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1).ppt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1).ppt


1848年欧洲革命的原因
1.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
——根本原因
2.被压迫的东南欧国家希望赢得民族独立
3.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
——直接原因
1848年欧洲革命的过程
开始Biblioteka 意大利高潮奥地利、普鲁士、匈牙利、 捷克、罗马尼亚
法国二月革命
六月起义
1848年欧洲革命的意义
1.规模:欧洲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革命
2.范围:遍及了俄国以外的欧洲大陆的 大部分地区
3.性质: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4.意义: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维 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

——正统主义原则

会 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
议 的
——遏制原则
主 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


容 继续维持德意的分裂
维也纳体系:在会上形成的19世纪 前半期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
1848年3月 13日,奥地 利首都维也 纳的工人、 大学生和小 资产阶级掀 起武装起义。 欧洲著名反 动人物、奥 地利首相梅 特涅男扮女 装仓皇出逃。 奥地利革命
取得了胜利。
各操纵国的主要意图
英:保持欧洲大陆诸国的优势 扩大海外殖民地,加强海上霸权地位
俄:扩张领土,建立欧洲霸权;
普:扩张领土,以便同奥地利争夺德意志的 领导权
——1815年2月维也纳会议秘书长的报告
材料二、缔约三国的君主……无论何时、何地,均将互相救援; 他们把自己看作臣民与士兵之父,又将以本身所赋有的同样的 手足精神来引导他们,去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
——神圣同盟议定书
(1)材料一声称”重建社会秩序“、”恢复欧洲政治制度是指什么 在“公平的力量配备”的基础上 建立“持久和平”的实质是什么? (2)神圣同盟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维也纳体系的本质。
答:
(1)重建社会秩序——封建统治秩序 恢复欧洲政治制度——封建君主制度 持久和平的实质是保证欧洲均势,镇压各国革命
(2)目的;
①瓜分赃物,以满足自己的领土野心;
②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旧的统治秩序,使旧王朝复辟;
(3)维也纳体系的本质: ➢ 欧洲专制君主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的体现; ➢ 反对社会进步; ➢ 是历史的反动
1848年二月革命胜利 后,法国资产阶级组 成了临时政府。为对 付工人和革命群众, 临时政府纠集流氓
青年,组成别动队, 作为反对无产阶级的 工具。这幅图是当时 艺术家的一幅速写画, 画面上的别动
队员站岗时歪着帽子, 双脚交叉,一手插在 裤袋里,一手撑在上 了刺刀的步枪
上,生动地显示出别 动队员的流氓形象。
奥:力图建立在中欧特别是在德意志的优势
第二节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维也纳体系)
建立:维也纳 会议
背景、时间、地点、参加国、操 纵国 主要内容
性质:分赃会议

评价

纳 维护工具: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严重动摇: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
(原因、表现)
彻底瓦解:1848年欧洲革命 (原因、表现、意义)
材料一、大会发出响亮的口号:”重建社会秩序“,”恢复欧洲政 制度“,在”公平的力量配备“的基础上建立”持久和平“,等等 是为了安抚各国人民……
维 历史的反动
也 纳
(逆历史潮流)



评 价
用召开会议的方法来解决国际
争端,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发展
二、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冲突 1. 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三种矛盾: ① 第一种是各国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②第二种是被压迫民族与俄、奥、普、英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 ③第三种是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 2. 神圣同盟的破裂 (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 第一类是反对专制统治的革命;( 西班牙革命、 意大利革命) 第二类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法国 “七月革命”、英国) 第三类政治斗争属于民族独立战争;(希腊、比利时) 3.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 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就彻底崩溃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