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创作思路阐述
天生人类,必赐之以教。
何为教?儒典《中庸》言“修道之谓教”。
《大学》列举了修道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华大家庭有五千年一脉相传的传统道德文化,其核心内容是:忠、孝、节、义、礼、信、廉、耻(古提法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条大道。
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传统美德延续至今天,奄奄一息,仅一线。
其间虽有众多忠臣孝子,贞女节妇,志士仁人层出不穷,但是从总体趋势来看,世风目下,人心不古。
君臣失义,父子失亲,兄弟失敬,夫妇失礼,朋友失信,乡邻失睦……。
举目可闻,以至影响天地气质不和,天灾人祸频发……令人浩叹!究其原因,无非是离道失教造成。
亚圣孟子言:人类在解决了衣食住行之后,若不教,就会行同禽兽。
《三字经》言: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未经受过战乱的危险磨难,也未经历过缺衣少食的困境磨炼,对人生的艰辛缺少切身体验,加上家长的遗传之偏,溺爱骄纵,不良世风影响和环境习染所迫。
本性灵的越来越暗淡,言行越来越偏离,性善之物。
当今学校的应试教育,解决不了这个纠编问题。
古人的教育,首在道德人性的修养,从胎教做起。
例如周初三贤母之胎教。
文王母亲,怀子三月,深居后室,眼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口不食异味……默颂《诗经》,颐养清和之气……,即是净化心灵的教养,正气的充实,优良习惯的养成,三者合一。
因此,通过媒体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家长和孩子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家庭美德故事,使孩子和家长直接感受古圣贤和志士仁人的高尚道德、品质情操,是开启其本具的心性灵明
和聪明智慧的钥匙和阶梯,这种德教效果决不是当前学校知识技艺的学习和言说之教可以达到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娃娃抓起的电脑教育经20年大获成效,电脑人才遍天下。
道德美育也应从少年儿童做起。
少儿童心无忌,少习染,思无邪,好模仿,天真活泼,记忆力强,可塑性强,染苍则苍,染黄则黄,观此故事片,耳濡目染,寓教于乐,受益终身。
清末六君子之一的梁启超生先说过: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
真是慧眼之观,切中时弊,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二、思路
1、取材范围:从大到小,以小见大。
由世界五大州人类大家庭—中华大家庭—个人小家庭。
放眼世界人类大家庭。
2、时段顺序:由古至今。
一期:上古有道明君贤相的家庭美德;二期:中古有道明师贤士家庭美德;三期:近代、当代平民百姓、忠臣孝子、志士仁人、英雄人物的家庭美德。
3、题材来源:以历史题材为主:汉武帝以前,以司马迁《史记》和唐代司马桢的《史记补遗》为依据,汉武帝以后,以汉书、唐书等史书记载为依据。
当代:以媒体报道书籍记载为依据。
4、核心亮点是:感悟前人、开启觉悟智慧,恢复天良本性,做顶天立地的人。
5、目标:创建新世纪、新天地、新人类的和谐世界。
6、形式亮点:寓教于生动活泼、真切感悟中,使老、中、幼爱好学习者皆宜。
传统不变的真理的渗透力无穷,榜样的感化力量是无穷的,人的自我天性的生机、承载、通融力是无穷的,使受众学有模范榜样,做有目标高度,行有规
范尺度。
寓真理于人物故事中,受教于自然直观中。
三、建议
1、建议改为60集,每集可20分种,以合周天之数,又适合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区。
2、建在9月底前制成播出。
附自我介绍:
我是一个退休中学语文教书匠,无德无才,青少年在传统文化颠倒的时期渡过。
对传统文化道德了解学习太少太少,自身素质修养太差太差。
至今心未正,身未修,家未齐,只是闲暇时间读了点传统文化经典和古圣先贤,志士仁人,心性修养的故事,反思自身,常感诚惶诚恐,惭愧之极,无地自容。
圣言:“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皆如是”。
幸逢新世纪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显扬于天下的古理复兴大潮,倍感三生有幸。
圣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幸闻贵台举办此项目征集活动,倍感欣慰——少年有救,中华有救,人类有救。
然我于文学剧本创作,实为门外汉,自不量力,有心参与,一来教育自己,二来尽此萤火之光,若有点滴值得借鉴之处,亦感欣慰。
无才补苍天,虚生数十年,参与此项目,只为责任担。
但愿大家好,人人乐无边,举国皆圣贤,再创尧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