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考试)

杭州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考试)

杭州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质量和路程都是标量B . 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 . 位移﹣10 m比5 m小D . ﹣10℃比5℃的温度高2. (2分) (2017高一上·江西期中) 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作质点的是()①研究跳水运动员在跳水比赛中的空中姿态②研究长跑运动员在万米长跑比赛中③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路口所用的时间④研究我国科学考察船去南极途中A . ①③B . ②③C . ①④D . ②④3. (2分) (2016高二上·荆州期中) 下列四个物理量的表达式中,采用比值定义法的是()A . 加速度a=B . 磁感应强度B=C . 电容C=D . 电场强度E=4. (2分) (2017高一上·长沙期末) 如图所示,把一个小球放在玻璃漏斗中,晃动漏斗,可以使小球沿光滑的漏斗壁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的向心力由以下哪个力提供()A . 重力B . 支持力C . 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D . 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5. (2分)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为v ,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2v ,则AB:BC等于()A . 1:3B . 1:2C . 1:1D . 1:46. (2分) (2016高一上·福建期中) 某质点的υ﹣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第1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B . 第2s末,质点运动方向改变C . 第3s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改变D . 第5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7. (2分)如图,质量均为1kg的物体A、B通过一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相连,开始时B放在地面上,A、B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向上拉起,当B刚要离开地面时,A上升距离为L ,假设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g取10N/Kg,则()A . L=0.1mB . L=0.2mC . L=0.3mD . L=0.4m8. (2分)如图1所示,当A、B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时,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A的左端,使A、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 , A、B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N1 .如图2所示,当A、B两物块放在固定光滑斜面上时,此时在恒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 , A、B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N2 ,则有关a1 , a2和N1、N2的关系正确的是()A . a1>a2 , N1>N2B . a1>a2 , N1<N2C . a1=a2 , N1=N2D . a1>a2 , N1=N29. (2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一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通过光滑的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

轻绳一端固定在墙壁上的A点,另一端从墙壁上的B点先沿着墙壁缓慢移到C点,后由C点缓慢移到D点,不计一切摩擦,且墙壁BC段竖直,CD段水平,在此过程中关于轻绳的拉力F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F一直减小B . F一直增小C . F先增大后减小D . F先不变后增大10. (2分) (2017高一上·大连期末) 某同学把一体重秤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他站在体重秤上随电梯运动并观察体重秤示数的变化情况.下表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体重秤的示数.(表内时间不表示先后顺序)时间t0t1t2t3体重秤示数/kg45.050.040.045.0若已知t0时刻电梯静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t1和t2时刻该同学的质量并没有变化,但所受重力发生变化B . t1和t2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反C . t1和t2时刻电梯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D . t3时刻电梯可能向上运动11. (2分)在平直轨道上,密闭的车厢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起车厢顶上P点连续等间隔滴﹣下油滴都落在车厢地板上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这几个油滴都落在P点正下方的O点B . 这几个油滴都落在OA一侧C . 这几个油滴有的滴在OA一侧,有的落在OB一侧D . 这几个油滴落在OB一侧12. (2分) (2017高一上·福州期末) 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拴一个钢球P,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球施加一个方向向右的外力F,使球缓慢偏移,在移动中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90°,且弹簧的伸长量不超过弹性限度,并始终保持外力F的方向水平,则图中给出的弹簧伸长量x与cosθ的函数关系图象中,最接近的是()A .B .C .D .13. (2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1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3s内的平均速度大4.5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A .B .C .D .二、填空题 (共4题;共7分)14. (2分) (2017高一下·泰安期中) 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_______(用L、g表示),其值是________(提示: =0.35,取g=9.8m/s2).15. (1分)一固定斜面上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________.16. (2分)(2017·崇明模拟) 如图所示,弹簧S1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一小球A,球A与球B之间用轻绳相连,球B与球C之间用弹簧S2相连.A、B、C的质量分别为mA、mB、mC ,弹簧的质量均不计.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A、B间的绳突然剪断,线刚剪断时A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C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17. (2分) (2017高三上·江西开学考) 半径为R的水平圆盘绕过圆心O的竖直轴匀速转动,A为圆盘边缘上一点,在O的正上方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以初速度v水平抛出时,半径OA方向恰好与v的方向相同,如图所示,若小球与圆盘只碰一次,且落在A点,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抛出时距O的高度h=________,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大小ω=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9分)18. (3分)某同学自己组装了一辆智能电动实验小车,为了研究该小车的运动情况,在小车后面系一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

如图所示为实验中得到的一段纸带,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20Hz交流电,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三个点没有画出来,其中AB=2.50cm,BC=4.00cm,CD=5.50cm,该电磁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秒;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

19. (3分)(2017·龙岩模拟) 某同学利用拉力传感器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板上,有一水平细杆MN,细杆上安装有两个可沿细杆移动的拉力传感器A、B,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接.两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AC、BC(AC>BC)的一端结于C点,另一端分别与传感器A、B相连.结点C下用轻细线悬挂重力为G的钩码D.实验时,先将拉力传感器A、B靠在一起,然后不断缓慢增大两个传感器A、B间的距离d,传感器将记录的AC、BC绳的张力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如图2所示张力F随距离d的变化图线.AB 间的距离每增加0.2m,就在竖直板的白纸上记录一次A、B、C点的位置.则在本次实验中,所用钩码的重力G=________N;当AB间距离为1.00m时,AC绳的张力大小FA=________N;实验中记录A、B、C点位置的目的是________.20. (3分) (2017高一上·邻水期末)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下面图甲为其设计的实验装置简图.(1)如图乙所示,为该同学做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可以判断出这条纸带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选“向左”或“向右”)(2)如图丙所示,为该同学根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所描绘出来的实验图线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沙桶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 N;小车的质量大小为________ kg.四、计算题 (共3题;共30分)21. (15分) (2017高一上·杭州期中)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5m/s,经3s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为14m/s,再经过4s到达C点.求:(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2)物体到达C点时的速度;(3)AB间的距离.22. (10分) (2017高一上·易县期末) 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下结论进行推理证明.(1)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木块的重力大小为G,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FN,试证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即FN=G;(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为,式中v0为时间t内的初速度,a为加速度.若把这段时间的末速度设为vt,试证明这段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也可以表示为.23. (5分) (2019高一下·金台期中) 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H=8m的平台上A点由静止出发,如图所示,沿着动摩擦因数为μ=0.2的滑道向下运动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L=4m,B点的高度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取g=10 m/s2).)运动员要达到最大水平运动距离,B点的高度h应调为多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是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二、填空题 (共4题;共7分)14-1、15-1、16-1、17-1、三、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9分) 18-1、19-1、20-1、20-2、四、计算题 (共3题;共30分)21-1、21-2、21-3、22-1、22-2、2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