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冶金行业)鞍山钢铁集团矿业公司风水沟尾矿库扩容项目环境影响报

2020年(冶金行业)鞍山钢铁集团矿业公司风水沟尾矿库扩容项目环境影响报

(冶金行业)鞍山钢铁集团矿业公司风水沟尾矿库扩容项目环境影响报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风水沟尾矿库扩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五月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风水沟尾矿库扩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介1 项目背景与评价内容1.1评价工作背景风水沟尾矿库位于鞍山市东南,距市区13km,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在齐大山地区唯一的尾矿贮存设施,目前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调军台和鞍千三家选矿厂的尾矿通过管道排入风水沟尾矿库之中,澄清后的水通过尾矿库回水塔和管道返回到各选厂使用。

风水沟尾矿库东西长4.5km,南北宽2.5km,总汇水面积7.828km2,140m 标高(原设计最终标高)的有效库容为1.68亿m3,截止到2009年已累计排入尾矿砂1.06亿m3,还剩余有效库容0.62亿m3。

按该库目前每年尾矿入库体积1409万m3计算,剩余库容还可服务4.4年,所以不论是风水沟尾矿库扩建还是另选库址新建尾矿库,项目的启动都已迫在眉睫。

根据以往工作成果,经过大量调查、分析研究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鞍钢矿业公司新的尾矿库建设方案拟采用风水沟尾矿库排岩筑坝方法增高到200m的扩容方案:初期工程主坝采用上游法加高到160m,副坝相应加高;二期工程在原160m主坝外侧新建透水废石碾压主坝,并加高到200m,副坝相应加高。

经扩容后风水沟尾矿库有效库容增加至5.39亿m3。

可容纳三大选厂排放尾矿30年的需要。

风水沟尾矿库扩容工程共需征地181万m2。

其中副坝征地103万m2,工程总投资452672万元。

主坝78万m2征地指标及费用已包含在齐矿二期矿建工程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2010年3月,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委托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风水沟尾矿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在现场踏勘基础上收集有关资料,开展了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公众参与调查等工作,委托监测部门开展了环境现状监测。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汇集、分析,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报送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1.2 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等级确定1.2.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风水沟尾矿库扩容工程主要影响因素详见表1-1。

表1-1 拟建工程环境影响因素识别1.2.2 评价因子的确定根据环境影响因素、污染物特征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因子见表1-2。

表1-2 评价因子确定1.3 评价时段、内容与评价重点1.3.1 评价时段本尾矿库扩容工程环评时段分为施工期(基建期)、运营期及退役期3个阶段。

其中运营期又分为近期(2011-2015)和远期(2016-2020)两个时段;分析预测情景分别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实施后的状况;对应基准年分别为2015年和2020年,与“鞍钢老区铁矿山改扩建规划项目”时段一致。

1.3.2 评价内容扩容工程内容包括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

围绕主体的坝体工程(一期160m 坝高、二期200m坝高)扩大征地范围、设置管线、回水塔、监测等配套设施构成。

评价在对现有工程进行调查分析基础上,重点对一、二期扩容工程进行评价。

尾矿库外围相关工程主要考虑与尾矿库相关的选矿厂,相关内容主要考虑尾矿输送环节和用水、回水环节。

1.3.3 评价重点根据尾矿库工程内容、运行现状、库容等级与库区环境特征,确定评价重点内容为:环境风险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4 评价等级确定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并根据项目的排污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1.4.1 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拟建工程对生态影响的范围小于20km2,拟建区域无敏感的生态因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中的规定,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4.2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对本项目污染源初步分析,确定本次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1.4.3 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拟建尾矿库扩容工程除坝下渗水外,尾矿水在库区澄清后循环回用于选矿厂,正常生产状态不外排,在事故及暴雨期间排水保持坝体稳定。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的有关规定,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及确定依据见表1-3。

表1-3 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确定根据表中判定,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1.4.4 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参照《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610-2011)的规定,本项目为III类建设项目,其等级划分及确定依据见表1-4。

表1-4 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确定根据表中判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二级。

1.4.5 噪声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8中的规定,确定本项目的噪声评价等级为三级。

振动无评价导则,依据设备产生振动的情况对附近环境敏感点进行简要分析。

1.4.6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参照国家环保部《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及其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扩容后风水沟尾矿库仍为一般风险源,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1.5 评价范围与环境保护目标1.5.1 评价范围根据本项目特点及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结合现场调查,确定本次评价范围见表1-5。

图1-1,图1-2。

表1-5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图1-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范围图1-2 地表水系分布与水环境功能区划1.5.2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6。

表1-6 评价区内主要环境敏感点及保护目标一览表2风水沟尾矿库工程现状2.1现状尾矿库境界及运营历史2.1.1尾矿库周边环境库区四周山麓环抱,三面环山,利用山体高度自然形成库边界标高110-150m,谷地底标高从56m至106m,呈封闭性非常好的狭长谷地,约1/100坡度向西倾斜,库底平坦开阔。

沟谷纵坡降1%,坡面有松散堆积物,沟谷内有坡洪积物。

库区西北侧200m处为齐大山铁矿排土场,东面为千山支脉的山体,尾矿坝南侧为风水沟村,东侧为辽阳县兰家镇马家新村。

2.1.2尾矿库建设运营回顾风水沟尾矿库于1992年开工建设,1996年建成交付使用。

设计尾矿坝由初期坝、副坝和尾砂坝堆积坝三部分组成。

尾矿初期坝高21.0m,尾砂堆积坝高64.0m,原设计总坝高85.0m。

库区东西长4.5km,南北宽2.5km,总汇水面积7.828km2。

初期坝为透水堆石坝,采用块石筑坝,坝顶标高76.00m,顶宽4.0m,坝长505.0m,坝中心高度21.0m,坝内外坡比均为1:2.0。

坝外坡在标高66.00m处设一3.0m宽的马道,坝上游坡内设有斜卧返滤层。

前后坡及坝面块石铺砌。

目前初期坝运行状态良好。

后期坝采用尾砂上游法筑坝。

尾砂坝设计坡比为1:5.0,沉积坡1:100。

为防雨水冲蚀尾砂坝外坡,铺盖0.3m厚的废石护坡。

尾矿坝每增高20m设宽5m一级马道。

为监测尾矿坝的安全,在尾矿坝设置变形观测标点,横梁式固结观测管及测压管式孔防水压力计同时观测浸润线。

现状尾矿库设计最终堆积标高为140.00m,总库容量22800×104m3。

目前尾矿坝标高已升至128.40m标高(2009年)。

110m标高分水岭在五处豁口处筑副坝。

2.1.3 尾矿库生产设施2.1.3.1尾矿坝尾矿坝是尾矿库主体设施,由初期坝、副坝和尾砂坝堆积坝三部分组成。

2.1.3.2尾矿输送及放矿齐大山选矿厂输送管长度10km,压力扬送,双管线敷设,输送管管径800mm;调军台选矿厂输送管距离9.5km,输送管径500mm。

运行以来基本上没有跑冒漏尾矿浆的现象。

2.1.3.3尾矿库回水与排水泄洪系统两选矿厂分别同时回水, 尾矿回水做到了尽量回收重复利用。

齐大山选矿厂回水管径700mm,调军台选矿厂回水管径500mm,均为钢管,能保证正常的回水量。

库内排水采用右岸回水隧洞方案,隧洞为圆形直径2m,全长2848m,底坡1/1000-5/1000,隧洞按承压回水设计。

洞口设闸门视一座,内安装Φ1000阀门三个,二个泄洪至消力池,一个与周家沟尾矿库Φ700回水管线相接向选厂回水。

当尾矿坝达140m标高时共建窗口式溢流塔(排水井)三座,井径4.0m。

1号排水井井高37.75m,2号排水井井高24.75m,3号井井高31.90m。

每层窗口12孔,孔径300mm×350mm。

雨季时尾矿库内的雨洪水和尾矿澄清水经排水井、排水管、排水洞排至库外。

最大汇流量为10.5m3/s。

至2009年,1号排水井服务期满,2号排水井尚余2.5m,已接近服务年限,3号排水井即将投入使用。

库内干滩长度在1000m左右。

坝后坡表面平整,初期坝渗出水清澈,通过观测坝内浸润线处在低位运行,工况正常。

库内排水设施、尾矿输送设施、尾矿回水设施工况正常。

2.1.3.4尾矿库排渗原设计排渗设施有盲沟三条。

排渗效果正常,坝内浸润线位置较为正常。

在尾矿坝下设指状排渗盲沟与初期坝相连,待尾矿坝沉积滩宽度达到相应平行坝轴线盲沟位置后,再于尾矿坝打竖井与盲沟连通,使孔隙水排入井内再经盲沟和初期坝排向下游。

2.1.3.5观测监测系统2002年坝外坡建设观测井15眼,1-5期子坝上3眼,井深15.0m,目前没有存水。

在库内干滩上与坝轴线平行的指状盲沟上打排渗井,以降低坝内浸润线。

坝体及库区排渗状况较为正常。

1998年在坝上设置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观测点,水平位移和垂沉位移各标点无明显变化。

每年要对尾矿坝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两次,共观测19次,没有大的变化。

尾矿库基本特性见表2-1。

表2-1 风水沟尾矿库基本特性表(2008年)2.2 现状环境问题与污染源分析2.2.1扬尘风水沟尾矿库为二等库,库内干滩较长(1000m),干尾矿面积较大,大风干燥天气尾砂扬尘较大。

若采取防尘措施不力或缺少防护措施,易形成扬尘污染。

2.2.2 排水雨洪期间尾矿库为保证安全在一定水位会集中泄洪,排放大量洪水。

各选厂至尾矿库管线及输浆系统的跑冒矿浆及事故排放是尾矿库生产环节的相关排污因素。

正常生产期间尾矿库坝下渗水约499.5×104m3,外排水汇入南沙河北支流,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尾矿库的运营中对库区及周边地下水产生补给,形成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2.3 尾矿库环保措施现状运营状况2.3.1环境风险与安全生产管理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选矿厂尾矿库为正常库,按照安全生产要求及时进行安全评价,地质灾害评价。

从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至齐大山选矿厂、尾矿库值班人员,形成了应急响应体制,制定了较为齐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