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经复习重点汇集

西经复习重点汇集

名词解释1.供给: 指厂商某一特定时间内,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2.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也就是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3.机会成本: 是指把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4.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5.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

6.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7.规模经济: 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8.科斯定理:只要明确地规定法定所有权,并且可以自由交换,只要所有权的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不论所有权在开始如何分配,市场机制所导致的均衡状态符合最有效率状态。

9.市场失灵: 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

10.逆向选择: 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

11.失业: 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

12.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13.潜在产量: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14.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一. 简答题1.请说明在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时某品种的牛肉的需求曲线会发生什么样的移动?(1)卫生检疫部门报告,认为这种牛肉含某种疯牛病的成分;(2)另一种牛肉的价格上涨了;(3)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4)养牛的工人工资增加了;(5)预计人口将有一个较大的增长2.下列哪些属于相互替代的商品,哪些属于相互补充的商品?(1)鸡肉与猪肉;(2)眼镜框和眼镜片;(3)大米和面粉;(4)计算机硬件和软件;(5)汽车和汽油。

答案: (1) (3)是相互替代的商品;(2) (4) (5)是相互补充的商品3.需求定义及影响某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

答案定义: 需求是指在消费者的收入、嗜好以及其它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一个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商品本身的价格。

商品自身的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量最直接的因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大一些,反之,商品价格高,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少。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者对所想要的商品的支付能力,因而收入水平高低与商品消费量之间一般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3)消费者偏好。

偏好是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或者说购买欲望。

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偏好越强烈,需求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即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关系。

(4)相关商品的价格。

与某商品相关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与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对于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而言,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转向消费其替代品,从而导致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

对于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提高将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使得购买其互补品的数量减少。

(5)对未来的预期。

预期是消费者根据现有的条件对未来状况做出的估计。

在决定是否购买某商品,尤其是大件商品时,消费者对未来该商品的价格及自身的收入水平的预期会影响到商品的需求量。

(6)其他因素。

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包括国家的政策因素(如最近中国政府的家电下乡政策促进了农村对家电的需求)、人口规模、文化习惯、消费示范和攀比等。

4.无差异曲线的定义及特征?答案定义:无差异曲线是表示不同物品消费量的平面坐标内的一条曲线. 该线上每一点(表示两种物品的不同组合)能为所定的消费者带来完全同等的效用满足程度.无差异曲线具有四个重要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的5.作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组合。

答: 假定厂商的既定成本为C ,劳动的价格为w ,资本的价格为r ,把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如图4-5所示。

从图4-5可以确定厂商在既定成本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即生产的均衡点。

K L1 K A 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6.作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组合。

假定厂商的既定成本为C ,劳动的价格为w ,资本的价格为r ,把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如图4-6所示。

从图4-6可以确定厂商既定产量下最小成本的要素最佳组合,即生产的均衡点7.比较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的异同。

8.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形成原因有哪些?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对称信息.9.GDP 和GNP 的区别与联系。

.L 1 K 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要素组合A A答: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由此可见,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

在经济封闭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

"10.简述通货膨胀及其产生的原因(1)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2)原因。

通货膨胀的原因被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况:①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升。

②成本推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

③结构性因素。

结构性通货膨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二. 计算题。

11.简述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原理。

1.对于某种产品,市场的需求曲线为Q=61-25P,供给曲线为Q=-17+40P,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解:已知Qd=61-25P,QS=-17+40P,当Qd=QS时,市场达到均衡,即61-25P=-17+40P,☐求得P=1.2,此时,Qd=QS=-17+40P=-17+40×1.2=31。

☐即市场上的均衡价格为1.2,均衡数量为31。

2.假定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和Y,X的边际效用函数为MU1=10-X,Y的边际效用函数为MU2=20-2Y,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为230,商品X和Y的价格分别为3和1,求消费者的最佳消费组合。

☐解:消费者均衡条件为:(10-X)/3=(20-2Y)/1☐又:3X+Y=230☐解得X=70 Y=203.假设电视机的需求富于弹性即Ed=2,当P=500元时,Q=100台,此时总收益TR=P Q=500* 100=50000(元)。

若价格下降10%,总收益是增加还是减少,增加(减少)了多少?若价格上升10%,总收益是增加还是减少,增加(减少)了多少?解:(1)当价格下降10%时:P2=P1-P1 10%=500-500 *10%=450(元)已知Ed=2,所以有:Q2=100+100 20%=120(台);于是:TR2=P2*Q2=450 *120=54000(元),总收益TR2与降价前相比,增加了4000元。

(2)当价格上升时:TR2=P2 *Q2=550* 80=44000(元),与提价前相比,总收益减少了6000元。

4.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3Q2+10Q+200。

当市场上产品价格P=100时,求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解:已知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3Q2+10Q+200,则短期边际成本SMC=dSTC/dQ=0.3Q2-6Q+10,又知市场价格P=100,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P=SMC,得100=0.3Q2-6Q+10,解方程得:Q1=30,Q2=-10(舍去), 所以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为Q=30利润π=TR-TC=100×30-(0.1×30-3×30+10×30+200)=2 500 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O.1q3-2q2+15q+l0,试求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解:由STC=O.1q3-2q2+15q+l0,得:MC=dSTC/dq=0.3q2-4q+15;A VC=SVC/q=0.1q2-2q+15当MC=A VC时,厂商开始提供产品,即:0.3q2-4q+15=0.1q2-2q+15,得:q=10,即产量在10以上时,MC曲线为短期供给曲线。

故,P=0.3q2-4q+15(q≥10)为厂商短期供给函数6.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消费支出100亿元出口额60亿元进口额70亿元利润30亿元利息10亿元租金30亿元工资130亿元投资支出70亿元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40亿元,要求:(1)按支出法计算GDP(2)按收入法计算GDP(3)计算净出口解:(1)支出法计算GDP=C+I+G+NX=200亿元(2)收入法计算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200亿元(3)净出口=出口-进口=-10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