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容量管理
• 在3 h内完成
• ①检测乳酸水平 • ②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获取血培养标本 • ③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 ④低血压或乳酸水平≥4 mmol/L时,输注
晶体液30 ml/kg
• 在6 h内完成 • ⑤使用血管升压药物(用于对早期液体复苏无反
应的低血压) • 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 • ⑥液体复苏后仍持续存在低血压(脓毒性休克)或
• Sadaka 等对35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回 顾性分析:
比较24小时液体平衡量与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提示在发生脓毒症休克后24小时液体 正平衡在6L之内是合适的,死亡率最低!
Intensive Care Med,2013:1-5
• 国内孟东亮对62例感染性休克EGDT达标后患 者研究PiCCO指导下采取不同液体管理方式 与预后的关系:
• 这是否提示△P CO2 < 6mmHg作为复苏目 标较ScvO2 ≥ 70%作为复苏目标更加理想? ?
Crit Care. 2013,28:1111-1115
• 指南推荐CVP 8-12mmHg作为复苏目 标之一
• 传统认为CVP反映血管内容量,是指 导液体管理的基础,具体而言,很大 程度上认为中心静脉压低的患者血容 量不足,而中心静脉压较高的病人存 在容量过负荷
Intensive Care Med. 2010,36(11):1867-1874.
• 研究发现有一大部分脓毒症患者存在氧供不足 合并ScvO2高水平的情况,使得ScvO2指导复苏 的临床意义受到置疑。
• 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2)代表血 液流经组织时细胞有氧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分压,该值增加提示组织存在缺氧而无法进行 充分的有氧代谢。
初始乳酸≥4 mmol/L(36 mg/dl)时: • —测量中心静脉压(CVP) • —测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 ⑦初始乳酸升高者应复查 • 滴定式复苏目标包括:CVP≥8mmHg、 ScvO2
≥70%及乳酸水平正常(2012年指南更新)
• Puskarich MA 等研究发现以ScvO2≥70%作为 复苏目标与LC ≥ 10%作为复苏目标比较: (1)两组患者死亡率相似; (2) LC ≥ 10%同时ScvO2≤70%患者死亡率 为8%; ScvO2≥70% 同时LC ≤ 10%患者死亡 率却高达41% (3)以 LC ≥ 10%为复苏目标较ScvO2≥70%作为 复苏目标更有优势
EGDT使Severe Sepsis的死亡率由 46.5%降至30.5%
100 80 60 40 20 0 死亡率
EGDT group
standard group
28day
60day
住院时间
Rivers E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345: 1368-77.
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指南不断更新
• 研究结果清楚地提示脓毒症休克患者前三天的 治疗中任意一天达到液体负平衡500ml以上对 预后有好处。
• 样本量太小,不具有说服力!
CHEST 2000; 117:1749–1754)
• John H.等对77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 VASST研究:
(1)以12小时、4天为时间节点,比较液体 平 衡量对死亡率的影响;
中国急救医学.2013,2(33):107-110
•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策略变化很快,在脓毒症 早期提倡充足的液体复苏,因为液体太少可能 造成组织灌注不足及器官功能障碍
• 但是在晚期提倡保守的液体管理,尤其是当肺 脏受损伤时,如果液体不加以控制,所有的策 略都可能是危险的。
• 精细的液体管理策略离不开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结论
• 不论在12小时还是4天,液体正平衡量与死亡 率呈正相关
• 当然也不是液体越少越好,12小时液体正平衡 达到3L左右比较合理
• 在12小时,CVP越高,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率 越高;在第4天, CVP水平对脓毒症休克死亡 率无影响
• Micek等对325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回顾性 研究:
以24小时、8天为时间点,比较液体平衡 量对死亡率的影响
•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Pcv-a CO2可作为EGDT目 标值,补充ScvO2用于指导液体复苏
Crit Care. 2008,12:33; Minerva Anestesiol,2006,72:597-604
• Wei Du等对17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液 体复苏治疗,6小时后根据ScvO2及Pcv-a CO2 (△P CO2 )情况分成四组:
Crit Care. 2009;13(4):175.
• 传统上我们经常应用CVP和PAWP这些静态指 标,但是他们不能与时俱进,PAWP在预测左 室前负荷方面甚至不优于CVP,我们发现一些 动态指标如PPV更有价值
• 目前认为PPV/SVV是危重患者最好的预测容量 应答的指标,而PPV比 SVV更准确。可能是由 于PPV是一个直接测量指标,而SVV来源于脉 搏轮廓法,血管紧张度也改变了波形导致对每 搏量的错误计算
• 创伤 • 失血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容
线粒体功能障碍
• 休克
量
组织灌注不足
• 烧伤
不
• 其他
足
• 微循环短路开放
氧输送降低 器官衰竭 血管内皮损伤
• 组织液渗出
血液高凝状态
液体复苏的主要目标:良好的组织灌注
• 大量证据表明
–适当的组织灌注可改善急危重症患者的结局 –其中适当和足够的血容量必不可少
• 脓毒症是以感染导致的破坏性的全身炎症反 应,并造成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 综合征
CHEST. 2013:1548-1563.
• 指南将ScvO2≥70% 作为EGDT的目标,反映组 织缺氧被纠正。 事实上ScvO2受氧输送、氧消耗 及氧利用三重调节。当氧输送下降合并氧利用障 碍时,仍可出现ScvO2≥70%。
• 脓毒症休克患者存在血流分布异常,即使氧输送 不够也可因组织氧利用障碍导致ScvO2≥70% , 此时仍需要进行液体复苏改善氧输送不足导致的 组织缺氧。
与John H等研究结果相似:不论在24小 时还是第8天,液体正平衡与死亡率呈正 相关
Crit Care 2013, 17:246-255
Crit Care 2013, 17:246-255
24小时
第8天
不论24小时还是第8天 液体正平衡量越大,死亡率越高
Crit Care 2013, 17:246-255
• EGDT即6小时内使病人的以下指标达标 – CVP(中心静脉压)维持8-12mmHg – MAP(平均动脉压)≥65mmHg – Urine output(尿量)≥0.5ml/kg/hr – ScvO2(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
Rivers E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345: 1368-77.
2004年,第一版 《拯救脓毒症运 动:严重脓毒症 和脓毒症休克管 理指南》问世。
2008年,对严重 脓毒症和脓毒症 休克指南进行第 一次修订。
2012年,随着研 究的深入,对指 南进行了再次修 订更新
尽管指南不断更新,对EGDT治疗方案不离不弃!!
Crit Care Med. 2013;41:580-637
• 在美国,过去十年严重脓毒症的发病率增长 了一倍,每年至少750000患者得严重脓毒症
• 当前,严重脓毒症已经成为非心脏ICU内病 人死亡的主因
• 脓毒症已经给人类社会健康和.Crit Care Med. 2007
• 2001年,Rivers提出:实施EGDT,可使感染性休克病人 的死亡率由46.5%降至30.5%。至今,EGDT方案已被广大 ICU医生所接受,并在临床实施
Acad Emerg Med . 2012 ; 19 ( 3 ): 252 - 258
• Michael A.等以18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 象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比较乳酸清除不同对脓 毒症休克患者生存率预测价值,结果得出:乳 酸恢复正常是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生存率的最 好指标;LC≥50%其次; LC≥10%居第三
• Paul E.等对803例患者(来自24项研究)进行关 于CVP指导液体管理方面的Meta分析研究
• 结果清楚地表明, CVP 和循环血容量之间没有明 显相关性,而且CVP不能预测输液反应性
CHEST. 2008,134:172-178.
• 事实上,2项欧洲调查报导了90%以上的重 症医学医师和麻醉医师使用中心静脉压指导 液体管理
Intensive Care Med.2007;33(2):344-349.
SVV(每搏量变异)
每搏量 SVV>13%
SVV<13%
∆SV ∆P
∆SV
∆P
呼吸导致每搏量的变化可判断
当前所处FS曲线的具体位点
左心前负荷
• 心律失常、自主呼吸运动和潮气量的变化都 可以导致PPV/SVV的变化,影响其监测的准 确性
危重病人容量管理
从快速复苏到容量维持
衢州市人民医院 张伟文
• 对于每一个繁忙的ICU,每天都会经历类似的 情节,当给予了足够的液体复苏后,一些病 人是有反应的,表现为尿量的增加,血压升 高,而另外一些病人则反应不好,导致更多 的液体输入,以至于病人越来越水肿仍然低 血压和无尿,我们如何能保证充足的液体而 又能避免它潜在的危害?
• 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提倡早期复苏达标后适当应 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减少或限制液体入量,必要时 给予利尿剂
• 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则提倡尽量减少血管活性 药物的用量以较大量补液来维持血压
早期复苏达标后该采取怎样的液体管理方式? 限制 ?VS 开放 ?
• Fadi Alsous 等通过对3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研究 发现:在前三天的治疗中任意一天达到液体负 平衡500ml以上的11例患者无1例死亡;而未达 到负平衡500ml以上的25例患者只有5例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