花粉充实完成期。

16、双龄叶: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上下两叶叶枕长时间重叠的现象。

叶枕距:稻株上下两叶叶枕之间的距离。

17、叶耳间距的应用:从顶颖花开始减数分裂至全穗结束减数分裂,其叶耳间距的总幅度为-11~12cm.18、株高构成指数(I):为任何一节间长度与该节间加其下节间长度之和的比值。

I为0.4~0.7,平均值为0.618,以I与0.5的大小来比较。

19、五种小麦类型:(1)基本型;(2)偏高型;(3)高水平型;(4)偏低型;(5)低水平型。

20、作物叶面积的测定方法:(1)叶形纸称重法;(2)鲜样称重法和干样称重法;(3)长宽系数法(S=长*宽*K);(4)回归方程法;(5)叶面积仪法。

21、叶形纸称重法适用于:叶形不规则但平整的叶片。

(1)坐标纸面积重量比a=S/G;(2)绘叶形;(3)剪取长方形重W1,剪取叶形纸重W2。

校正系数K = W2/ W1;(4)计算叶面积S = a * W2/株数。

22、叶形纸称重法:缺点①浪费纸张;②只能对叶片进行离体测定;③对纸张的要求高,画叶形必须准确。

23、几何图形法测定校正系数:叶面积=梯形+长方形+抛物形=(上底+下底)*高/2+里宽*中长+2/3底*高下底= 里宽=底24、作物群体的光合规模往往用叶片的面积来表示。

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土地面积25、光合势: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总共有多少平方米的叶面积在进行物质生产。

单位是平方米.天26、叶片基角:叶片平直部分与茎杆的夹角;开张度:茎杆与叶耳到叶尖连线的夹角。

弯曲度:开张角与叶片基角的差值;仰角:水平面与叶片平直面的夹角。

(90-开张角)27、叶向值LOV = A*(Ls/Lt)/n多项之和叶向值> 45度,直立性好式中: A—叶片仰角, Ls—基尖距, Lt—叶片长度, n—测定叶片数28、作物群体内光强分布:从上向下,随叶层F(叶面积指数)的增加按负指数的关系减少。

29、消光系数(K):作物群体在垂直方向上,从上到下,光强衰减程度。

e = 2.7182830、作物群体结构的测定:(1)大田切片法;(2)三维切片法31、初级生产:作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方式;现存量或生物量:某一地点、某一时期生存的植物体重量;作物的生产力(潜在生产力):作物形成有机物质的最大能力。

现实生产力:实际得到的最高产量。

一般上产力:一般的平均产量。

32、生长的S型曲线:缓慢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减缓期、衰退期。

33、作物籽粒产量的影响因素:灌浆强度和灌浆时间。

34、灌浆持续期:从开花至达到最大籽粒的日数。

灌浆速度:单位时间内进入籽粒中的营养物质量。

粒草干重:一粒种子充实所占有光合产物的数量。

粒草干重=茎叶干重/对应籽粒数饱和指数=干种子体积/发育种子最大体积35、生物产量:整个植株的干物质重量。

经济产量:有经济价值的主要产品数量。

36、经济器官的干重(Y) Y = b * ( x – a )b—常数,即单位株重增加的穗重; x—单株总干重 ; a—临时株重37、经济系数(Kz):穗重与株重的比 Kz = Y / x = b * ( x – a ) / x38、能量转化效率:一般取中间值,用22%进行应用估算,也有按15%计算的。

三、简答5*81、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方法主要哪几种?答:(一)生物观察法。

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收集科学事实、直接获取自然信息的基本途径。

(二)生长解析法。

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产量和因经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植物发育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生长分析法。

(三)发育研究法。

侧重发育器官的观察。

(四)生理生化法。

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源、库、流等方面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利用物质测定、生物统计等方法进行作物生长发育分析。

(五)模拟模型与专家系统法。

生物数学兴起后,采用数学方法解释和推论作物生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由此产生了模拟模型等方法,还利用电子计算机预测作物的生长量和产量。

2、什么是作物生长分析?主要用于植株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指标有哪些? 答: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产量和因经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植物发育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生长分析法。

生长分析用于植株个体的指标:(1)相对和绝对生长率;(2)单位叶光合速率或净同化率;(3)叶面积比率;(4)比叶面积;(5)比叶重。

生长分析用于作物群体生长的指标:(1)叶面积持续期;(2)光合势;(3)总生物量的作物生长率和经济产量;(4)净同化率;(5)收获指数。

3、什么是作物的株高整齐度和株高构成指数?他们计算公式是怎样表示的? 答:株高整齐度可用株高变异系数的倒数来表示。

变异系数是表示变数的离散程度的相对数值;整齐度 用变异系数的倒数来度量,则表示变数的集中趋势。

作物的性状愈整齐,产量愈高。

式中:X :株高的实测;X 平均:株高的平均值;n :测定样本数;S :株高的标准差;C .V .:变异系数。

小麦茎秆上下节间长度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株高构成指数。

株高构成指数:Ⅰn 为任一节间长度与该节间加其下节间长度之和的比值。

;L L L I 21L +=;1)(n n n n L L L I ++=1-n )(..122∑∑-==-X X X V C S X 整齐度=设株高为L ,Ln 为第n 节间长度,n 为自上而下的节位,则可按上式分别求得株高的 ⅠL 值和各节间相应的Ⅰn 值。

4、关于作物叶面积指标有哪些测定方法?他们有什么优缺点?答:(一)叶形纸称重法。

优缺点:不受叶片短时失水的影响只能进行离体测定。

(二)鲜样称重法和干样称重法。

优缺点:适宜于叶形不规则曲折不平展的叶片,如棉花、番茄。

局限:鲜样称重法受叶片失水的影响只能进行离体测定。

(三)长 宽系数法。

测定优点:不需剪叶,测定方法简便,能对田间活体植株进行连续测定;适宜叶型 :平展而规则的叶片可用长宽系数法,如禾谷类和豆类叶片。

(四)回归方程法。

适宜叶型:不仅适用于规则形叶片,也适用于不规则形叶片;测定优点:工作快速方便、准确高效,便于进行非离体的田间测定。

(五)叶面积仪测定法。

测定优点:工作快速方便、准确高效,可进行非离体的田间测定。

5、简述作物植株体烘干重的测定过程?答:新鲜材料应先在105℃下烘干0.5~2小时(杀青),使酶失活,防止样品成分的变化。

然后降温至70~80℃下烘干1~2天。

需测定籽粒中蛋白质、脂肪烘干在50~60 ℃下,最好用鼓风干燥箱,将样品平铺,以加速干燥。

6、叶面积指数如何计算?答: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 )就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有多少倍的叶面积, 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土地面积 。

测定:单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内的株数,计算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计算公式:)m 面积积测定测定的株数).m 10000(cm )(cm 叶面积 平均2222土地单株-)7.666).m 10000(cm )(cm 叶面积平均2222m (一亩地实有株数单株⨯-7、叶片光合势和叶面积持续时间是如何计算和表达的?答:光合势: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在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总共多大的叶面积,按其功能折算成为“工作日”。

它是叶面积与叶片工作持续日数的乘积,其单位是“米2·日叶面积持续时间:是表示叶面积及其持续时间的指标。

测定不同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即可计算出光合势和叶面积持续时间。

测定方法:(1)测定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株数;(2)测定单株叶面积;(3)计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平方米);(4)计算光合势;光合势 = 前次叶面积+后次叶面积(㎡)×持续时间2(5)计算叶面积持续时间两次的叶面积指数和时间间隔就可以计算叶面积持续时间。

叶面积持续时间(d) D2-1=( L1+L2 )×(t2- t1)28、简述叶片基角、张开角、弯曲角、叶仰角、叶向值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答:1.叶片基角(叶倾角、着生角):叶片基角即叶基角,它是茎杆和叶片平直部分的夹角,即图中的角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