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一、选择题。
1.下列四项中不属于区域发展政策的是()①区域产业政策②区域经济政策③区域组织政策④区域调控政策2.以高技术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也称()①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时期②资金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时期③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时期④知识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时期3.在石油资源上兴起的工业区是()①西里西亚工业区②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③伯明翰工业区④伏尔加河工业区4.下列不属于资金密集型工业的是()①飞机制造业②汽车工业③冶金工业④电子组装业5. 在辽宁省瓦房店市建立纺织厂主要是考虑人口的()①城乡结构②性别结构③年龄结构④文化结构6. 下列城市不是在石油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①大庆②克拉玛依③焦作④阿伯丁7.下列城市不是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①晋城②伯明翰③抚顺④阿伯丁8.下列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是:()①包装业②冶金工业③食品工业④电子组装业9.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①地热能②土壤③地下水④植物资源10.对于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应采取的原则是()①最大限度开发利用的原则②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原则③永续利用、加快更新的原则④有水快流的原则11.现代产业的生产向()方向发展。
①综合化、大型化②综合化、国际化③小型化、分散化④集团化、国际化12.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布局受()约束较大。
①资源的数量②劳动力的素质①强烈的季节性②连续性和周期性③地域性④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14.农作物的生活界限一般是()①0℃—35℃② -10℃—35℃③0℃—40℃④-10℃—40℃15.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特别积极影响的温度是()①最高温度②最低温度③有效温度④活动温度16.评定地区喜温作物生长期长短和热量多少的指标是()①10℃② 0℃③ 20℃④15℃17.能评定地区农事季节和热量多少的指标是()①10℃②15℃③20℃④0℃18.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期和所要求的热量指标是()①20℃②15℃③10℃④0℃19.下列作物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是()①水稻玉米豌豆②大豆高粱谷子③棉花油菜亚麻④小麦玉米大豆2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①甘蔗小麦大麦②燕麦油菜谷子③亚麻洋葱菠菜④棉花玉米大豆21.各种不同部门、行业的工业企业对水资源要求,特别是耗能需求有很大差异,下列工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求接近优质水源的是()1有机化工 2造纸 3制药 4食品加工 5 仪器 6人造纤维 7机械 8皮革①1、2、4 ②2、5、6③2、3、6 ④ 3、7、822. 下列不属于工业枢纽的城市是()①东京②青岛③鲁尔④巴黎23. 就下列情况进行工业布局,工业不适合选在原料地的是()①非遍在的纯原料②原料指数小于1的原料③非遍在的粗原料④两种原料均为非遍在的纯原料24. 就下列情况进行工业布局,只能选在市场的是()①原料指数大于1的原料②非遍在的纯原料③非遍在的粗原料④遍在可取的原料25.最早将第三产业划分为三大部门的科学家是()①费希尔②科林·克拉克③大卫·李嘉图④贝蒂尔·俄林26.在我国,自来水划归为()①第一产业②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④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均可②在发达国家呈上升趋势③在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④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呈下降趋势28.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修建在()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29.一箱急救药品,需要从天津运往广州,应选择的最佳运输方式是()①航空运输②铁路运输③公路运输④水运运输30.反映城市规模有许多指标,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①城市工业总产值②城市用地规模③城市人口规模④城市经济规模31.我国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①《史记》②《尚书》③《山海经》④《汉书》32.下列经济协作区属于省(区)际间的经济协作区的是()①珠江三角洲经济区②东北经济区③川西经济区④南京经济区33.在下列各种运输方式中,连续性最好的运输方式是()①铁路运输②水运运输③公路运输④航空运输34.最早拥有现代管道运输的国家是()①法国②日本③德国④美国35.城市的产业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产品有了剩余。
另一个条件是()①工业迅速发展②城市地域迅速扩大③农业劳动力剩余④城市第三产业规模扩大36.下列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基本特性描述的是()①战略性②地域性③实用性④综合性37.区域规划的核心部分是()①资源开发利用②产业布局③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④重大项目建设38.联合国对大城市经济圈的定义是指城市总人口在()人以上的大城市及其所覆盖的区域。
①500万②800万③900万④1000万39.在经济地图上,能用符号法表示的事物是()①人口移动②工农业总产值③人口密度④车站码头40.运网的连接率β是测量运网功能的一种度量指标.下图为一交通图,则其β指标为()①1.0 ②1.2 ③1.4 ④1.641.下图可表示城市化进程一般规律的图为()①②42.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①第一产业发达程度②第二产业发达程度③第三产业发达程度④工业化程度43.近几十年来,世界城市的发展呈现出()①全世界城市发展进程加速,其中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②全世界城市发展进程加速,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发达国家③全世界城市发展进程渐缓,其中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④全世界城市发展进程渐缓,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发达国家44.商贸中心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①商品生产发展水平②产业布局③人口密度④交通运输地理位置二、判断题(对、错均需要说明理由)。
1.主导产业是未来的、潜在的支柱产业。
2.科学的选择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支柱产业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点所在。
3.从静态上看,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技术层次和各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都顺向递增。
4.动态看,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存在发展中的替代现象。
5.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的核心和关键是合理选择主导产业。
6.一种产业是否能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就要看该产业所拥有的综合绝对优势。
7.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主导产业进行研究时,净产值率可以作为一个指标,净产值率是指总产出与总投入之比。
8.区域性是自然资源的最基本属性,也是其区别于自然条件的根本标志。
9.农业生产、采掘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顺次减少。
10.我国汽车城长春的纺织厂的布局是出于对人口性别结构的考虑。
11.采掘业、原材料工业、电子组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
12.土地、阳光对于农业、工业来说属于自然资源。
13.如果技术进步是咸水淡化成本大大降低,则海水将会成为自然资源。
14. 土壤和化石燃料属于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15. 地下水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16.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不是产业布局的充分条件,而是前提条件。
17.位置、交通、信息条件直接影响第一产业和采掘业的布局。
18.自然资源是自然条件中的一部分。
19.由于技术进步,现代产业经营向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
20. 当温度超过作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以后,光合作用率下降,呼吸率仍然增加。
21.作物的生活界限一般是-10℃—35℃,最高到40℃22.坡度的大小是决定水土流失强度的主要因素23.钢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24.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25. 机械工业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26. 矿产资源是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
27. 矿产资源的可采出量与储量工业储量之比称回采率,目前我国矿山的回采率一般为50%—60%,损失率为40%—50%。
28. 地质部门在计算矿产储量时,把矿产的工业品位作为工业生产发展和工业布局规划的依据。
29.韦伯在考察运费与工资对工业区位影响时指出,所需运费的原料和成品的总重量越大,越不容易被工资低廉地区所吸引。
30.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认为,劳工成本指数越小则该种产品的生产就越容易被工资低廉的地区所吸引。
32交通运输业的运输产品是以t·km或人·km表示,它可以脱离生产过程而独立存在。
33.冶金、制糖、水泥等工业,一般布局于原料产地。
34.铁路运输成本最低。
35.对流运输是一种不合理运输。
36工业化是现代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37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仍然处于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阶段。
38李特尔在《法意》一书中,用气候条件来解释人类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各个民族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39劳动地域分工学说是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
40经济区和行政区是一回事。
41.自然资源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42.中心地理论在城市区位理论方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还是存在着若干不太完善之处。
44.区域发展战略方针是对实现某种发展战略而应采取的发展道路的理论概括。
45.城市经济区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中心城市的规模及对周围地区的吸引程度。
46.城市体系是在城市的向心增长(集聚)作用下逐步形成的。
47.城市职能可分为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
凡是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职能为基本职能。
48.当前,大城市规模继续扩张,出现了地域上连片的大城市群或大城市地带。
49.城市间相互作用量的大小取决于城市间物质流、能量流、人员流及技术信息流的大小,流量越大,相互作用量则越小。
三、填空。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和的相互关系,研究和演变规律的科学。
2.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和。
3.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心问题是。
4.从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看,工业化大致经历的三个时期分别是、、。
5.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是、和。
6.世界各国产业分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和以及按进行的分类,就研究产业结构而言,一般多使用及。
7.三次产业分类法又被称为“”,和被视为这一分类法的创始人。
8.国际上通行的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的分类方法为,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为了统一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制定的。
9.布代维尔划分的经济空间类型是、、。
10.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变化是产业布局演变的根本原因。
11.合理选择是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的核心和关键。
14.我国选择主导产业的主要指标是、、、。
15.影响、制约产业布局的条件、因素很多,按其自身特点将这些条件、因素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和。
16.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大体有两种趋势:的趋势和的趋势。
17.根据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能,可将自然资源分为、、三大类。
18.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和。
其中,是自然资源的最基本属性。
19.人口的结构包括、、、等。
20. 农业布局研究的基本内容是、、。
21. 农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有、、近代农业和。
22.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自然条件主要有、、、、等方面。
23. 常用来衡量多数农作物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