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汉字堪称文化瑰宝。
汉字不仅是中华文明承传的主要载体,就是书写汉字也形成了一门艺术。
一般认为汉字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
传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唐代的张彦远谈到仓颉造字时说:“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汉字也是一样。
汉字通易理,合阴阳,因此具有全息性,这也是中国古代会产生测字术的原因。
在殷商时代就有用字占卜的记载。
可见,学习汉字,能够晓天机,明正邪。
汉字是象形文字,反映的是天、地、人、事、物纷繁的信息,也就是说汉字与万事万物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每个汉字都蕴涵着神赋予它的特定含义,它的笔画都不能随便改动的,一改动它的意义就变了。
中共执政以来,对文字進行了三次大的改动,使用简化字,改变繁体字的内涵,使得有些原本吉祥的字化吉为凶。
五十年代民间流传着讥讽简体字顺口溜:“亲不见,爱无心,厂空空,产不生。
”也就是正体字的“親”右边有“見”字,而简体字“亲不见”了,没有了亲情,把人们搞的六亲不认。
特别是文革期间,父子成仇,兄弟反目,夫妻之间互相揭发比比皆是,在当时这好像成了革不革命,或忠不忠于的标志。
文革中,胡乔木的女儿上台发言批斗老爸,最后喊的口号中有“砸烂胡乔木的狗头!”当然她倒没有真的砸烂她老父的狗头,而有一个中学生却砸碎了自己父亲的头。
北京东四一带有一家是“资本家”,“红卫兵”把老夫妇打到半死,又强迫儿子去打,上中学的儿子用哑铃砸碎了父亲的头,自己也疯了。
一个花际少女,一个青春少年,是谁使他们变成毫无人性的冷血动物的呢?正体字的“愛”是有“心”的,简体字是无心之爱,无心之爱那不是虚情假意吗?你看现在社会上有多少是真情实意有真正爱心的,即使想真心做好事都会被人误解。
据报道,3月5日有记者在郑州街头扫街“学雷锋”,两天内出手帮人14次,竟13次遭到或直接或婉言的拒绝,还一度被误认为别有企图,甚至有一次还差点被当成贼。
如今好多人甚至包括谈恋爱都是虚情假意,都在互相忽悠。
简体字的“厂”中是空的,“厂”中没有东西,而且只靠一根歪斜的柱子支撑着,这样的厂能长久吗?正体字的“產”中有生,而简体字的“产”中没有生,这种无“生”之“产”能产什么呢?有个小故事,有个人从台湾到大陆投资,回台后,对晚辈提醒不要写简体字,尤其工厂绝不能用简体字,大家都莫名其妙。
他才说,你看那个“厂”字,上面一根大梁,底下仅仅靠着一根斜斜的柱子撑着,这种工厂,它说倒就倒,迟早会倒闭。
所谓方便有多门啊!我理解“佛”、“僧”、“心”都是一样的!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廠空空,麵无麦,運无車,導无道,兒无首,佇无脚,飛单翼,湧无力,有雲无雨,開關无门,鄉里无郎。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说上海一个姓叶的律师认为有些汉字不尊重女性,应该更改。
叶律师举出16个这样的字:“娱”、“耍”、“婪”、“嫉”、“妒”、“嫌”、“佞”、“妄”、“妖”、“奴”、“妓”、“娼”、“奸”、“姘”、“婊”和“女票(是piao字,但因为是敏感字,故写做女票)”。
比如:“娱”字把女性当作男性消遣、玩弄的对象。
嫉妒是男女都会产生的,但“嫉”字选用女字偏旁,就是对女性的歧视。
对“女票”字,叶律师的理解是:\\"吃喝piao赌,都是形容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等恶劣品行。
恶劣行为实施主体为男人,怎么可以在造字时把污水泼在女人身上?更何况这个字偏旁为\\''票\\'',在今天大多数人多会理解为\\''钞票\\''的\\''票\\'',将\\''女\\''人和钞\\''票\\''放在一起,即为piao,这给文字的使用者要传达什么信息?要传达一种什么文化?这个字只能说是中文之污。
我建议更改为\\''彳不\\'',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两个人做了社会不允许、不认可的事,我相信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受到一次无形的教育,将来会有效地减少这种行为。
\\"对“奸”字,叶律师建议改为“犭行”,这样可以向所有人表明“犭行”是一种兽行;他还说:“我相信更改这个字可以减少百分之二十的qiang奸(犭行)罪。
”我们都知道有“望文生义”、“秀才认字读半边儿”的说法,但叶律师这种“望文造义”的读法从未听说过。
他缺少古文字学的基本常识,不顾文字字形的发展演变的历史,以今天汉字的模样解读古人造字的用意,必然闹出笑话。
比如,汉字形声字中根本就没有“男”或者表示“男性”的意旁(夫”只做声旁)。
有些字当然只好用“女”字做偏旁了。
有女无男,这是重男轻女还是重女轻男?再比如,周代已有“佞”字,读ning,与仁(ning)同音(上海方言“人”仍然读ning)。
“佞”字当时的意思是有口才,没有贬义。
《论语》中的“雍也仁而不佞”是说孔子的学生冉雍有仁德但不善言谈。
从结构上说,“佞”字有“仁”有“女”,是不尊重女性吗?“佞”字有贬义,是后来出现的。
叶律师最大的错误在于他明知道自己举出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表音,一表义,如“娼”、“嫉”、“妄”等),但却偏认为表音的声旁是表义的,或者直接按照会意字去解读。
会意字往往也由两部分组成,二者分别代表一个意思,合在一起产生出第三个意思。
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人在树下表示“休息”这个概念。
上面所讨论的女票piao字,“票”是声旁,但叶律师非要读出“钞票”这个意思。
古人造这个字的时候,钞票还没发明呢。
另外,“票”字现在有“戏票”、“船票”等意思,为什么传达的一定是“钞票”的信息呢?把钱称作“钞票”,是上海人的习惯,叶律师在上海,所以容易把“票”理解为钞票。
叶律师的主张和观点出于他对社会的关心,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我们遵循他的这套思维逻辑去寻找汉字传达的“信息”,就会闹出大笑话。
我现在出门在外,手边没有字典,下面随便举几个例子跟诸位说说。
(1)“婊”指坤表;“嫉”指“妇女病”;“娱”指上海妞;“妄”指女尸;“妒”指女性的那个地方。
这恐怕所有的妇女都要起来反对汉字了。
(2)流氓的“氓”:老百姓死了。
这不引起公愤吗?(3)“馆”:干部吃喝的地方。
这是对公仆的不敬。
(4)很多古文字学家认为,“且”字是一男性生殖器之形,与之相关的“祖”字,由男根与放祭品的台子(示)组合,以表现“祖先”这一概念。
以叶律师的思维,这不是在侮辱祖先吗?同样,“祖国”一词含有的意思,也使我们国人在世界上抬不起头啊!更可笑的是,叶律师认为很多qiang奸犯是因为看到“奸”字受到“干女(人)”的启发而犯罪的,他说:“我相信更改这个字可以减少百分之二十的qiang奸罪。
”如果国人的行为真的会受到象形文字影响的话,要更改的,就不只“奸”一个字了。
比如,母亲的“母”就是一个暴露乳房的人形,甲骨文就有。
再如,生育的“育”字,最初是“毓”字的右半边,上半部是个倒子(头冲下的孩子),下半部是三滴血(“三”表示“多”),是生小孩的象形。
不知法制观念不强的人看了这两个字后,是否会产生犯罪的动机?“宜”字也可以让人联想到“家”里有“那话儿”(且)就适宜了。
另外,依据郭沫若的研究,“也”字是一女阴之形。
那一部位,王小波称为“帝王将相”,是“帝王将相皆从此出”的简称。
如果郭说不误,那“池”字就暗指水流进女阴,这更容易引发qiang奸案。
同样,亲昵的“昵”字也会引导犯罪分子去强暴尼姑。
还有,以后“咬”字也必须改,这样可以减少伤风败俗的kou交行为。
叶律师所造的“犭行”(兽行),即不是形声字,也不是会意字,不属于“六书”(六种造字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可谓是独创。
但是,我劝他最好不要这么改,否则有人会用同样的方法把“狮”字解释为“禽兽律师”、“禽兽教师”,把他和我都骂了。
尊重女性,净化社会,还是应该从根本上着手,在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汉字上做文章,或给汉字大动手术,未必能有成效。
汉字跟女性有千丝万缕的瓜葛,“字”这个字本身就表明了汉字跟女人之难舍难分的程度:上头的“宀”本是个象形字,画的是一幢房子的外观轮廓;下面的“子”,也是个象形字,从篆体看,是一个可爱的新生儿,又大又圆的脑袋,举着一双小手抓挠不已。
所以,“字”是在家生子、孕育的意思。
《易经》上讲:“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意思是说:有一个女子不能怀孕生育,于是求神问卦,神告诉她,十年之后才能受孕。
“字”后来引伸出“嫁”的意思,青春妙龄、等待出嫁,叫做“待字闺中”。
“字”表示汉字,正是从生育、繁殖的意义上来的:最初造出的字很少,并且都是依葫芦画瓢的独体字,叫做“文”,如“女”、“人”、“水”、“火”等;后来把这些“文”拼合起来构成合体字,这才叫“字”,字的数量就多起来了,这就正如女性的生育、人口的繁衍,“字”是“文”的子女。
这显然是一种生殖崇拜。
“女”字也体现出生殖崇拜,这也是个象形字,从篆体看,它所描绘的女性体态是丰满而成熟的,特别突出了胸部和臀部,因为这两个部位跟孕育和哺乳密切相关。
这种生殖崇拜,自然就转化为女性崇拜。
“女”字可以说是汉字的一位老祖母,很多字都是她跟别人结合之后生出的子孙后代。
例如中国最早的姓氏,许多都是带“女”字旁的。
咱们的老祖宗黄帝,就姓“姬”,可见黄帝本人也是女人生的,不象亚当是上帝亲手造的。
传说中那位英雄人物神农氏,姓“姜”。
舜也是一位英明领袖,姓“姚”。
那位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则姓“嬴”,他的母亲是有案可查的,而他的老子究竟是谁,至今还不明不白。
“姓”字本身也是“女生”的。
“你姓什么?”那意思仿佛是在问:“你是哪个女人所生?”夏娃是用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的,仿佛女人是男人的派生物;但是咱们中国的男人无疑是女人生的,不仅是他的生命,而且他的姓氏也是女人赐予的。
当然,这对于现代人并不适用,今天的中国人都跟父亲姓,似乎都是“男生”。
这是父权社会的现象。
而远古时代的人却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
那是母权社会的情景:一群兄弟姐妹的母亲只有一个,但他们的父亲就太多了。
所以,那时候,女人才是统治者。
古人造字的时候承认现实,是有实事求是态度的。
这种女性崇拜,也表现在神的名字上。
上帝通常是个男人,但中国人最初的“上帝”却是个女人,叫作“娲”。
当上帝还不曾动手在地中海边制造亚当的时候,她已经在黄河流域“批量生产”中国人,用的原料是高原黄土,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皮肤的本色。
诗人李白有诗为证:“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蒙蒙若沙尘。
”这种女性崇拜实质上仍然是生殖崇拜。
咱们今天苦于人太多,而古人由于死亡率高,总是苦于人太少,所以生殖是一件顶要紧的中心任务,可谓“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难怪女娲当年已经疲惫不堪了,还舍不得住手,结果我们当中不免混杂了一些粗制滥造的伪劣产品。