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论》模拟卷答案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成电路着火,使部分设备被烧毁,损失2万余元。
被告人李某的行为构成( A )。
A、失火罪B、破坏生产经营罪C、玩忽职守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2、甲给乙5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3万元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
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只需要乙退回2.5万元。
乙当即说“听你的”,但未向丁转达。
丁还是带人将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伤害罪的犯罪预备B、故意伤害罪的犯罪中止C、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未遂D、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既遂3、甲晚上见一老人提一公文包(内有现金2万元)独自行走,就冲上前去,夺走就跑,因夺包时用力过猛,将老师带倒在地摔成重伤。
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A、抢劫罪B、抢夺罪C、过失重伤罪D、抢夺罪和过失重伤罪4、下列行为中应当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的是()。
A、甲窃取一份绝密级的高考试卷,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B、乙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移动电话入网,并使用该移动电话,给电信部门造成3万元的话费损失C、丙拣到一张他人的信用卡,然后持卡消费3万元D、丁窃取他人在公共网络上的帐号使用,造成他人3万元的损失5、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李某与无业人员张某勾结,由李某利用职务便利同张某共同骗取本单位的数额巨大的财物。
对上述行为应当认定为()。
A、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盗窃罪B、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诈骗罪C、李某和张某共同构成贪污罪D、张某和李某共同构成诈骗罪6、张某与李某约定,在李某窃取了财物后,为李某窝藏脏物。
张某窝赃的行为,构成()。
A、窝藏罪B、窝藏、包庇罪C、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D、盗窃罪的共犯7、安某经常虐待其10岁的继女刘某,某日,安又因琐事痛打刘某,刘有反抗,安即拿起一根铁条向刘眼睛刺去,当场将刘右眼扎瞎。
对安某的行为应以()论处。
A、虐待罪B、故意伤害罪C、虐待致人重伤D、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8、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偿还借款12万元,并向法院提供了盖有乙的印章、指纹的借据及附件,后法院判决乙向甲偿还“借款”12万元。
经乙申诉后查明,上述借据及附件均系甲伪造,乙根本没有向甲借钱。
甲的行为属于()。
A、民事欺诈,不成立犯罪B、诈骗罪C、合同诈骗罪D、票据诈骗罪9、行为人以收养为名,低价收买婴儿,又以送养为由高价倒卖,从中渔利,应以()论处。
A、拐骗儿童罪B、诈骗罪C、拐卖儿童罪D、拐骗人口罪10、甲于200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万元,甲乙平分各得1.5万元。
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待曾在1997年3月诈骗张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
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数额应为()。
A、34000元B、30000元C、19000元D、15000元11、下列情况属于刑法理论上所称的结果加重犯的是()。
A、故意杀死多人B、放火C、爆炸D、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12、秦某一贯盗窃成性,1998年3月至5月,连续到停车场作案,其偷盗停车辆的备用轮胎12个,销赃后获款3000余元。
对秦某应定为()。
A、破坏交通工具罪B、盗窃罪C、破坏交通设施罪D、交通肇事罪13、按照刑法规定,以下情节中,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A、拐卖妇女造成被害人死亡的B、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使被害人死亡的C、抢劫致人死亡的D、刑讯逼供致被害人死亡的14、在走私普通货物犯罪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当()。
A、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B、以武装掩护走私罪定罪处罚C、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定罪处罚D、以走私普通货物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1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村民委员会主任甲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救济款物,构成贪污罪B、普通公民乙利用受聘担任国有公司经理职务的便利条件,侵吞国有财务,不构成贪污罪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但未为他人谋取利益,不构成受贿罪D、丁采用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并致使该工作人员重伤,以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A、依法被关押的罪犯B、被告人C、犯罪嫌疑人D、受劳教处分的人E、上诉人2、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包括()。
A、入户抢劫B、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C、持枪抢劫D、抢劫致人重伤、死亡E、多次抢劫3、保险诈骗罪中的保险诈骗行为包括()。
A、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B、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C、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D、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E、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4、甲未获烟草专卖许可,擅自购进明知是假冒的“中华”牌香烟100箱进行批发和零售,在被查获时已销售出80箱,收款120万元。
经检验该批香烟属于不合格产品。
甲的行为构成()。
A、触犯非法经营罪B、触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C、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D、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定罪处罚E、触犯假冒注册商标罪5、刑法分则所规定“犯本罪,告诉才处理”的包括()。
A、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B、遗弃罪C、侮辱罪D、诽谤罪E、虐待罪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简述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
交通运输,是指与一定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输,这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相连,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
造成公私财产的广泛破坏,所以,其行为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犯罪。
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大损失的行为。
由此可见,本罪的客观方面是由以下4个相互不可分割的因素组成的:1、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在交通运输中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这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也是承担处罚的法律基础。
2、必须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
这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必要条件之一。
行为人虽然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但未造成上述法定严重后果的,不构成本罪。
3、严重后果必须由违章行为引起,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虽然行为人有违章行为,造成严重后果,而且在时间上存在先行后续关系,则不构成本罪。
4、违反规章制度,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必须发生在从始发车站、码头、机场准备载人装货至终点车站、码头、机场旅客离去、货物卸完的整个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
从空间上说,必须发生在铁路、公路、城镇道路、和空中航道上;从时间上说,必须发生在正在进行的交通运输活动中。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主体不能理解为在上述交通运输部门工作的一切人员,也不能理解为仅指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的驾车人员,而应理解为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
交通运输人员具体地说,包括以下4种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1)交通运输工具的驾驶人员,如火车、汽车、电车司机等;(2)交通设备的操纵人员,如扳道员、巡道员、道口看守员等;(3)交通运输活动的直接领导、指挥人员,如船长、机长、领航员、调度员等;(4)交通运输安全的管理人员,如交通监理员、交通警察等。
他们担负的职责同交通运输有直接关系,一旦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都可能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如非司机违章开车,在交通运输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也构成本罪的主体。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指出,“在偷开汽车中因过失撞死、撞伤他人或者撞坏了车辆,又构成其他罪的,应按交通肇事罪与他罪并罚”这一解释说明,非交通运输人员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不以肇事行为发生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为要件。
主观要件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
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
2、诬告陷害罪与伪证罪的区别。
1.前者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后者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2.前者的行为是在立案侦查之前实施的,并且是引起案件侦查的原因;后者的行为是侦查、审判中发生的。
3.前者是作虚假的告发;后者则是通过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等手段实现的。
4.前者只是捏造了整个犯罪事实;而后者则是在个别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上,提供伪证。
5.前者的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使无罪者受到刑事处分;而后者的目的可能有两种:既可以是陷害他人,也可以是包庇罪犯。
3、简述洗钱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行为又称洗钱,其意是指犯罪分子为掩盖其不法行为,将赃款通过金融活动将“黑钱变白”,从而达到可以公开使用的目的。
即犯罪分子将犯罪所得的赃款,通过另一种犯罪行为,使其合法化。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了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实施了洗钱行为。
具体说,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1、提供资金帐户。
这是赃款在金融领域内流转的第一个环节,赃款持有人应首先开立一个银行帐户,然后才能将该赃款汇出境外或开出票据以供使用等。
该帐户往往掩盖了赃款持有人的真实身份,具体手法是为赃款持有人提供帮助,为其在金融机构开立合法帐户或开立假帐户。
通过上述行为,使赃款与赃款持有人在形式上分离,使司法机关难以追查赃款的去向。
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金融票据。
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在犯罪过程中,除可以获得现金、收益外,还往往会得到大量不便于携带、难以转移的财产,诸如股票、债券、贵重金属、名人字画乃至汽车、船舶和其他一些不动产。
行为人只要明知该财产是上述三种犯罪所得的,无论采取质押、抵押还是买卖的方式同财产持有人交易,将该财产换为现金或金融票据,即可构成本罪。
3、通过转帐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也就是将非法资金混杂于合法的现金中,凭借银行支票或其他方法使这笔资金以合法的形式出现,以便用来开办公司、企业,从而使得非法资金具有流动性并获得利润。
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
将国内的赃款迅速转移至境外的一些“保密银行”是赃款持有人经常采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