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情况与历史沿革

基本情况与历史沿革

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基本情况与历史沿革
芒山镇位于豫、皖、苏鲁交界的永城市北部32公里处。

北枕陇海、东靠京沪、西邻京九铁路,东距历史重镇徐州70公里,西距文化名城商丘90公里,连霍高速公路横贯镇境,芒商、芒徐、永砀、芒淮公路在镇区交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镇域总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芒砀群山占14平方公里,王引河、碱河、红河纵穿其间,土境肥沃、水源充足,资源富绕。

境内中部有芒砀山、保安山、夫子山、铁角山、黄土山、僖山、磨山等十多个山头,主峰海拔156.8米,群峦绵亘,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镇区历史久远,文物古迹遍布,现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芒山镇辖26个行政村,5.4万人,5.1万亩耕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幅射商丘、周口等数十县市的石料建材基地,国营、民营、集个体企业达数百家。

近十年逐步调整产业结构,石雕、旅游商贸果林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GDP值达到2.9亿元,人均纯收入3400元。

城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健康发展。

镇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中心建成区2.5平方公里,含环山7个行政村,2.1万人口,形成五横四纵9条宽畅街道和长达10余公里景区通道的建设格局,文物保护有章可循,镇区、景区绿化工作按规划实施。

芒山镇历史久远。

夏属豫州,商近芒邑(今陈集南),西周至春秋战国时地属宋国,战国时为砀邑。

《史记。

春申君列传》载:“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

”(团结出版社2002年版1010页)其中的砀即今芒山。

秦时砀郡、砀县均设治于此。

西汉、东汉为砀县,属豫州刺史部梁国。

三国魏时因之。

西晋时,砀县并入下邑县(今砀山县),仍属梁国。

东晋时,先后地属后赵、前燕、前秦、东晋。

南朝宋国属豫州梁郡,北朝东魏时属徐州砀郡(今砀山县)辖区。

北齐时在保安山南置安阳县,砀县并入,属彭城郡。

隋代,芒砀山以北地属梁郡砀山县。

唐称保安镇。

五代、北宋因之,属亳州永城县。

金兴定五年(公元
1221年)升永城县永州,砀山县治因沉水迁至保安镇(今山城镇),归属永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永城降州为县,芒山保安镇归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永城县。

明代,地属河南开封府归德州永城县。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归德升为府,至清代因之,保安镇改称请努镇,属永城不变。

清宣统三年(1911年),地属河南省开归陈许郑道归德府永城县。

1913至19 35年为永城县九区区公署驻地,称山城集。

1940年改称雨亭集。

1945年设雨亭区。

1947年划归砀南县,1952年复归永城县。

1958年建芒山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芒山乡,1986年撤乡改为芒山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