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包括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
2、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
3、跨国公司:是指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4、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5、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6、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互相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7、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运输条件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地安置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经济效果的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
8、产业集群: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
9、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10、经济区域化:是地理上相近的国家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经济组织,其具体机制是宏观上的国家对自己经济利益的保护。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费市场状况,如消费者的数量、收入、人口构成和生活方式等;二是购物空间的接近性,一般指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三是零售业间的竞争状况,即在市场区域中同行业竞争者的数量以及发展水平等。
四是地价,地价是制约零售业区位选择得重要因素。
2、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答:首先,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其次,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再次,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第四,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五,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最后,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3、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一)技术创新引入产品、产业的更替技术创新引入产品、产业的更替,使得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和发展壮大,部分原有产业的地位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更新。
(二)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技术创新对消费需求变动的引导,改变了区域的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对生产产生导向作用,促进区域进行产业发展的调整,进而引起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对商业贸易产生指示作用,引起区域贸易结构的变化。
(三)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影响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
其一,技术创新直接引起产生方法、经营与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等的变革,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经济运行规则等的变化。
其二,技术创新会直接或间接改变人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这些方面的变化就改变了人们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利益分配、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的认识和行为。
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上述变化,就促成了区域的制度创新。
(四)技术创新增强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相对减少实体性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共识。
4、经济地域综合体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第一、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主体是专业化生产部门及其相关的综合发展部门。
第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专业化生产部门是建立在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的。
第三、经济地域综合体内不仅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还要发展完善的为区域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计划地建设而成的。
5、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答:1. 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增强了各个区域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其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客观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
再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将引起资源和要素在高投资收益和机会的诱导下,从欠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
2.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总体而言,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势必引起区域之间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随之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缩小,区域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异也随之缩小。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人口区际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直接或间接地助长了地方主义的流行。
首先,区域经济差异的长期存在和扩大,会引起区域之间人们心理上的对立。
其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增强了各区域的利益保护意识,容易失去解决问题的公正立场,侵犯其他区域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保护本区域的利益。
再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各区域倾向于增大和保护本区域的利益,地方独立性增强。
6、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有哪些?答:第一,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
第二,促成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
第三,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第四,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
第五,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
第六,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注重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7、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
8、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有哪些影响?答:(1)引发同类产业的企业向集群所在地的区位集聚,同时与集群相关的资源也会流向此集群,形成极化空间格局;(2)导致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化,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式不平衡发展格局;(3)城市发展对产业集群的依赖性,使产业集群的发展影响到区域开发区成败、空间布局重心转换、整体发展实力;(4)产业集群对发展中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具有特别的意义。
9、经济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经济区的基本特征: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对外联系的开放性;组合上的层次性。
10、区域管制具有哪些特点?答:其一,区域管制是要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单纯政府上下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其二,区域管制是要通过协商的形式,解决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协调好区域发展中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其三,区域管制需要建立一套多中心、分散化、独立与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
三、论述题1、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什么特点?它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特点:一、广泛性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涉及众多方面,这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资本和金融、技术、贸易和产业联系、产业结构和企业家能力、就业、依赖和经济扭曲。
二、层次性根据与投资企业的关系,这种影响可有直接和间接之分。
投资企业本身对投资地带来的影响为直接影响。
凡通过与投资企业联系而产生的影响为间接影响。
间接影响还可以依据所通过的中间机构的多少来分层。
三、区域性跨国投资常集中于某些区位上。
如主要经济中心,尤其是全国首都和地方中心城市、沿海发达区、国家扶植发展区、经济特区等。
四、多面性跨国公司投资为区域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容置疑。
但是,不可避免地为区域带来负面影响。
以就业影响为例,由于外资企业的建立,也会取代一些原应由当地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
五、差异性首先,不同源地的跨国公司可具有不同的区域格局。
其次,公司规模、投资战略、所属产业部门所带来的影响的差别也很明显。
最后,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跨国投资易于扩散其影响,而在不发达地区,这种影响扩散十分有限。
六、时间性跨国投资的区域影响程度,随着投资企业建立的时间而发生变化。
一般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投资企业可进一步扩大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投资企业的区位,随着时间而变化,随着区位的变化必带来区域影响范围的扩大。
以上六个特点为前述理论分析的具体化。
广泛性来自于跨国投资企业的错综复杂联系,层次性与生产链有关,区域性和差异性为区域系统(区域条件)与生产系统、组织系统相互迭置的产物,多面性则是跨过公司与区域目标利益不一致而又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个跨国公司发展的快慢、经济实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全球相关资源占有的份额及开发利用程度。
跨国公司打破国与国的限制,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提供最大效益的资源。
跨国公司有力推动了科技研发应用,促进现代生产力的发展。
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科学技术在各国间的交流合作,是为了适应激烈的经济竞争的需要。
跨国公司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不仅制定实施面对全球的科技发展战略,而且建立了庞大的科研体系。
由于高新技术开发难度大,往往一家跨国公司难以完成,促进几家跨国公司开展合作,共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联合开展科技研发,共担风险和共享成果。
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目前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
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根据企业面临的国际合作与竞争,进行大规模的国际化生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实行跨国跨地区的全球性经营,开展多领域的对外贸易,促进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
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动跨国公司在开拓国际市场中,总是率先打破旧有的贸易规则,以至于不断改革、完善全球贸易规则。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为消除贸易壁垒、地区保护主义及贸易歧视性政策而提出的意见和提案,对促进国际性贸易规则更加合理和完善,保护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正当权益,具有重要价值。
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跨国公司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承担者和推动者。
跨国公司根据本国的产业政策、外贸规则及企业的经营方向,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跨国公司加强了各国经济上的相互合作与依赖,为利用别国经济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区域化有哪些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如何避免类似亚洲金融危机的重演?影响:避免措施:(1)对外资进行宏观控制;(2)引进外资时应该寻求建立保护本国金融市场的合理措施;(3)在引进外资时注意使长期资本多于短期资本;(4)建立本国银行系统的监管制度,加强银行立法,以避免失误;(5)慎重参与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