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乒乓球冠军李晓霞介绍

中国乒乓球冠军李晓霞介绍

中国乒乓球冠军李晓霞介绍李晓霞,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最佳女运动员,最有价值球员。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中国乒乓球冠军李晓霞介绍,希望对你有用!中国乒乓球冠军李晓霞简介李晓霞,1988年6月21日生于辽宁鞍山,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中国女子乒乓球队队员,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2013级研究生。

李晓霞7岁开始打乒乓球;1998年入选山东体工队;2001年进入国家二队;2002年进入国家一队;2008年获世界杯女单冠军;2010年获亚运会女单冠军;2012年获伦敦奥运会女单、女团冠军;2013年获第5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冠军,成为大满贯得主;2013年9月10日获第12届全运会冠军,成为全满贯得主;12月当选中国女子乒乓球队队长;2014年11月7日获“2012年伦敦奥运会最佳女运动员奖”;2016年3月获第53届乒乓球团体世锦赛女团冠军,并获最有价值球员;8月11日获里约奥运会乒乓球女单亚军;8月17日获里约奥运会乒乓球女团冠军,同日在微博上宣布退出国家队。

2017年1月1日,李晓霞在微博上宣布退役。

中国乒乓球冠军李晓霞人物经历自幼天赋:从小就表现出打球天赋小时候,天生好动的李晓霞活脱脱一个假小子,她最初喜欢像足球、篮球这种大家一起跑、一起抢的对抗性强的集体项目。

那时候,爸爸每天早晨都会带着她跑步,很快一个田径教练就看上了李晓霞,认为她是块搞运动的好材料,可妈妈以搞田径太辛苦为由拒绝了那个教练。

1995年,姜艳带着李晓霞到厂里,李晓霞看到同龄孩子在打乒乓球,说什么也不离开,就要练乒乓球。

出于锻炼身体的考虑,姜艳把李晓霞送到了乒乓球班。

乒乓球班的教练是张红枝,没过几天,她就对姜艳说,李晓霞打球爱动脑、又刻苦,是天生打球的料。

为了让李晓霞出成绩,张红枝对她特别负责,要求也特别严,就是在过年这几天,也都陪着李晓霞练球。

跟随张红枝练习了将近一年,李晓霞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化纺厂的乒乓球班办不下去了,已经迷恋上乒乓球的李晓霞转到了铁东区体校石海梅教练那里,继续练习打球。

在这段时间,张红枝依然陪着李晓霞练习。

当时的李晓霞已经展示了乒乓球天赋,在鞍山地区同龄孩子里,除了与郭跃互有胜负外,鲜有敌手。

山东发展:全国新星杯少年乒乓球比赛成转折点1997年郭跃去了辽宁省体校。

在鞍山因为没有更好的对手,为了打好球,石海梅、张红枝教练建议把李晓霞送出去,到更高级别的队里去打球。

当时正巧在参加济南举行的1997年全国新星杯少年乒乓球比赛中,李晓霞表现突出,便被济南市体校的教练陆洪珠看中。

陆指导当时就表示,李晓霞绝对是一个练乒乓的好苗子,从身材上看应该能取得好成绩。

当年李晓霞不满十岁,李刚、姜艳有些舍不得让李晓霞走得太远,思前想后,出于孩子未来发展考虑,最终决定让李晓霞到山东发展。

济南市体校打球,在体校时,因为没有外地学生,整个三层楼里就只住了她一个人,虽然远离父母,李晓霞在济南的日子过得还是挺开心的,体校教练陆洪珠和队友的家长们都挺照顾这个独自在外的小女孩,一到周末就请晓霞去家里吃饭或带她出去玩。

陆指导对李晓霞要求很严格,李晓霞获得了更大的进步。

1998年李晓霞入选山东体工队,成为一名专业的运动员。

前世界冠军乔云萍成了她的教练。

当时世界冠军乔云萍刚刚从德国回到山东队,刚好带李晓霞,从生活到打球上给了李晓霞许多关照。

当李晓霞在训练时出现什么问题时,乔云萍会全程陪同。

所以李晓霞不称呼乔云萍为乔指导,而是亲切地称她为乔姨。

试训期间,李晓霞参加了国家二队的大集训,队内比赛中赢了好几位国家二队的选手,着实让晓霞又惊又喜。

之后,她又参加了几次集训,2001年进入国家二队,2002年进入国家一队,在国内、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

全国冠军:14岁拿全国冠军从辽宁到山东,再到北京,李晓霞的球技突飞猛进。

2002年,是李晓霞的丰收年由于有5名国家队主力缺席全国锦标赛,李晓霞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争取进入前三名。

比赛前不久,李晓霞不小心把手割破了,缝了四针,还没拆线就先参加了省运会,紧接着又打全国锦标赛。

在打团体赛的过程中,晓霞状态不错,渐渐打出了信心。

年仅14岁的她在山东日照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勇夺女单冠军,“其实打全国锦标赛比打国际比赛难度还大,因为选手对彼此的打法球路都很熟悉,能否发挥出水平主要看心态,这次能够获得全国冠军,就是因为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李晓霞总结道。

全国锦标赛李晓霞一战成名,让李晓霞有机会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访欧比赛。

在那次访欧中,李晓霞和范瑛、郭跃一起,被鲍罗斯打了一个12比0(3个4比0),这也让小姑娘们看到了对手的可怕和自己的差距。

“第一次与鲍罗斯这样的高手比赛,感觉还是有点虚,主要是把她想像得太厉害了,结果把自己吓住了,如果我不把她看得那么高,也许能发挥得更好一些。

”李晓霞不无遗憾地说。

崭露头角2005取得突破:两次落选世乒赛;十运会女双冠军;首个联赛冠军没参加成2003年巴黎世乒赛对李晓霞打击很大。

大概有半年多的时间,李晓霞一直处于那种失落的状态下,不能完全释放自己从那种阴影中摆脱出来,老想着这事,吃不好、睡不好,不能正常休息,保证不了日常训练,可谓身心憔悴。

2004年底,2005年初,在备战上海世乒赛的日子里,李晓霞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当时也查不出原因,高烧到40度,一进医院打打点滴就不烧了,一出院又开始烧,反复折腾了两、三次,那段时间,队里的大夫只要一听说李晓霞发热就紧张。

回山东调养了两个月之后,李晓霞算是告别了这场大病,但也错过了入围上海世乒赛的良机。

再次落选后,她也曾失落过,但感受最强烈的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李晓霞和彭陆洋,从秦皇岛预赛开始搭档到十运会夺冠,李晓霞和彭陆洋总共在一起配了不到日个月。

整个联赛期间,山东鲁能俱乐部的双打基本是由彭陆洋和李佳搭档的。

2005赛季超级联赛,鲁能女队已经提前夺冠,李晓霞和彭陆洋是俱乐部的绝对主力,且李晓霞在超联女子个人胜率排行榜上一马当先。

可以说,她们也是超级联赛的直接受益者.在激烈的刘抗中经受了洗礼,提高了水平。

有了个人实力作为保证,李晓霞和彭陆洋才拿到了乔云萍所谓的这个“没有想到的冠军”,山东女乒后继有人。

2005赛季的乒超联赛为李晓霞提供了一个成长、成熟的良好环境,她不仅拿到了联赛的冠军,还在大众中国公开赛中获得了女单冠军。

3年,从锦标赛冠军到全运会冠军,李晓霞走的路比同龄人要多,要苦。

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李隼这样评价她说:“联赛打得不错,但球还是嫩,有缺陷。

由于在一个组里,所以她和张怡宁一起练球的机会很多,这孩子善于学习,从张怡宁那里学了不少东西。

全运会的几场关键性比赛,她的球看起来长了不少。

”2006获得首个世界冠军第48届世乒赛团体赛中,中国乒乓球女队第16次捧起考比伦杯。

领奖台上,一个个子高高的女孩引起了大家注意,她就是18岁的乒乓小将;;李晓霞。

李晓霞是国内两面攻结合弧圈球打法的代表人物,球风硬朗,世乒赛上她出场三次,一场比一场打得好,圆满完成了赛前队里交给的任务,这对于一个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世乒赛团体赛的年轻选手来说实属不易。

与同样入选团体阵容的队友相比,李晓霞的反映无疑是个孩子。

听到自己榜上有名的那个早上,她激动得连准备活动都不知道怎么去做了,脸上一直充满笑意。

这个1988年出生的女孩用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地向自己的梦想迈进。

她表示:“访欧我没有打好,是自己打完十运会后放松的那股劲一直没有提起来。

这种状态我自己能调节的,比如随后的卡塔尔公开赛中,我拿了亚军。

在抽完签后觉得挺倒霉,我这条线都是自己人,除了对德国的吴佳多和中国香港的张瑞有把握获胜以外,其他对手只能一场一场拼。

不过这对自己是一种锤炼。

”自从报上世乒赛团体名单之后,很多人在和她开玩笑说:“中国女队的实力就是去德国卫冕,回来之后你的身份可就不一样了。

”李晓霞看待这个问题和别人有些不一样,她认为身份不一样,考验也就更多。

翻翻中国队的日程表,根本来不及为一个世界冠军而开怀,随后会有年底的亚运会,之后的世乒赛单项,当然最令人向往的是奥运会。

说到2008年,李晓霞眼中更多的是憧憬,最大的目标是能够拿奥运会冠军。

奥运会是每个运动员向往的,和张怡宁同属李隼教练的门下,李晓霞表示会向她学习,努力成为中国女子乒乓球新的领军人物。

接触李晓霞的半年里,她已经从一个新秀跨越到了全国冠军,又向着世界冠军的行列迈进。

对于她而言,要走好每一步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有一步失败的话,可能就会前功尽弃。

所以我要小心翼翼并且头也不回地向前走。

”李晓霞说。

2007遗憾和收获并存:萨格勒布的亚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的冠军郭跃和李晓霞,两个十九岁的花季女孩,同样出自辽宁鞍山,从小一起打球,在奥地利和萨格勒布都住在同一个房间,双打也是默契搭档。

女单决赛上李晓霞虽然与冠军擦肩而过,但这位十九岁的姑娘战胜了王楠和郭焱,凶狠的打法也让中国球迷记住了她的名字。

这场决赛的高水准再次证明中国乒乓球超级雄厚的后备力量,同样也为中国女乒出征北京奥运会吃下了定心丸。

赛后,李晓霞在日记中写道,这次是她第一次参加单项世乒赛,有很多欢笑也有很多泪水,有遗憾也有收获。

她对整个成绩应该表示满意,可是女单在决赛的时候不够坚持被队友翻盘,非常遗憾。

她知道并不是来自技术方面的差距,而是心理方面。

希望自己下次笑着登上领奖台。

“萨格勒布,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喜欢你的。

你给我了一个重新开始的目标。

2008,再见。

”在刚刚结束的2007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半决赛中,李晓霞战胜同门师姐张怡宁进入决赛。

在总决赛女子单打的决赛中,李晓霞力克世界冠军郭跃,首次登上了总决赛冠军领奖台。

虽然李晓霞一再地强调自己与郭跃在场外私交甚笃,一直以来都是很好的搭档,但是这也不能否认本场比赛在客观效果上为她报了世乒赛决赛落败的“一箭之仇”。

李晓霞认为,本次比赛主要赢在心态放得很平和,因为世乒赛那次输给郭跃,回去以后自己总结了很久,也跟教练交流很很多。

李晓霞表示她不会去想自己位置的问题,关键在于能够做好自我。

挫折历练2008落选奥运:落选奥运出战世界杯;;成长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北京奥运会张怡宁女单问鼎后与李晓霞的那个拥抱。

刚刚与父母相拥在一起喜极而泣的张怡宁,随后跑到看台遇到了哭得更凶的李晓霞,这眼泪饱含着她没能参加奥运会的遗憾。

北京奥运周期,李晓霞和王楠、张怡宁、郭跃同为重点,2007年在萨格勒布淘汰王楠获得世乒赛女单亚军后,李晓霞的呼声更是一度高涨。

然而之后由于几次没有抓住机会,导致最后没能入选,但那段日子,让李晓霞成长了不少。

奥运后很快便是女子世界杯,教练李隼带着没有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李晓霞和获得铜牌的郭跃一起前往吉隆坡。

上飞机的时候,李晓霞跟李隼说:“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拿冠军!”这是骨子里有着小女孩性格的李晓霞头一回说出这样的宣言,那一刻,恐怕对她了解甚深的李隼都会闪过一丝惊讶,“这种想法是好的,但也要有平常心,谁都想拿冠军,你们都是一样的,凭什么你拿啊?”李隼在帮助弟子减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