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第二章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一、语言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是人类社会的特征(特有财富)。

1、人类以外的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所以不可能学会人类的语言。

2、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即所谓的“动物语言”和人类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

单位的明晰性结构的二层性任意性开放性传授性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二、语言是符号系统1、什么是符号?它有哪些因素构成?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符号包括了形式和内容(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

形式和内容互相依存。

eg: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就是一种符号。

2、符号和征候的区分:符号和所标记的事物是具有约定性的(或者是由某些人规定,或者是社会习惯),而征候与它所标记的事物之间往往具有自然(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3、符号的分类:象征(有一定的含义,有一定的理据)狭义的符号(没有理据,任意约定的)4、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具有符号的一切特征:语言是由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统一构成。

语音和意义在具体的语言中统一于一体,密不可分,二者互为存在条件。

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个人不能任意改变这种联系。

注:具体来说语言中的词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类是“哈哈” “啊”等叹词,它们可以说是人类感情的本能的反应,可以归入征候。

一类是“哗啦”“汪汪”等拟声词,用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来记录事物本身,和事物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同一种事物的声音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有着不同的记录,也体现了它的社会约定性,可以归入象征。

剩下的语言中绝大多数的词,它们的音和义之间关系完全是社会约定俗称的,没有任何理据可言,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狭义的符号。

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什么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这种音义关系又叫约定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就语言创制时来说的,语言符号一旦形成,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执行就具有强制性,因而也就表现为一定的稳固性(可变性)。

——民族性;——时代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

语言符号的排列只能成一条线,线条性限制了语言在组合时的空间位置。

语言符号组合时的线条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理解。

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里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成系统的。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集中体现在符号的组合和聚合关系之中。

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互相组合起来的关系。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则的,有选择的。

聚合关系指在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作用的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同聚合群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互相可以替换。

三、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社会功能。

2、语言的思维功能。

四、语言和说话说话由三部分组成:1、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2、说话所用的那套代码(语言);3、说出来的话(言语作品)语言并不等同于说话,语言是说话的一部分。

五、语言存在的方式语言是一套单位和规则,这些单位和规则是社会的现实,是不依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借助于词典和语法而存在第二节语言学一、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语言学就是研究人类语言的科学。

人们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称为传统语言学或古代语言学。

古代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二、古代语言研究和今天语言研究的不同?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主要以书面语(印度的梵语,西欧的拉丁文,中国的文言文)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的研究。

第二,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研究主要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而现代语言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探索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因此,古代的语言研究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处于附属地位,即所谓的传统语文学。

而现代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边沿性学科。

三、语言学的分类1、理论语言学(1)专语语言学—是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又包括从一个静止的时段角度观察和研究语言的共时语言学和从一个较长时段研究语言,研究语言动态的历时语言学。

(2)普通语言学一是以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2、应用语言学一是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语言教学、实验语音学、中文信息处理等)3、语言的交叉研究: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及关于语言功能的研究,语言认知基础的研究,逻辑和语义关系的研究等。

语言学分类示意图五、语言学的流派普通语言学1、历史比较语言学。

奠基人: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格历时语言学里姆和葆扑;理论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2、结构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语言学描写语言学派;应用语言学3、转换生成学派;4、系统功能学派;5、社会语言学派。

八、主要的语言学家及其代表作索绪尔(瑞士)《普通语言学教程》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布龙菲尔德(美国)《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特鲁贝茨科依(俄国)《音位学原理》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

叶尔姆斯列夫(丹麦)《语言理论导论》哥本哈根学派代表。

乔姆斯基(美国)《句法结构》是转换生成学派的代表。

高本汉(瑞典)《中国音韵学研究》。

韩礼徳(英国)《功能语法导论》系统功能学派代表。

拉波夫(美国)〈语言演变理论的经验基础〉社会语言学代表。

赵元任(中国)〈现代吴语的研究〉〈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

〉第二章语言的构造与机制第一节语言的构造一、语言的构造▲语言构造的两要素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

▲语言构造的三要素说: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

▲语言构造的四要素说:语言是由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构成的。

由此,可以把语言的构造概括为:语言是以语音为形式,以语义为内容,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语音系统由音位和音节两级单位构成。

语音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音位之间的对立和音节内部的组合两个方面。

语义系统由不同层级的语义单位组成,其中最基本的语义单位是义项。

词汇系统实际上指的是构筑语言系统的种种词汇单位的集合,包括语素、词、固定短语,其中最重要的是词。

语法系统是由种种组织词汇单位的规则(小单位如何组合成大单位)组成的系统。

二、语言单位的切分和归并1、切分:句子的独立性最强,句子可以进一步切分为短语、词、语素等不同的语言单位。

切分标准:汉语中切分词的标准主要是功能;切分语素的标准主要是意义;音素、音节的切分和意义无关。

2、归并:语言单位的归并指的就是判明话语中出现的类似单位是不是同一个单位的过程。

对立和不对立是语言单位归并时所依据的两条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凡是对立的就归并为不同的语言单位;凡是不对立而又有类似的就归并为同一个语言单位。

3、切分和归并的关系:切分为分析语言服务,归并是衡量切分与否的正确手段。

三、语言单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语言的组合关系。

在语言的链条上,每个环节上那些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有着大致相同的语法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两种根本关系,是语言系统的纲,把握了这个纲就基本了解了语言系统。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组合关系是聚合关系形成的标准;组合关系又必须得到聚合关系的支持。

(联系)组合关系存在于语言链中,是现存的,而聚合关系则潜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组合关系有一定连续的顺序和数目,而聚合关系却没有。

(区别)第二节语言的机制1、预设机制2、排除机制3、补偿机制4、多余机制5、类推机制6、对称机制7、经济机制一、预设机制:预设(presupposition):又称为前提、先设或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

它是由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

弗雷格被尊称为19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预设作为句子或话语中隐含的信息和命题,对交际双方的话语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eg:预设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复杂的言语预设有时会涉及整个客观背景知识。

如:“吃唐僧肉”和“吃东坡肉”预设有两种:一种是无需说出来的。

一种是可以说出来的。

---寒暄话预设现象随处可见,不仅存在于句子中,词组和词中也有许多预设。

eg:二、排除机制:同自然语言具有丰富的预设机制这一特点相反,自然语言又具有一种自动的排除机制。

具体表现在:1、语义方面(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通常只选择一个义项,排除其他的义项)2、构词方面(如同义词构词却不完全相同)3、语音方面(如英语中常会自动排除送气与不送气音对大脑的刺激,而汉语则不然)4、书写方面(如英语中单数第三人称省略形式和所有格it’s 的形式)5、历时方面三、补偿机制:与排除机制并行,自然语言还具有一种特殊的补偿机制,这种机制往往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语言的补偿机制和排除机制构成一对矛盾,它们有时是同时起作用的。

四、多余机制:自然语言之所以能够完善地为人类的交际服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含有许多多余成分。

俄语中的多种语法范畴;汉语中的大量量词;汉语中的同义语素构词等。

总的来说,汉语的多余成分比具有复杂形态的有些印欧语少。

这不仅表现为没有变格和变位等词尾,也表现在汉语比印欧语更多地借助于省略和预设。

五、类推机制:类推机制也是一种经常制约着语言运用的机制。

类推构词、类推与仿拟辞格、网络语言中的类推现象。

六、对称机制:人具有一种天生的对称本能。

语言中的对称表现为多方面。

如方块汉字、汉语的诗词格律,构词造句、四字格等。

七、经济机制: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这个术语是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提出来的。

在构词、句法、修辞等方面都有经济机制在起作用。

省略是语言经济机制的一种表现。

语言多余机制和经济机制互为辩证:一方面,人类在表达意思的时候很自然会想省力,在语义清晰的情况下往往省略重复的部分,这是经济机制。

另一方面,一定程度的信息冗余可提高语言的容错度,人类的大脑可以自然纠正错误,方便理解。

有些多余机制则是为了对称,为了美感而加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