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林园林植物生理学实验11资料

北林园林植物生理学实验11资料

具有平衡浓度结果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溶液浓度 0.1 0.25 0.5 0.75 1.0 液滴移动方

无平衡浓度结果
二、材料与设备
植物叶片
小试管、指形管、毛细滴管、打孔器、木板、移液管
三、实验步骤
1.在小试管中分别配制0.1M,0.25M,0.5M,0.75M,1.0M的 蔗糖溶液各8ml,充分摇匀,分别移取1ml于相应的指形管 中
3.光合色素的理化性质观察:1)荧光现象:叶绿素提取液经直射
光投射时观察为绿色,当迎着反射光观察时为暗红色,这种现象称为 荧光现象。2)a. H+和Cu2+对叶绿素中Mg2+的取代;b. 皂化反应
四、结果与分析
1.绘图:用铅笔在滤纸上画出色素圈并注明各色素的位置 2.观察荧光现象并说明荧光产生的原因 3.描述H+和Cu2+对叶绿素中Mg2+的取代现象 4.写出形成皂化叶绿素的化学反应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叶片蒸腾速率测定
实验五 植物组织呼吸速率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C6H12O6 + 6O2
E 6CO2 + 6H2O + Q
CO2 + 2NaOH
Na2CO3 + H2O
H2C2O4 + 2NaOH
Na2C2O4 + H2O
二、材料与设备
不同萌发天数的种子 带塞的250ml三角瓶、酸式滴定管、移液管(10ml)、纱布、棉线 0.02N草酸、0.02N氢氧化钠、1%酚酞
步骤: 1、打开蒸腾夹的一边载玻片(另一载玻片作为园孔底用), 用镊子从钴纸管内迅速取出一片钴纸片,放在蒸腾夹的 橡皮园孔中,盖上载玻片; 2、选择具代表性叶片,打开载玻片,迅速将叶片插入,使 叶背对着橡皮园孔,再用玻片盖上,用书夹夹紧。此时 立刻开始记时,观察钴纸变红所需时间(通常是由钴纸 边缘逐渐向中心变色) ; 3、选择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叶片或不同生境的同种植物叶 片,重复测定五次,取平均值,再计算蒸腾速率; 4、测定叶片上表皮的蒸腾速率进行比较; 5、计算叶片蒸腾速率(钴纸片变红吸水量为0.1mg) 6、蒸腾速率单位(gH2O.cm-2h-1)
植物 测定时 温度 材料 间(分) (℃) 0.1M
液滴流动方向 0.25M 0.5M 0.75M
1.0M
植物名 称
注:纪录液滴移动方向的符号是:“↑”——上升;“↓”——下降;“↕”——静止
实验二 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 化性质
一、实验原理
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均 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由于色素在叶绿体内与蛋白 质形成复合物,直接用石油醚等溶剂不能提取,需用乙醇、 丙酮或甲醇等加以提取。
2.用打孔器打下叶片圆片每个指形管放入4-6片,使其全部 浸入溶液中。放置20min,此期间摇动数次,使组织和溶 液之间充分进行水分交换
3. 20min后,用针尖蘸取少许甲烯蓝粉末,分别放入各指形 管中,用毛细滴管取带色液,小心而缓慢的放出一滴蓝色 溶液到对应浓度试管中,后轻轻抽出毛细滴管,观察液滴 运动情况。
上升 下降 静止
组织失水 组织吸水 组织水势与溶液水势相等
液滴 植物材料
ψw >ψS ψw <ψS ψw =ψS
溶液浓度变小 溶液浓度变大 溶液浓度不变 静止不动
毛细管放置稳定
释放小液滴
取出毛细管 观察液滴升降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溶液浓度 0.1 0.25 0.5 0.75 1.0 液滴移动方

2.光合色素的分离:在滤纸中心用铅笔轻轻做好标记,用毛细管吸取
色素提取液在滤纸中心点样,晾干,再次点样(10次)。晾干后,在 滤纸中心钻一小孔,另取一小条滤纸卷成细卷,插入滤纸中心小孔做 灯芯用。取两个相同直径的培养皿,将石油醚10ml和甲醇1ml加入一 培养皿内混匀,将滤纸灯芯与溶液接触,盖上另一培养皿组成简易的 层析环境。
二、材料与设备
新鲜植物叶片 研钵、漏斗、滤纸、试管、培养皿、毛细管 丙酮、甲醇、石油醚
图示
三、实验步骤
1.光合色素的提取:称取3g植物鲜叶,剪碎、加入少许石英砂和
CaCO3及10ml丙酮,充分研磨。静止,将上清液经漏斗过滤至25ml量 筒中,残渣反复用少量丙酮浸提,直至组织呈白色,所得绿色溶液即 为光合色素的提取液。
三、实验步骤:
1.选取植株上相同部位的叶片,分别进行以下处理: 冰箱冷冻、60℃水浴、萎蔫及对照
2.取出材料,用打孔器各取8个叶圆片,放入烧杯中,加蒸 馏水30ml,浸泡半小时后测定电导度
3.另取等量对照叶片,加入30ml蒸馏水,在沸水浴上处理 10min后测定电导度
以不加叶片的蒸馏水作空白测定,各处理样品测定值减空 白测定值即为实际电导度。
三、实验步骤
1.在三角瓶中加入10ml 0.02N NaOH溶液及1%酚酞2滴,轻轻 摇匀,塞紧塞子,平衡5min
四、结果与分析
根据φw=(φs)= -iCRT×0.1033 (MPa)计算组织水势 φw =植物组织水势(单位: Mpa) C=等渗浓度(mol/L)
R=气体常数(0.008314 Mpa/L/mol/K)
T=绝对温度
i=解离系数(蔗糖=1)
1大气压=1.013=0.1 MPa
五、讨论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记录表
植物生理学实验
生理实验室 林业楼201、220实验室
实验一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小液流法
一、实验原理
小于
组织吸水、溶液变浓
组织水势
大于
溶液水势
组织内水分外流、溶液变稀
等于
动态平衡
已知溶液浓度与比重之间成正比,则将进行了水分交换的溶液放入原种液中 一小滴,它就会发生上升或下降,因而可用于判断溶液浓度是否发生变化。
五、讨论
实验三 逆境对细胞渗透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
当植物遭受逆境(如低温、干旱、病虫害等)影响时,细 胞膜会受到伤害,导致细胞内电解质外渗使外界溶液电导 率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电导率的变 化求出植物细胞在不同逆境中电解质外渗百分率
二、材料与设备
植物叶片、电导率仪、电炉、移液管、打孔器
四、结果与分析
电导率(μΩ)=实际电导度(S)×温度校正值(ft)×电导电极常数(Q) 电解质外渗百分率(%)=处理组电导率×100/沸水浴处理电导率
五、讨论
不同逆境对电导率影响记录表
植物 处理 测定电导度
材料
1
2
3
空白
冷冻
60℃
萎蔫
对照
沸水浴
实际电 逆境的影响 平均 导度 电导率 外渗百分率
实验四 叶片蒸腾速率测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