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燃料油市场基本情况

我国燃料油市场基本情况

我国燃料油市场基本情况
燃料油是目前我国石油及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品种。

在2001年10月15日国家计委公布的新的石油定价办法中,正式放开燃料油的价格,燃料油的流通和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产品的国际化程度较高。

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燃料油的进出口配额,实行进口自动许可管理,我国燃料油市场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

一、我国燃料油市场供应情况
在目前我国燃料油资源的供应总量中,进口资源大约占到50%以上。

从1995年到2003年,我国石化行业原油加工量从1995年的1.3亿吨增长至2003年的2.5亿吨,但国内炼厂燃料油产量逐年下降,已由1990年的3268万吨减少到2003年的2004万吨,减少了38.68%,而燃料油进口却增势迅猛,进口量由65万吨一直增加到2003年的2378万吨,增长了近36倍,占据了国内燃料油市场的半壁以上江山。

1、我国燃料油生产情况
我国燃料油主要由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生产,少量为地方炼厂生产。

2003年全国燃料油产量为2004万吨,两大集团公司燃料油产量147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

从燃料油生产地域来看,明显呈现地区集中的态势。

华东和东北地区的产量远远大于其他地区。

2002年我国燃料油分省生产状况单位(万吨)
全国各主要炼厂燃料油产量统计(吨)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国内炼厂为了提高石油加工的经济效益,在加工过程中一直采用深拔、掺渣等工艺减少渣油和燃料油的产量,提高轻油收率。

同时由于重油催化裂化、渣油加氢等重油深度加工技术的发展,也为原油深度加工提供了可能,加之近年来加工的进口轻质油品较多,也促进了国内炼厂产品结构的轻质化。

上述几点原因造成90年代以来国内燃料油产量的不断下降。

2、我国燃料油进出口情况
由于国产燃料油数量急剧减少,而缺少能源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对燃料油需求下断上升,因此国内燃料油的供应缺口不断加大,我国燃料油供应越来越依赖进口,目前燃料油已成为除原油以外进口量最大的石油产品。

截至目前,我国经商务部批准具有燃料油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共有70余家,这些企业可以直接从事燃料油的进出口业务。

进口燃料油的品种中高硫燃料油大约占80%,中低硫燃料油大约占20%。

从进口来源地来看,我国的进口燃料油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

其中80%以上的进口来自韩国、新加坡和俄罗斯。

近几年韩国取代新加坡成为我国燃料油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但近年由于俄罗斯燃料油质优价廉,进口量在为断攀升。

2003年从韩国进口燃料油609万吨,来自俄罗斯的进口比2001年上升了188万吨,达到474万吨。

与此同时,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一直作为我国燃料油主要供应来源的新加坡进口数量有所减产,所占比例由1995年的62.1%最低时下降到2000年的12.4%,只是在最近几年略有恢复,2003年从新加坡进口了495万吨。

在进口环节的税收方面,进口燃料油的关税为6%,增值税为17%,综合税率为24.02%.
我国燃料油分国别进出口状况(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根据海关统计,我国燃料油进口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2003年广东省内所属单位收货的燃料油共1071万吨,位居第二的是中央及弱京市所属单位,共进口了328万吨。

我国重要的炼油化工基地——江浙沪地区也是燃料油的重要进口地,2003年该地区进口了500万吨燃料油。

资料来源:2003年数据来源于国家海关总署,2002、2001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石化咨询公司《2003石化市场年度分析报告》
二、我国燃料油市场消费与需求情况
2002年我国燃料油表观消费量3437万吨,历年燃料油消费变化不大,但2003年我国燃料油的消费量增长较快,当年的燃料油消费量在4400万吨左右。

历年我国燃料油供需状况(万吨,%)
我国燃料油消费的订方式是以燃烧加热为主,少量用于制气原料,具有较强的节约和替代潜力。

同时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很多大型煤矿生产能力未充分发挥。

从我国石油供需情况看,工业用油占石油消费量的一半,其中燃料油又占工业用油的35%,因此,我国减少工业用油的重点将放在燃料油替代方面,这是缓解我国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2002年国内燃料油分行业消费
冶金、化工、轻工等行业。

其中电力行业的用量最大,占消费总量的32%;其次是石化行业,主要用作化肥原料和石化企业的燃料,占消费总量的25%;再次是交通运输业,主要是船舶燃料,占消费总量的22%;近年来需求增加最多的是建材和轻工行业(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器皿、建筑及生活陶瓷等制造企业),占消费总量的14%。

其他部门的燃料油消费占全部消费量的比例变化不大。

各行业燃料油的主要用途如下:
◆电力行业的燃料油消费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燃油发电、供热机组,二是燃煤机组的点火,助燃和稳燃用油。

虽然整个电力行业中燃油机组装机容量只有1700万千瓦,仅占整个装机容量的5.7%,但却消耗了32%的燃料油消费量。

◆石油化工行业的燃料油使用主要在自备电厂的发电、油田生活采暖、炼油厂生产工艺用热、化肥厂生产用原料和燃料以及其他化工生产。

◆建材行业消耗的燃料油主要用于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随着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一部分高档产品生产将会逐步转向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为燃料。

◆钢铁行业消费的燃料油主要用于加热炉、自备电厂电发供热和耐火材料等方面。

◆化工行业耗油主要用于化肥、炭黑、原油加工和化学品生产供热。

我国燃料油的主要消费地区集中在华南、华东地区,占全国消费总量的71%左右。

另外,东北占14%,华北占10%,华中占5%。

华南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占该地区消费量的80%。

华东主要是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占该地区消费量的72%。

在我国燃料油市场中,广东省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广东省是全国燃料油需求量最大的省份,近几年全省的燃料油需求均保持在1000万吨/年以上的水平,占全国燃料油总需求量的1/4到1/3。

在进口方面,历年广东省的燃料油进口占全国进口量的比例在50-80%之间,进口燃料油是广东市场供应的主要渠道。

据海关统计,2003年广东口岸共进口燃料油1572.3万吨(含奥里乳化油),价值2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2%和39.6%。

燃料油进口量、值分别占广东口岸成品油进口量、值的96.4%和91.9%。

广东燃料油进口主要以一般贸
易方式为主,进口1385.5万吨,同比增长15%,占进口总量的88.1%;进入保税仓库的燃料油有152.8万吨,增长68.9%。

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升的影响,燃料油价格也随之上涨。

2003年广东口岸进口燃料油的平均价格为184美元/吨,比2002年的159美元/吨价格上涨了16.1%。

燃料油进口主要产地为新加坡、韩国和俄罗斯。

2003年广东口岸分别自新加坡、韩国进口燃料油462.5万吨、321.8万吨,分别增长33.8%、7.3%;从俄罗斯进口255.1万吨,下降18.4%,自上述国家的进口量合计为1039.4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6.1%。

广东省内具有燃料油经营资格的贸易公司有数百家,此外还有大量的燃料油终端用户。

从事燃料油贸易的公司组成形形色色,数目众多,国家、集体、私人公司互相竞争,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在燃料油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广东燃料油市场是一个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

1997-2003年广东省燃料油进口数量(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注:本表中数据仅包括“5-7号燃料油”和“其他燃料油”
三、燃料油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特点
燃料油是原油的下游产品,因此燃料油的价格走势与原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我们对2001-2003年间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和新加坡燃料油现货市场180CST高硫燃料油的价格走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二者的价格相关性高达94.09%。

在石油燃料中,燃料油是一个小品种,它的供需状况受原油价格、国家政策、炼油装置开工、原油加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长期预测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变化更难把握。

与原油一样,燃料油市场的特点是价格波动非常剧烈。

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权威的燃料油基准价格,而国内燃料油价格与新加坡市场基本接轨,因此我们以新加坡燃料油市场的180CST高硫燃料油为例,对近两年来燃料油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加以说明。

2001年11月份FOB新加坡现货价格为每吨96美元左右,仅仅在13个月以后的2003年2月份价格就上涨到210美元/吨,价格上涨幅度为118%。

正因为燃料油的价格波动是如此剧烈,市场产生了对规避燃料油价格风险的强烈需求,这对于燃料油期货上市后的交易活跃是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

由于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相关的避险工具,因此国内的燃料油经营企业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在新加坡燃料油纸货市场上从事避险交易,并且在交易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据市场人士介绍,目前新加坡燃料油纸货市场上约1/3-1/2的交易量来自于我国内地。

以上为燃料油期货的成功推出打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